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是这一战,万科、华润牢固结盟,地产一哥地位从此确立,几年里风华绝代;也正是这一战,一代高手任志强负气出走,从此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又是白手起家再造“新华远”;也正是这一战,奠定了华润资本大戏的丰厚收益。
三个男人 三家公司
任志强的700万年薪
在大戏上演之前,先来回顾一下华远和华润之间的渊源。
华远和华润的合作关系始自1994年,在双方合作期间,华远房地产公司成为了北京乃至全国的知名地产企业,而且也使华润获得了境外融资,华润集团已经拥有华远房地产60%左右的股权。
在2001年上半年,华远已销售楼盘的合同额近20亿元,约占北京市场销售总额的15%,这种销售业绩放在现在也是很牛的成绩啊。
华润方面对任志强那也是相当重视的,华远上市以后,在每年的财务公报中显示任志强年收入700万元。
也有人士说,任志强在担任华远上市公司法人的期间根本没有获得这个年薪。由于对任志强的这个年薪众说纷纭,以至惊动了北京市的有关领导,甚至还惊动了中央。1997年7月,有关国家领导人郑重地告诉任志强不能拿这个年薪,毕竟华远是国有企业。
1999年又有人拿出任志强年薪700万元说事,在大家又议论纷纷的时候,中央有关领导也过问了此事,最后查明任志强尽管是700万元的年薪收入,但是任志强一直没有动用。直到2001年,任志强与华润分家才把这笔收入拿走。
可以说在2001年之前,华远是北方房地产企业的绝对领军人物,这种领军不光是理论、政策研讨方面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方面的。而任志强也绝对是地产巨无霸的当家人,在地产界能够和万科、王石抗衡的人。
华润的定位
华润是我国最牛的公司之一,“华”是中华的华,“润”是毛润之的“润”。敢这样起名的公司全国有几家啊?
华润集团于1948年成立于香港,属于国务院直属企业,曾是中国各大进出口总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华润集团一直是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进行贸易的重要桥梁。2000年时,华润集团旗下拥有119个利润中心,年营业额43。98亿美元,总资产至2000年为73亿美元。作为重要的红筹中资机构,华润在香港联交所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华远房地产就是由华润旗下的华润北京置地持绝对控股。
华润集团更具有金融控股型企业的模式,旗下的华润雪花啤酒可是全国响铛铛的啤酒品牌,能和燕京、青岛抗衡的豪门;在医药、生化等等领域都沉浸颇深。
华润集团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该集团是通过控股华远、或者万科,来进行房地产投资的。
1994年到2001年,和任志强合作;2000年起和王石合作,主要是当股东,坐收其成。
讲明白了三方的当时情况,那就——开打!呵呵。
前锋战还是变奏曲?
1999年12月,对,时间没错,在华润正式入股万科8个月之前。
号称中国年薪最高的职业经理人任志强辞去华远地产总经理一职,专任董事长。
2000年4月,万科天津总经理郭钧接替任志强出任华远地产总经理职位。
此次人事变动,当时在北京房地产界引起极大关注。
仅仅4个月后,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很多人事此时纷纷议论,任志强辞去总经理,郭钧上手,必然和此次并购整合有关,是王石派郭钧进京的、是一次前锋战役。
王石后来则否认了这种说法,王石表示郭钧后来到华远并不是万科派去的,只能说是华润挖去的。虽然郭钧去华远与万科没有关系,但郭钧毕竟带去了万科所培养的职业经理人的文化。
现在又是好几年过去了,好像问题还是没有扯清楚呢,只不过已经没人扯了。
华润意图绝对控股万科
1988年-1993年 此间的少年 第六回 夺权(5)
在2000年8月,和深特发完成股权转让后,华润方面虽然已经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但只有15。08%的股权,远没有达到绝对控股,要知道华润在华远地产一直是持有50%以上股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在其他行业的一些重大并购中,华润也一般多注重绝对控股原则,对万科,华润自然也想拿到绝对控股权。
绝对控股多好啊,收益丰厚、管理顺畅,高管任命大权全在集团掌握之中。
华润方面当时的总经理黄铁鹰回忆这段往事时曾表示,在并购之初,黄铁鹰直接问王石:“你的公司经营的这样好,为什么非要找个主子?”
王石回答:“想做大,就必须要和世界接轨。”
黄又问:“公司做大了是别人的,职位可是你自己的,难道你不怕哪天华润把你炒了?”
王回答:“如果有人能做得比我好,炒我是应该。”
这段话,呵呵,或许都是无心的聊天,或许是随机的问答,或许都暗藏了机锋。
有媒体报道,2000年9月,郭钧出任华远地产总经理后,在北京表示,未来3个月内,华润将斥资20到30亿元,将持有的万科股份增加到50%。
在2000年12月,万科发布公告,拟向华润定向增发4。5亿B股,以提高华润对万科的持股比例。如果此次增发完成,华润将成为万科的绝对控股方。
按照华润的算盘,通过此次增发,万科将和华远一样,成为华润下属的绝对控股子公司,王石、任志强都将是华润旗下的职业经理人。
增发竟被小股东们击退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定向增发方案,竟然在小股东的倡议下,被否决了。
王石在回忆录中写道:
反对增发的投资者认为,此次增发不能带来相应的资本溢价,另一方面,发行股数高达4。5亿股,股本扩张太快,会造成年末每股收益的摊薄。
君安证券旗下由原万科员工吴冲负责的网站“金网100”成为了反对意见的旗手。
……
事实上,多年以来,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在向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提出各项议案时,都十分注意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2000年12月24日,平安夜。万科董事会根据走访投资者的结果重新检讨增发计划,最后,包括华润代表在内的16位董事及董事授权作出了理性的抉择:放弃增发方案。
华润绝对控股万科的意图落空了。
当然,有市场人士后发表意见,认为是万科高管在其中起了作用,为了维护万科原有高管团队的稳定,所以在小股东背后策划了这次否决。
从利益角度考虑,如果此次增发完成,华润将完成对万科的绝对控股,万科的资本金也将得到一定补充,但万科原有高管在公司的话语权肯定会下降。
从这个角度看,市场人士的议论有起立论基础,但事实真相如何,怕终是无人能解了。
笔者是一个愿意相信美好事物的人,所以宁愿相信是小股东的呼声得到了重视、利益得到了维护,是出于这个目的此次增发被否了,因为,资本市场上,小股东被漠视的太多太多了。
任志强的离去
既然增持、整合万科不得,那只好另觅他途了。
结果是,2001年9月,华远房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宣布辞去董事长一职,华远集团将持有的华远房地产18%的股权将转让给华润集团,华润集团将拥有华远房地产90%以上的股权。一年以后,华远集团将收回华远房地产品牌。
任志强当时对外界的解释是:华远和华润之间第一次产生重大分歧是关于凤凰城这个项目。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终止了华远房地产公司经股东大会批准的扩股方案,打乱了公司的经营计划,双方开始对资本的作用和追求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作为资本拥有者的大股东第一次与经营班子产生重大分歧,在对凤凰城项目的决策上动用了资本力量的否决权。
为应对金融危机,为保证充足的现金流,为保证已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华润集团一方面决定1998年3月上市公司扩股的1。4亿美金不再投入华远房地产公司,保留作为兑付可换股债券的保证资金,另一方面,在董事会上提出终止华远房地产已投入的8000万元人民币的凤凰城整体80万平方米的项目投资,提出“在金融危机未来无法预测时,缩小和终止投资是最佳的选择。宁愿造成现有损失,也要防止加大投资后的更大损失”的意见。
1988年-1993年 此间的少年 第六回 夺权(6)
经过管理班子的再三努力才将投资意见修改为:现在只做凤凰城的一期已投入资金的部分,保留今后发展的余地,但不再执行原已签署的承建整个项目的协议。
2001年分手,却翻1999年的旧帐,呵呵,让我想起一个战国的故事。
卫灵公非常宠爱弥子瑕。当时卫国法律规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