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月,武汉军分兵两路,东征讨蒋,南京危急,李宗仁立即回师,并派参谋长王应榆往武汉游说,要武汉方面以北伐为重。武汉方面接受李宗仁的建议,表示先分道北伐,待会师北京后再和平解决宁、汉纠纷。于是一场即将爆发的宁汉之战,竟消于李宗仁的一番苦心之下。 
        
        不久,蒋介石和汪精卫达成了“互相理解”的协议,5月21日,武汉汪精卫发动反共事变。武汉行动,南京立即表示支持,李宗仁也于8月18日通电,表示对武汉以前“容共”表示谅解,并称武汉分共后,“只有整个善后,并无两派争执,欢迎汉方重要人物赴宁柄权。”李宗仁通电不久,汪精卫立刻作出反应,也致电李宗仁,表示“对共产党防制过迟”,“至深内疚”。不难看出,此时的李宗仁是全力支持蒋介石的,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军人,他的政治活动和态度,对稳定初建的蒋介石政权起到了其他人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军阀混战何时了李宗仁退回广西后,与白崇禧积极开展军事活动,对来自湘、粤蒋军采取守势,而以全力将滇军逐出桂境李宗仁虽全力支持蒋介石,但蒋不愿李宗仁手握重权,因此定都南京后,蒋千方百计要削弱李的军权,从此两人交恶,演出了一出助蒋又反蒋的闹剧。 
        
        1929年1月,在蒋介石的旨意下,“国军编遣会议”在南京开幕。这个会议的矛头是对准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的,而主要是李宗仁。混乱岁月,李视军队如命根,要他削减军队显然办不到。会议遭到了李宗仁的强烈反对。这使蒋很恼火,对李耿耿于怀。政治手段解决不了,蒋决心以武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一期北伐胜利后,李宗仁的桂系势力大增,白崇禧部驻扎华北;张定潘控制上海,黄绍竑占据广西,李宗仁亲率第四集团军驻防武汉。此外,与李宗仁过往甚密的李济深控制广东。桂系控制这些地盘,使蒋介石心怀不安。蒋曾与冯玉祥在汤山洗澡时的一席话,颇能说明他的这种心理:“常话说,平、粤、沪、汉这四个地方拿在手里头,全中国就都在他们手里头了。”李宗仁势力的庞大和发展,对独裁的蒋介石有着严重的威胁。于是,蒋决心首先除掉他。 
            
      第28节:地方军阀大结局(28)       
        1929年2月初,蒋派人秘密运送大批弹药,取道江西,接济湘南的鲁涤平及其第二军,以便对武汉的李宗仁第四集团军用兵时取两面夹攻之效。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一秘密被李部将领夏威、胡宗泽、陶钧发觉,夏、胡、陶年轻气盛,又仗着部队战斗力强的优势,在没有征得李宗仁同意的情况下,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以武汉政治分会会议的名义罢免了鲁涤平的职务,以何键取而代之,并对湖南用兵。夏、胡的行动,在南京的李宗仁还蒙在鼓里。21日凌晨,李宗仁闻讯后知道部下闯下了弥天大祸,当即化装出走上海。 
        
        武汉的军事行动,使李遭到了舆论界的诋责,李无奈,遂于3月1日,在上海发表谈话,声明拥蒋,“促进统一”。然而蒋介石却把胡、夏、陶在武汉的举动看作借口消灭李宗仁势力的好机会,因此不肯罢休,从而演出了蒋桂战争的独幕剧。 
        
        3月15日,在蒋介石的主持下,在南京召开了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蒋发表演说:有人认为两湖事件是局部问题,此乃错误认识。地方军人,目无中央,骄恣成习,积而有此重大违法之举。蒋的话实际上宣布了李宗仁的罪状,也表明了他对桂系用兵的决心。21日,蒋介石把李济深软禁于汤山。李济深被软禁,李宗仁感到上海不是栖身之地,继续呆下去极为危险,决定避回广西。3月27日,在蒋介石的指使下,中央委员会开除了李的党籍。同日,蒋介石又以国民政府名义下令讨伐李宗仁。 
        
        对于蒋介石的军事讨伐,李宗仁早有所料,他在逃离上海前,已电告汉口第四集团军司令部参谋长张华辅,命何键为第一路司令,守湘东;叶琪为第二路司令,守武长路;夏威为第三路司令,守黄陂、祁家湾一线;胡宗泽为第四路司令,守阳逻;陶钧为第五路司令,守三、四两路军的中间地带。双方的军事部署,预示着一场大规模的决战。由于蒋介石军队人多势众,加之李宗仁手下的俞作柏、李明瑞、杨腾辉被蒋介石收买,4月4日,蒋军占领武汉。4月15日,胡宗泽、陶钧、夏威在蒋军的追击下,通过孔庚向蒋投降,通电下野,部队全为蒋收编。李宗仁在北伐后期统领的第四集团军在短短3个月中就化为烟云。蒋介石在解决了武汉桂系部队的同时,又通过重新起用的唐生智,领兵向平、津白崇禧部进攻。大兵压境,且唐部绝非孤军作战,白知处境不妙,即弃部逃亡,由天津经海路往香港,与李宗仁“作伴”。 
        
        为了彻底打垮李宗仁的势力,蒋介石在4月19日发布“以根本铲除桂逆之目的,拟即由湘、粤、滇三路进攻广西”的命令。李宗仁到香港后,并未耽搁,即与白崇禧入广州。5月初又由广州返回广西梧州。5月5日,李宗仁组织了南路护党救国军,自任总司令,发出反蒋通电,命白崇禧、黄绍竑领兵分两路进兵广东。但李宗仁兵力有限,经不起蒋介石部的反击,于6月初败回梧州。6月下旬,粤军在蒋介石的军事配合下,先后攻占桂林、梧州。李宗仁在广西无立足之地,再次逃亡香港。 
        
        蒋桂战争未了,冯玉祥预感到蒋在打败李宗仁后,将会锋转西北,对准自己。为了“自我保护”,冯于5月15日,在郑州扯起了“护党救国军西北总司令”的旗帜从平汉、陇海两线发动反蒋战争,于是蒋冯大战迫在眉睫。不久李又率八桂兵再度入湘作战,参加倒蒋战役。 
        
        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反映了蒋介石急于消灭异己的思想。为防止被蒋各个击破,1930年初,阎冯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蒋介石。4月,阎锡山宣布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李宗仁积极响应,并与冯玉祥、张学良一起,就任副总司令。 
        
        5月1日,蒋介石命部队做好一切作战准备。11日下达攻击令。李宗仁召集白崇禧、张发奎在南宁举行紧急会议,讨论作战方案。李考虑兵寡不能相顾,决定放弃广西,倾巢而出,攻取武汉,与阎、冯部会师中原。计划既定,5月中旬,李领部出发。为了迷惑蒋介石军队,出发前,李故意派小部兵力骚扰平南。蒋部果然中计,陈济棠、朱绍良出动主力向桂平大举进攻,李宗仁速将集中在桂东主力分三路入湘,出衡阳,攻长沙,何键军望风而逃,遁入湘西境内。6月8日,李宗仁的一、二路军占领岳州,前锋进入湖北境内。此时黄绍竑的后续部队和辎重已向衡阳跟进,李宗仁很振奋,感到重新夺回武汉,实现与冯、阎会师指日可待,于是他本人进驻岳州,指挥北进。孰知6月10日,衡阳竟为粤军蒋光鼐夺占,顿时李宗仁部处于被腰斩、首尾不能相顾之势。情势危急,李当即挥师南归,打算攻克衡阳后再北进。然而部队给养中断,军心不稳,加以缺乏重武器,衡阳久攻不克,而蒋军援兵云集,李宗仁见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遂率军撤回广西,狼狈不堪。 
            
      第29节:地方军阀大结局(29)       
        李宗仁退回广西后,与白崇禧积极开展军事活动,对来自湘、粤蒋军采取守势,而以全力将滇军逐出桂境,至10月中旬,解脱了南宁之危。西线平定之后,李宗仁正待回师进击入桂境的粤军,广东与南京的蒋介石之间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因此粤军与桂军通款言和,不但从广西撤兵,而且还派代表到南宁与李宗仁商议合作反蒋。 
        
        原来,7个月中原之战,蒋介石以为异己力量已不能东山再起,遂主张召开国会,制订训政时期约法,企图从法律上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他的行为遭到了国民党内元老派的反对,其中胡汉民最为激烈。蒋为了达到目的,竟把胡汉民囚禁于汤山脚下,企图镇一儆百。蒋的行为在国民党内掀起了巨大的反蒋波澜,中央要员纷纷南下,以示抗议,并要蒋下野。至此广西形势峰回路转,变得平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