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界”。在公司接管盛行的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便利婚姻(marriage
of convenience)”,商业领域由于“清算师”的掠夺所造成的威胁迫使许多公司转而向”白色骑士(White
Knight)”寻求保护。新的骑士精神时代诞生了!
关于时间以及有限时间的性欲的表达,中国人并没有如此的紧迫感。万物都会按照自身有规律的、自然的秩序生息。西方人所从事的掠夺性的商业活动违背了儒家的和谐理论。这并不是意味着中国人不具有掠夺的遗传基因——在东方,掠夺别人的行为仅仅是更加谨慎而已,利用时间来换取某种好处,而并不将其看作是一种约束。詹姆斯·克勒维尔(James
Clavell)的《贵族房(Nobel House)》和最近颇为流行的中国电影《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中都反映了东方的掠夺性行为。对龙来说,时间是有利的——甚至在掠夺者看来也是如此。
由此,我们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东方和西方,时间与人的本性之间以相当不同的方式发生互动。理解这种差异的方法之一,就是分析一下时间作为激发人与自然环境互动的催化剂而发挥的作用。仅仅是因为两种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而已。或者说文化时间本身也有维度——正如时空连续体,但人们对这种维度的理解和认识却是各不相同的。下面我们就从时间维度的角度讨论一下文化时间的问题。
时间的四个维度
文化上的时间有四维:持续的期限(duration)、外形(shape)、单位(units)、时态(tense)。我们首先从持续的期限开始,逐个分析一下这四个方面。最简单地说,时间仅仅是作为一系列前后相连的事件存在,无始无终。空间本身就是这种事件的连续体——或许最初始从“大爆炸”开始,也有可能并非如此。那么时间就仅仅表现为上述四个有限方面中的一个,也有可能存在其他尚未被人们发现的更多的维度。
生活也有可能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无始无终。生与死——或许还有所谓的转世再生——仅仅代表着状态的变化,仅仅是一系列的事件而已。或者说,生命有一个开始、一个终结,一个是阿尔发,一个是欧米咖。生命与时间可能会永久存在,也可能是设计的结果。不同年龄段的生活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断进化发展的。
时间是一个圆圈还是一个自我环绕的线圈?
时间有“形状”吗?当然,严格来说,它并没有形状;但每个人都会用某种形状来描述时间。传统上那些以农业为生的人和航海的人们都把时间看作是一个圆圈,因为季节总是在不停顿地循环出现,而没有任何前进。万物始终保持原样。
第六章 时间 东方与西方为什么会存在分歧(2)
众所周知,西方著名的一神论宗教信仰的追随者都把时间描述成一种从世界创生到终结线性结构。西方历史学家把时间描绘成一个巨大的钟摆——各种事件先是向着一个极端运动并不断自我纠正,然后又向着另一个极端运动。西方有些科学家把时间描绘成大洋中的波浪;各种事件——诸如气候变化和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都像电流的波动一样在不停地震荡。理论物理学家可能把时间描绘成一条自我环绕的线圈。有些西方自然主义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就像是扔进池塘里的一块石子——关于时间的这种描述是相当东方化的。
将“时间是一个圆圈”与“时间是一条直线”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就意味着时间是一个螺旋体。螺旋体不停地转动,但它同时也向着某个方向前进。爱尔兰诗人威廉姆·耶茨(William
Yeats)把时间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的旋转体——就像是猎鹰螺旋型的飞行轨迹——或者说是宇宙本身的不停旋转。这种形象描述将西方和东方有关时间与生命的观点结合了起来。我们的生命既可以像是旋转体的不停旋转;也可以像螺旋体那样旋转式上升或旋转式下降。你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不断向上的螺旋能够胜过那些不断下降的螺旋。
对牛仔来说,认为时间无始无终的观点会造成很大麻烦;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习惯于许多事情的发生与终止。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把时间看作是一个圆圈或旋转体仍然是相当奇怪的。毕竟,牛仔们都认为自己本身就是相当直率的人。
至今,牛仔们始终在冲向未来,彷佛是在穿梭于宽阔的平原的高速公路上飞速前进,一个小闹钟记载着在嘀哒声中溜走的时间。用闹钟来计量时间并不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就像是在开放的公路上“加速行使”的兴奋感。牛仔们还把闹钟本身看作是这样一种暗语:生命本身也在闹钟的嘀哒声中悄然流逝。牛仔们始终都有一种紧迫感。
希望你的时间是一个整体还是碎片?
时间是以单个单位形式存在、还是以整体的形式存在?时间是不连续的离散体还是无法分割的整体?西方的教授用他们自己研究领域的专业术语思考时间的单位问题:会计师问,时间是一个股票的概念还是流动的概念;计算机科学家问:时间的运作形式是否是数字化的或者说是与电脑相似;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点肯定性的观点:时间有两种存在状态:短的(the
short run)与长的(long
run)。在西方人的思维中,时间就像时钟一样,是由秒、分、小时等单位组成的一个等级式结构。有关时钟与时间的观念将东西方人区分开来。
西方人并非一直都使用这种嘀哒嘀哒作响的闹钟。时钟计时法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而出现的:这一时期,工厂制度取代了来自农庄小作坊的个人对工人劳动的控制。现在,工人获得报酬的基础不再是产出量,而是投入量——在监督者的监督下,工人工作的时间。而在中国,并没有出现这种变化。
时间的过去与未来
时间本身是否有时态?时态这一术语来源于我们对西方语言中动词的分类。动词有三种简单的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此外还有许多用来反映与时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称关系的复杂的时态。有关时间的时态只有在针对特定个人观点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否则,时间仅仅是连续发生的时间而已。我们只能说时间具有面来未来的特点或具有某种过去性特点,因为我们所处的状态是现在,面对的是时间之线上的事件。中国人的时间没有时态。
在西方,我们可以相当准确地描述我们与事件之线的关系。不仅如此,我们所用的复杂的动词时态表明:我们把时间看作是某种我们在其中强行活动的东西——到明天上午,我一定会完成我的项目——未来完成,在未来的某一准确的时间完成某种活动。我们想控制时间,但我们同样也意识到了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
关于时态,当我们对两种语言进行比较的时候,东西方之间的最显著的差异马上就显现出来了:汉语中的动词没有时态。书面或口头表达的一切事情似乎都是现在发生的:“我今天去市场;我昨天去市场;明天我要去市场;”都是一样的。现在与过去并存,未来也照样会是如此,为什么还要加那么多麻烦呢?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所具有的有关时间的观念决定了对我们来说时间在文化意义上是如何存在的。对牛仔和龙来说,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含义大不相同,最显著的一点是,西方提出的时间就是商品的概念,这直接来源于工厂中使用的时钟。实际上,牛仔们是拿时间进行买卖交易。他们甚至把人类心智也描述成时钟!对龙来说,时间是感受到的,而不是思考的对象。
就时间而言,西方人有着过度发达的头脑和尚未发达的心灵;而东方人则有着过度发达的心灵和尚未发达的头脑!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必须学会在中间某一点上会合。
西方:牛仔的时间1。 被分割了的时间:过去、现在、将来来来往往的事物,永远吗?时间通道,正如机场的情形时钟时间现在与过去和未来相脱离封闭式的,有始有终2。
暂时的时间:没有什么东西持续很长时间片断关系万物被分裂3。 科学的时间:有组织的与有计划的急促的可以“丧失的”用线性的或更高层次的东西描述平衡4。 思考时间5。
作为商品的时间:使用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花费时间/节省时间6。 作为一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