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精神状 态很焦急,怕真地患了精神病,愿意遵照医生嘱咐服药。根据她的历史和表 现,可以排除精神病的可能。其所以陷于烦恼冲突的状态是由于她个性好强, 多疑,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造成人际关系的困难的结果。当然,和文化大革 命中长期被孤立的经历也有关。医生帮助她分析造成目前处境的个人方面的 原因,同时指出,据医生了解,她单位里的领导人确是同情她、关心她的, 不能用以前的想法来评价新环境,应跳出个人造成的孤立地位,主动和别人 交往,停用一切药物。病人冷静地接受医生的建议。医生也把这个建议通知 她的单位领导人,请他们帮助安排胡嫂做正常工作。 3 个月后,胡嫂单独来找医生,说她采纳了医生的建议,主动和本单位 里的同事接近,发现大家对她都很好,才明白以前自己太多疑了。自己有成 见,不能客观地对待和理解别人对她的关心。他说,最近她所在的科室有一 任务要到外地出差,天热,别人不愿去,她承担了下来。自称有信心成这项 任务。医生鼓励她承担这一任务,并嘱咐她正视自己的具体缺点,主动和人
… 百度,谷歌搜索天中天论坛更多精彩电子书尽在:119777。5d6d/bbs。php 323…
交往,与人为善,好好完成任务以证明自己是有工作能力的。胡嫂表现乐观。 这个来询者的个性缺点并不突出,但生活中的坎坷经历使她心情抑郁, 变得敏感多疑,以致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不能客观地分析环境,形成人际 关系紧张并进入恶性循环。也还能接受医生的咨询帮助。一旦能冷静地分析 客观环境,认识自己,便可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善人际关系,苦恼也消除了。 有的来询者为了某些苦恼无法解决来求助,而这些苦恼来自和他们关系 密切的人如配偶、父母、子女等。由于双方自己意识不到的原因形成人际关 系紧张而无法避开或解决,心理咨询医生就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双方进行 咨询帮助。这就是婚姻咨询或家庭咨询了。 例三:母亲的苦恼 一个 50 多岁的母亲怀着苦恼和疑虑的心情向心理咨询医生倾诉了她儿 子近年来的所作所为。儿子的行为使她生气、懊丧、伤心。她很担心儿子是 否精神失常了。情况大致如下。 她的儿子小茂, 17 岁,高中二年级学生。父母晚婚,婚后两地生活6 年。小茂随父在北京,小茂的妹妹随母在外地。在小茂6 岁以后,全家才团 聚。小茂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母亲在政治运动中受过冲击,年 轻时未能专心干自己的专业,对小茂的培养非常重视。为了增加小茂的知识, 订了各种书刊杂志。小茂自幼聪明,好学、听话,不淘气。平时说话不多, 但能独立思考,喜欢提各种问题。直到 1983年小学快毕业时,都是如此。受 到老师和亲友的夸奖。 约在 11岁,小学6 年级时,母亲发现小茂特别 “爱面子”,每次在母亲 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时,他都事前守在校门口,反复叮嘱母亲不要在老师 面前说他的 “坏话”。 1985年, 12 岁。在小学毕业考试中,差几分 (数学100 分,语文 85 分)未被重点中学录取。父母都感到 “丢了脸”,并讽刺了他,母亲更甚。 自此以后,小茂很少和母亲说话,有时在一起吃饭时,小茂把他在课外读物 上学到的知识向父母提问,父母常答不出。小茂便表示蔑视,说父母的知识 面太窄。在初中时 (14岁)有一次,因浪费粮食,被父母打了一次。当时小 茂不敢反抗,但他握紧拳头,表示愤怒。在此期间,母亲因他晚上多看电视, 不抓紧时间学习而多次批评他,他都置之不理。在学校里和同学们的关系很 好。有的同学向小茂的父母反映说,小茂常说他和父母之间有 “代沟”。 进入高中后,每天下课回家,学习时间少,爱看电视,尤其是侦探和动 画故事。不帮助母亲做家务事。喜照镜子。时常因小事和母亲吵架,甚至对 抗。疑心家里人翻动他的东西,把抽屈锁起来并做上记事号。有时自言自语, 似在骂人。但在生活上能自理,学习成绩尚好。 近一年多以来,老师多次向母亲报告,小茂和几个女同学分别约会去看 电影,在班级里影响不好,使一些女同学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等。母亲质 问小茂,小茂不理睬。有时说,他将来如有能力,要选14岁的女孩多名,培 养成才。到她们 24 岁,他40 岁时才结婚。在此以前只同居不结婚等等,母 亲非常生气,认为这些都是幼稚的表现,要不,就是精神不正常。 半年前,正值春天。有一天小茂在家中留下一张字条,说他拿了父亲× ×元钱,骑车外出旅游,到达某地后会给家里面打电报。果然如此。约一周
… 百度,谷歌搜索天中天论坛更多精彩电子书尽在:119777。5d6d/bbs。php 324…
后回来,因事前未向学校请假,旷课出走,老师叫他检查,他却满不在乎。 同学们都夸他勇敢,是英雄。母亲更怀疑他精神不正常。越是劝他,越引起 他的反抗,吵骂,或对父母完全不理睬。 医生在未见到小茂以前,问母亲在对小茂的教育中有什么缺点时,母亲 完全否认。认为对他一贯是正面教育,盼望他好,是他自己不争气。医生问, 是否由于父母经历坎坷,希望儿子成才,经达中学、大学、研究生,以后再 出国深造,成为科学家等,把父母规定的这个计划强加给孩子,而忽略了孩 子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自由呢?母亲承认,并坚持认为她这样做 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多次指责孩子不听话,对孩子的行为不能容忍。 和母亲会见几天后,医生单独约见了小茂。这是一个发育良好、衣着整 洁朴素、举止有礼貌的青少年。外貌比实际年龄显得大一些。医生和他进行 了没有主题的谈话。谈到学习、爱好,他将来的打算等等。问到他和父母及 同学的关系时,他说,和同学们的关系很好,但不愿意谈和父母的关系。经 医生稍加解释后,即自动叙述个人的经历、个性以及和父母的关系。情况如 下:6 岁 (父母调在一起工作)后,才开始和母亲共同生活,感情不深。自 称他成熟较早,8 岁时对班上一个女同学有好感,晚上常常想着她,但从没 有和别人讲过。12 岁时,又喜欢另一个女孩,也只是把想念 “闷在心里”。 小茂说,他从小就不愿把心里话随便告诉别人。11岁开始写日记,记下心里 想的秘密。大约在 13岁时,有一次母亲批评他不听话,无意中露出一句话: “你看你日记里都写了些什么!”这时才知道母亲偷看了他的日记,对她极 为反感,以后开始痛恨母亲。在学校里出了什么事包括考试成绩都不愿告诉 父母。小茂说,他自己应该有独立权和隐私权,而母亲却处处想向他“渗透”, 因而从内心里反抗她。母亲希望他下课后即回家读书,少看电视,而他偏不 愿这样做。小茂分析说,母亲当年在大学里是高才生,毕业后不久被划为右 派,经历坎坷,未能得志。有虚荣心,嫉妒别人。为 “捞回面子”显示她自 己,满足 “控制欲”,才对儿子百般控制。这些都使他经常憋着气。半年前 他自己骑车远游就是为了发泄,小茂承认曾经讲过与女友同居不结婚这类 话,说他赞成这种做法。小茂还表示不太恨父亲。父亲有时承认他的 “独立 权”,不过于控制他,而且父亲在事业上有成就。小茂表示对自己学习很重 视,成绩一直很好。他主张不应局限于学校里的课程,应该 泛阅读,得到广 博的知识。 精神检查没有发现小茂精神异常。医生直接告诉他,他的精神是正常的。 人很聪明,容易接受新事物,这也是年轻人的特点。但他才不过 17岁,生活 经验少。对社会上许多复杂的事还没有经历过。不能体会成年人的心理。对 这一点小茂点头表示同意。医生问他对他的母亲了解吗?小茂当即表示当然 非常了解。医生直率地否定他的说法,指出他根本不了解他的母亲。如果真 像他所说,母亲自私,自己不得志而对他控制、 “渗透”,而且不怀好意, 为什么还在生活上照顾他,为了他那些令人不解的行为而发愁,焦急,并向 心理咨询医生求助呢!要知道,不管孩子年龄有多么大,在母亲眼里,在她 心中。永远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管得多些、说话嗦些是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