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
。
。
。
。
。。
。
高潮:红娘劝饭——挑开拆高祸根“虚名微利”
下降:
ì
。
í
。
。
互诉衷肠——得官不得官疾早归
互表决心——中举决不弃妻厌旧
饮酒寄语——关怀备至难诉离情
别前嘱咐——别爱野花再娶妻
尾声:听马嘶懒上车,载不动许多愁
□读后感
文体定义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因有感触,受到启迪和教育
而写的心得体会。
文体格式与写作要求
读后感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是分三个步骤写作:
一是先提出自己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总的认识、看法。
二是接着紧扣原文的内容,联系实际,结合个人的感受,有重点地加以
阐述。
三是最后进行总结性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自己的深切体会和
感想。
写读后感,行文时一定要介绍文章或书的名称,适当引用原文。叙述和
议论要适当的结合。
读后感用于公开发表就必须写出标题。
范文示例
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
任以沛同志是我的远亲,他是“一二·九”沉重运动的参加者。在革命
读后感用于公开发表就必须写出标题。
范文示例
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
任以沛同志是我的远亲,他是“一二·九”沉重运动的参加者。在革命
“遗嘱
我因患肺癌,身体极虚弱,特立遗嘱如下:
一、遗体交北京医院或北京医学院作科研或教育应用。其中脏器如眼睛
等如可移交其他病人,乐于奉送。骨灰由接受遗体者自行随便仍掉,不给家
属,不送八宝山等。
二、病情大恶化时,切勿作紧急抢救和打强心针之类,使死者、生者、
医护人员少受损失。国家也省点钱。
三、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不设治丧委员会或治丧小
组。也不发贴子,可由家属和××或他指定的一位同志商定对我很熟的亲友
发一死亡通知信,一句话即行。油印,限发五十或一百张,绝不能超过此数,
以节约纸张。
四、尸体不必打扮了,卷上送该去的地方,家属不要管了。旧衣服也可
脱下来洗洗送水灾灾民。切忌尸体穿上新衣服火葬,浪费国币。
以上,总的意思是反封建。不把封建残余势力和习惯去掉,社会主义现
代化是搞不成的。另外,国家空,一切虚礼须从简。
五、我自入党以来,做了点工作,缺点错误不少。自问元愧于党员称号。
希望家里有更多人入党。
任以沛
1981年
11”
读完了遗嘱,仿佛看到一颗真诚的共产党员的心还在跳动。我仿佛看到,
四十多年前,在当时地下斗争艰险的年代里,他如何举手宣誓入党:“愿意
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当然,如何办丧事,并不是衡量一位同志的唯一标准。但是,任以沛同
志的遗嘱,却表达了数十年来无数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死者如此,生者又当如何呢?我违反他的遗言,公布这篇遗嘱,只是为
了希望和更多的同志共同学习他的精神,但是,我尽力尊重他的遗愿,不去
歌颂他生前的工作,甚至不公布他的工作单位和职务。
他无愧于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称号。我们的党无愧于一个伟大、光荣、正
确的党。
(原载
1982年
2月
25日《人民日报》)
□随笔
文体定义
随笔,或称随笔体心得笔记,即是通过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其中
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甚至一字一词一句有深刻的体会和感想,随笔记叙出
来。一日一记,多日一记,一日多记均可,记录在身边或案头的记事本或纸
张上,具有明显的随意随时写的特质。
文体格式与写作要求
随笔也没有什么固定格式,写作要求有几点必须注意:
1。1。
2。表现手法上要夹叙夹议。
3。内容形式上要显得生动、活泼而有情趣。
4。 具有一定的记事性。
范文示例
例文。。 1
诗学琐言
贲立人
我的思想之中,
那些从未被文字俘获的,
栖息在我的歌与舞上。
泰戈尔《流萤集》
这首短诗,意在表明:最新鲜的“艺术感觉”不可落入日常语言的窠臼。
新鲜的感觉,一旦受日常语言的限制、束缚,就不可能有效地、充分地表达
出来。
“栖息”一词用得妙,妙就妙在把新鲜的感觉当作“飞鸟”。这种“飞
鸟”喜欢“栖息”在诗人新创造的“歌与舞”上,生怕误入“语言的鸟笼”。
这种“飞鸟”,一旦关进“语言的鸟笼”,则失去活力。
富于灵感的诗人,具有敏锐丰富的艺术感受力,常规的日常语言往往跟
不上这种感受力。因此,诗人有时要用独特鲜活的语言来表达独特鲜活的艺
术感觉。正如著名学者钱钟书所说:“诗人对事物往往突破了一般经验的感
受,有更深细的体会,因此也需要推敲出一些新奇的字法。”(转引自《诗
刊》85。2)
□札记
文体定义
专题札记,顾名思义,就是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作的有一定系统性,有
一定理论深度的心得笔记。它是读书笔记的高级形式。每天每时随感而发,
随感而记事,有一定的针对性。
文体格式与写作要求
专题札记没有固定的写作格式,但必须注意几点:
1。要围绕某一专门问题来写,重在“专”上,“专”而不“杂”。
2。 要对原著内容融会贯通,在分析、理解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写得具体、
深刻。
3。要结合原著,实事求是,才能做到有理有据,系统而周密。
范文示例
谈人物之间的情感照应
——读《故乡》札记
瑞荣
写好人物之间的情感照应,是小说写作技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无
论从事创作或是阅读欣赏作品,对此都不能忽视。把握好情感照应这一环节,
可以使我们更细微深切地展示或理解人物形象的内蕴;反之,则会造成对人
物性格的误解和歪曲。这里,我们以鲁讯的《故乡》为例,简析人物之间的
情感照应问题。
《故乡》是具有浓厚人情味的小说,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感应,
写得特别充分,特别感人。
写得特别充分,特别感人。
沿着怀乡思乡的感情之流,抒发了母子之情,既是为显示故乡之可爱,
也是为“我”所思念的另一人物农民闰土作铺垫。闰土是“我”少年时的朋
友,20多年未见,当母亲提到他,“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这图画的主角就是闰土。从这图画在“我”脑中的构成和留存,可看出“我”
对闰土怀念的深切。而闰土呢,据母亲说,“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
想见你一回面。”待知道“我”回来了,又“实在喜欢的了不得”。可见闰
土对“我”的感情,仍是那样真挚。但在情节的高潮处,写闰土与“我”见
面,他的一声“老爷!”使“我”打了一个寒噤,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
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是最令人“气闷”和“悲哀”的。然而必须看到,这
“隔膜”之表现得悲哀痛切,正是由于充分地写出了人物之间友情的交流感
应为前提。可是以往的分析只强调闰土是“木偶人”,忽视了他和“我”的
友情的照应。
对另一个人物杨二嫂,以往的评论大多孤立地看她的言行,将她判为“乡
村泼辣妇”。若是这样,她那明拿暗骗的行为,就该认作是女无赖耍泼得逞,
而母子二人,必然是由于软弱而受欺的了。这样,显然是对人物形象的极大
歪曲。
看看小说中真切细微的描写吧。当杨二嫂带着“尖利的怪声”突然来到,
加上那巧言令色,夸张做作的形态,“我”感到愕然和厌恶,这是很自然的。
但当母亲出来,客气地向杨二嫂解释:“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又对“我”
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这时“我”记起了这位邻居,立刻“惶恐着,
站起来”;杨二嫂继续说些话,“我”却一直“闭了口,默默的站着。”显
然是母亲的话语和情态影响了“我”,知道这是母亲的邻里好友,不敢怠慢。
杨二嫂在灰里埋藏碗碟,反诬闰土,又拿走“狗气杀”,这本是很恶劣
的行为。但母亲谈起这事,只说了一句同情多于揶揄的话:“亏伊装着这么
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母亲念在多年友善相处的邻居,对她由于贫
穷而做出的不好的行为,采取宽容忍让的态度。多么温良、仁慈,多么厚道
的母亲啊!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