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中每年都在变化。此语在《寓言》中说的是孔子。
(2)是:肯定,正确,对的。
(3)卒:最终,最后。诎:通黜。非:否定,不正确,不对的。
(4)根:根本,万物的根源。
(5)门,门径,产主的门径。
(6)知之所知,前一“知”通智,后一“知”当知道讲。
(7)大疑:极糊涂。
(8)无所逃:无有能逃避得了的。
(9)然与然:这样与那样。
'译文'
遽伯玉在经历六十年中有六十次修善德行的变化,开始肯定的,后来又
否定它,很难说今天所认为是对的就不是五十九年来所认为是错误的。万物
有它的生而看不见生它的根源,有它的出处却看不见它的门径。人们都重视
他的智慧所能知道的,而不能凭他的智慧所不知道而后知道的道理,可不是
所谓大疑惑吗,算了吧!算了吧!况且没有能逃避得了的,这就是你说这样
他说那样吗!
仲尼问于大史大韬、伯常春、狶韦曰
(1)
:“夫卫灵公饮酒湛乐
(2)
,不听
国家之政
(3)
;田猎毕弋
(4)
,不应诸侯之际,其所以为灵公者,何也
(5)
?”大
韬曰:“是因是也。”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
(6)
。史鳅奉
御而进所
(7)
,搏币而扶翼
(8)
。其慢若彼之甚也
(9)
,见贤人若此其肃也
(10)
,
是其所以为灵公也。”狶韦曰:“夫灵公也死,卜葬于故墓
(11)
,不吉;卜葬
于沙丘而吉
(12)
。掘之数仞,得石椁焉
(13)
,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
其子
(14)
,灵公夺而里之
(15)
。’夫灵公之为灵久矣!之二人何足以识之
(16)
。”
'注释'
(1)大(tai)史:官名,春秋时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史实,编史书,管典籍和
天文历法,掌三易和祭祀等。大韬、伯常骞、狶韦,三人都是大史。把狶韦解作《大宗师》中的狶韦
氏实误。
(2)湛(dan):通耽。湛乐:过分地享乐。
(3)听,管理,处理。
(4)毕:大网。弋:系绳的箭。
(5)为灵公者何也:谥号为什么称为灵公。按古代谥法,天子、诸侯国君死后多送谥号,其中有
美谥和恶谥。
(6)滥:大浴盆,
(7)吏鳅:人名,即史鱼,卫国的大夫。
(8)搏币:接取币帛。扶翼:扶掖,即扶臂。
(9)慢:傲慢,放纵。彼:指与三妻同沐那样的事。
(10) 肃:敬畏。
(11) 故墓:生前挖好的寿穴。
(12) 沙丘:地名,在盟津河北,即今河南孟津一带。
(13) 石椁:石造的棺椁。
(14) 冯(ping):通凭,凭依。不冯其子:其子不冯的倒装。子:子孙。
(15) 里:居。
(16) 之:他们,二人:指大韬、伯常春。
'译文'
孔子问太史大韬、伯常骞和狶韦说:“卫灵公饮酒耽乐,不处理国家政
务,狩猎网捕弋射兽鸟,不应承诸侯会盟,他却得到灵公的谥号,这是为什
么呢?”大韬说:“就是因为这样才得到这样的谥号。”伯常春说:“灵公
有三个妻子,他和三个妻子在一个大浴盆中洗澡。史鱼奉召来到灵公住所,
灵公叫人接取他献的币帛而使人扶着他的臂膀。灵公放纵象与三妻同盆沐浴
那样严重,然而他接见贤人又如此的肃然起敬,这就是他所以称为灵公的道
理。”狶韦说,“灵公死了,卜葬在寿穴,不吉利;卜葬在沙丘就吉利。掘
墓穴之深达到数仍时,得到一个石造的棺椁,洗去泥土后看它,上面有铭文
说:“不必依赖子孙,灵公可以取去而居在这里。灵公的谥号称为灵公,已
经很久了,大韬、伯常骞这两个人怎么能知道呢!”
少知问于大公调曰
(1)
:“何谓丘里之言
(2)
?”大公调曰:“丘里者,合
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
(3)
,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
马,而马系于前者
(4)
,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
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
(5)
。是以自外入者
(6)
,有主而不执:由中出者
(7)
,
有正而不距。四时殊气,天不赐
(8)
,故岁成;五官殊职
(9)
,君不私,故治国;
文武大人不赐,故德备;万物殊理,道不私
(10)
,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
而无不为,时有终始,世有变化。祸福淳淳
(11)
,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
(12)
;
自殉殊面
(13)
,有所正者有所差。比于大泽
(14)
,百材皆度;观于大山
(15)
,木
石同坛
(16)
,此之谓丘里之言。”少知曰:“然则谓之道,足乎?”大公调曰:
“不然。今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万物者
(17)
,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
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因其大以号
而读之则可也,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则若以斯辩,譬犹狗马,其不及远
矣。”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大公调曰:“阴
阳相照相盖相治
(18)
,四时相代相生相杀
(19)
,欲恶去就于是桥起
(20)
,雌雄片
合于是庸有
(21)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
(22)
,聚散以成。此名实之
可纪
(23)
,精微之可志也
(24)
。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
(25)
,穷则反,终则始。
此物之所有,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睹道之人
(26)
,不随其所废,
不原其所起,此议之所止。”少知曰:“季真之莫为
(27)
,接子之或使
(28)
,
二家之议,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大公调曰:“鸡鸣狗犬,是人之所
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
(29)
,又不能以意其所将为。斯而析之
(30)
,
精至于无伦
(31)
,大至于不可围,或之使,莫之为,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或
使则实,莫为则虚。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
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
(32)
,已死不可徂
(33)
。死生非远也,理不可睹。或之
使,莫之为,疑之所假。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未,其来无止。无穷
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或使莫为,言之本也,与物终始。道不可有,
有不可无。道之为名。所假而行
(34)
。或使莫为,在物一曲
(35)
,夫胡为于大
方
(36)
?言而足
(37)
,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
极,言默不足以载
(38)
;非言非默,议有所极。”
'注释'
(1)少知、大公调:庄子虚构的人物。
(2)丘里:乡里。
(3)十姓百名,群众。
(4)系:悬。
(5)大人:有道的人。合并:合并众人。
(6)自外人:听别人的言论。
(7)由中出:出于自己的意见。
(8)赐:偏私。
(9)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10) 道:大道,天道。
(11) 淳淳:茫昧难测的样子。
(12) 拂:违背。
(13) 殉:逐。面:向。
(14) 泽:通宅。
(15) 大山:太山。
(16) 坛:太山上封禅之坛。
(17) 期:要,限。
(18) 相照:相照应。相盖;相害。相治:相克。
(19) 相代:相代谢,更换,相生:相孕育。相杀:相消除。
(20) 欲恶:爱好厌恶。去就:疏远亲近,桥起:轩起。车轩前高后低,高为轩起或为翘起。
(21) 片合:异性交配。片,通■(pan),庸,常。
(22) 相摩:相互摩擦。
(23) 此:指上述对立统一的现象,纪:记。
(24) 志:记。
(25) 桥运,如桔槔一样起伏运动,相使:相互作用。
(26) 睹:目睹,认识。
(27) 季真:人名,齐人。稷下学者。
(28) 接子:人名,齐人。稷下学者
(29) 读:称,表达。
(30) 斯,如此。解剖析非也。
(31) 精:精细。无伦:无与伦比。
(32) 忌:避。
(33) 徂:通阻,止。
(34) 假:借。行:运行。
(35) 一曲:一方面、一个侧面。
(36) 胡:何,怎么。
(37) 言而足:言谈之多。
(38) 言默:语言沉默。载:载道。
'译文'
少知问大公调说:“什么叫丘里之言?”大公调说:“所谓丘里之言,
就是集合群众而形成的风俗,聚合不同形成相同,分散相同形成不同。现在,
专指马的各个部分而不得称为马,而将马像悬于面前,人人看到马的各个部
分组成马体才可称为马。所以,丘山是积累低卑而成为高的,江河是汇合许
多支流而成为大川的,得道的人是合并众人的意见才成为公的。所以,道理
从别人那里吸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