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商人--龙与牛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孩子们学习的是如何工作,而不是如何玩。他们总是成群结队地玩,在以团队为单位的游戏中,没有哪个孩子会因为其突出的表现而受到奖赏——这种行为可能会破坏群体和谐。 
  工作中的生活 
  对牛仔来说,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一旦其他公司中出现机会,他们很快就会跳槽。工作可能是充满乐趣的;牛仔们可以享受工作并迎接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龙则作为合作性工作群体中的一个部分而工作——并且可能会终生在这个群体中工作。他们不会把挑战看作是娱乐。 
  在西方,专家们的学识通过外在的工作市场得到进一步深化。专家们寻找市场上新的工作机会、不断地更换工作及其所在的公司、增加自己个人所有的技术技能积累并迎接新的工作机会的挑战。而在中国几乎并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工作过程中的学习仅仅存在于群体内部。 
  贝尔实验室里的“歧视” 
  20世纪70年代,在AT&T公司,我是公司里从事市场工作的所有人当中唯一的一个来自亚洲的美国人。工程技术人员中有些来自亚洲的美国人向我抱怨到,AT&T公司中存在种族歧视现象:那些在资历和成果方面不如他们的美国技术人员已经得到升迁了,但他们没有。我问他“他们每年都会进行考评吗?”“是的。”“考评表上第一个项目是什么?”“职业目标。”“你是怎样填写的?”他们的回答惊人的相似:“我想成为自己所在的领域中最杰出的科学家。” 
  贝尔实验室有两个完全不同的职务晋级序列:科学与管理。管理者得到升迁,科学家获得声誉。“这就是你的问题了,”我说,“你之所以没有得到升迁,是因为你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教训:培训是有限的,科学方面的发展不会赢得职位上的升迁。毕竟,有些来自亚洲的美国工程师希望在沿着管理职务序列发展,因而这些人在贝尔实验室中可以得到升迁。 
  “展示与讲述”游戏是如何影响终身学习的? 
  关于东西方在终身学习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当然,这仅仅是从一般意义上进行的比较,随着以市场为基础的改革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国国内的教育已经逐渐呈现出比以往更明显的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西方“展示与讲述(show and  
tell)”游戏就最为戏剧性地突出表现了东西方之间的不同。一个美国小孩提着装有青蛙的瓶子上学,在“展示与讲述”活动中,当老师请约翰尼讲讲有关青蛙的事情时,约翰尼回答到:“这是一个愚蠢的青蛙!”接着就开始讲述那个被他称之为哈利(Harry)的青蛙的故事。这个故事未必就是真的;事实上,老师是鼓励约翰尼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编一个故事。在中国,永远都不会出现这样的游戏。学校是进行严肃的学习的场所,因此“编造故事”的学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对西方牛仔们来说,“展示与讲述”不仅仅是一种天真无邪的童年游戏——它激发西方孩子进入一个创造的世界中。 
  西方1、 家庭教育:孩子是珍贵的、独立的个体;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给予孩子大量礼物,这样他们的感觉就不会太坏。2、  
学校教育:你来这里的目的是学习如何学,而不是为了记住什么;老师们会说:提问,要学习一种自由精神;要富有创造性,想说话的时候就举手。“展示与讲述时间”明天!把某些事情带到学校里讲一下。3、  
工作中:如果你努力工作、成功地参与竞争的话,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充分展示自己,你就能挣更多的钱,吸引到工作伙伴;你可以自主选择职业。 东方1、  
家庭教育我们所有的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分子;永远都不要有自私的思想;提醒独生子记住自己还有堂兄弟姐妹;2、  
学校教育:聚到一起,学习如何读写;老师们会说:所有人都要做同一件事情;我要布置你们每个人都要完成的作业;要服从!注意听讲,不要直视我,就像你在家里也不会直视别人一样。3、  
工作中:你将被安排到一个工作组中,别无选择;你的住宅也是安排好了的;你们所得到的薪水基本上相同;你们的婚姻大事由家庭来安排。         
第七章 思想:历史如何影响我们今天的选择(3)    
  学识培育人格 
  所有这些差异都来自于牛仔和龙各自所接受的有关什么是人格的教育——个人的与集体的。个体化的人格使得童年、学校教育、工作和退休分别成为生命中的不同阶段。童年应该是充满乐趣的;工作应当是工作,同时也包含着乐趣的成分;工作之后就到了退休的年龄——牛仔们将其称之为“放归牧场”,充满复杂感情的未来。 
  退休以后,牛仔们认为自己对于别人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了;与此同时,他们也失去了生活中的目的。在中国,祖父辈所从事的是另一种工作。中国人认为生命中的所有阶段都在工作。因此,生活中没有我们所了解到的牛仔的生活中所具有的玩笑与幽默:工作是很严肃的。中国人工作的目的在于赢得同事、家庭以及朋友们的尊重与爱戴。 
  关于个人人格问题,在西方,友谊是短暂的;人们可能会说朋友“来来往往”。汉语中有朋友和“真正的朋友”的说法。实际上,汉语里“真正的朋友”意味着“了解我的那个人”。牛仔们交朋友是机会主义的——在对方似乎可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好处的时候交朋友。龙则认为友谊是终身的。一方将友谊看作交易,一方则认为友谊需要积累。牛仔们一生中的每个阶段所关注的都是对自己的了解。他们会问:“我真的是这个样子吗?还是我在不断变化着?”龙则问:“我是这个样子,还是我正在发生变化?” 
  这些特点和态度同样也会影响到他们各自是如何看待国际性贸易活动的——机会主义的与关系主义的。牛仔们往往从交易的角度、从能够通过这笔交易赚多少钱的角度思考问题。龙则往往从合作伙伴是否值得信任、双方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长期合作的角度思考问题。 
  个人主义带来的结果是,牛仔们生活的世界已经变得相当多样化了——几乎令人难以置信。每个人受到的激励都是要有独立的身份——民族的、种族的、性别的。中国的传统恰恰相反:个人身份仍然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外来的观念仅仅在有限的范围内是有意义的——如果说并非完全被排除在外的。现在存在的姓氏相当少,因为所有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富有影响力的姓氏关系。我自己的姓氏——李——恰好就是比较普通的姓氏中的一种:在中国,姓李的人大约有9;000万。 
  我们所使用的语言 
  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中都包含着大量词汇,每种语言的词汇量都能达到约40万到50万——比大多数语言都多许多。(古希腊的西伯来语大约只有2万词汇;现代罗曼语所使用的词汇只有英语或汉语词汇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讲英语者与讲汉语者每天所使用的词汇量也大致相同:5;000到7;000。双方的相似性仅仅如此。 
  “同一屋檐下的猪” 
  英语中“家庭(family)”一词的含义来源于拉丁语中“familia”一词,意思是“一户中的所有成员。”因而家庭一词就有了局部的、逻辑上的含义:一个更大的社会序列中的成员,这个更大的社会序列属于同一个家族——一个概念。汉语中表示家庭的文字中有一个“^”符号,代表“屋檐”,还有一个代表“猪”的符号。因而,从字面上看,汉语中的“家”的含义就是“同一屋檐下的猪。”家庭为人们提供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安全感与营养。汉语中的“家”这个字并不代表一个概念,而是提供了一种图像,代表意义的图像。 
  不管在哪种文化中,家庭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所代表的内涵却各不相同。牛仔们所说的家庭可以是在一起共同居住的任何人。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家庭意味着能够为他提供安全和食物的人以及各种关系。牛仔可以离婚并重新组建新的家庭——这在传统的中国是不可思议的。可以你问一下美国人和中国人,如果提到“家”,他们最先联想到的是什么的话,美国人会回答:“孩子”;中国人则回答“父亲”或者“父母”。一方认为家庭是前向的,一方则认为家庭是后向的。 
  如果我们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并列起来加以比较的话,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