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敌。从10月23日到11月6日,双方激战十余日,第二集团军重创直鲁军左翼,俘虏3万余名,缴获枪2万余支、钢甲车5列、炮40余门。这是第一次兰封大战。为了消灭战役中脱逃的直奉军右翼主力,冯玉祥于11月10日将各部急行撤出兰封,以期诱敌再进。果然不出所料,直鲁军见第二集团军大捷后急退,疑是冯军内部有变(此前已有靳云鹗部田玉洁部的叛乱,当时亦有樊钟秀扰乱后方的传说),便举兵分三路,向冯军扑来。11月16日始,双方又展开激战。冯军采取“各个击破”办法,24日左路军包围并消灭考城一带的直鲁军,并乘胜追击攻克曹县;中路军在野鸡岗败敌前锋后,26日在柳河大破敌军,并乘胜追击至砀山;右路军24日俘榆厢铺守敌,26日占睢县,27日收归德,12月1日克夏邑。至此,豫东直鲁军被肃清,第二次兰封大战结束。到1928年3月,豫北亦全部平定。 
        
        1927年下半年到1928年初的战事,名为“继续北伐”,实际上在战局危急情况下冯玉祥屡屡向宁汉双方请援,但未见派来一兵一卒。冯军在粮弹俱缺的困苦中,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对付数倍于己之敌。冯玉祥考虑对整个军事战局要有个统一的指挥,于是听信孔祥熙的游说,联合阎锡山致电请蒋介石出山。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宣告复职。4月后,“北伐”各军方告“调齐”,于是冯玉祥与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等合作,共同攻打奉系张作霖。6月奉系势力被逐出关外。6月12日,蒋介石通电宣告“北伐完成”。到这时为止,冯玉祥军队的编制番号达到九个方面军,32个军,81个师;不包括各地方部队。仅其嫡系部队便达到40万左右。 
        
        “继续北伐”的结束,意味着冯玉祥军事集团达到鼎盛时期。   
        “北伐”结束后,冯玉祥和蒋介石的合作也很快结束了。在对待日军态度上,冯玉祥认为蒋太软弱,对蒋颇有些看不起;在战后分划地盘时,蒋又将冯军在战争中付出重大牺牲夺回的原来的“属地”平、津、河北划给了阎锡山,使冯大为不满;在军饷待遇上,蒋的第一集团军比冯的第二集团军高,并有保障,又使冯愤愤不平。特别是在战后编遣部队上,冯军作为蒋、冯、阎、李(宗仁)四大军事集团中兵力最雄厚的一支而遭人嫉视,并直接受蒋的暗算和抑制。于是蒋冯矛盾公开化了。在1929年的蒋桂战争中,冯玉祥一面应诺桂系“出兵30万相助”,另一面却等待观望,以期蒋败后再坐收渔翁之利。谁知桂系因李明瑞部被蒋收买而很快溃败,冯玉祥投机不成,只得起兵讨伐有约在先的李宗仁。但这时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虎将韩复榘在战中被蒋暗暗收买过去了。蒋桂战争后,蒋对冯军压制愈甚,蒋与阎锡山、汪精卫等人的矛盾也开始激化,终于促成冯、汪、阎联合反蒋以及1929年到1930年的中原大混战。1929年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刘镇华等叛离冯军,使冯玉祥声威大落。5月24日蒋介石命令拿办冯玉祥,冯军只得退守潼关。10月中旬蒋五路进兵,压迫冯军,遂发生蒋冯中原之战,冯军于11月败退。1930年2月阎锡山请冯玉祥到太原共商讨蒋大计,讨蒋联军形成,3月9日冯由晋返潼关,着手部署作战,他将各省军队共26万人悉数调出,并分兵七路出击,决心与蒋决一雌雄。蒋介石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从5月11日起,冯军与蒋军开始大规模接触。战中讨蒋联军第三方面军万选材、孙英等部支持不住,刘茂恩又为蒋所收买而倒戈,引起联军方面极大混乱。冯只得命令集结在郑州的机动预备队提前投入战斗。几经努力,联军方才稳住阵脚,又激战十余日,遂使蒋军全线动摇。6月10日,冯军对平汉线蒋军发起总攻,两日后蒋军向漯河以南败退。随后冯玉祥将主要兵力移向豫东,企图以口袋战术歼灭在陇海线的蒋军主力。6月下旬蒋介石亲赴柳河,以3万余精锐部队在陇海线发动新攻势。冯玉祥命令部队闪开杞县、太康一线,诱敌深入,以期全歼。由于蒋介石提前得到情报而冯军左翼又未严格执行冯的命令,因此蒋军虽遭沉重打击,但大部仍突围出来。冯军发展顺利的同时,阎锡山的晋军7月却在山东战场上节节败退。冯军欲驱东进,奇袭蚌埠和宿县,截断蒋军后路,以定下胜局。谁知阎锡山另生异心,其兵站总监部拒不发给饷械给养,使联军失去一次良机。缺少弹药粮食和阎锡山处处掣肘,迟滞了冯军的行动。在胜败未分的时候,冯玉祥通过分析整个战局,断定打通陇海和津浦线、与晋军会师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而攻下徐州又是打通陇海、津浦线的关键。于是他定下决心,将几乎全部军队都摆在陇海线,在部分晋军(包括十几个炮兵团)的配合下,争取一举拿下徐州。8月6日,冯玉祥发出总攻令,冯军分七路开始行动。但是战役打响后,配合作战的晋军行动迟缓,十多个炮兵团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支援冯军作战,加上连日大雨,战区一片泽国,补给跟不上,冯军在极端艰难条件下作战,官兵过度疲劳,终于停止了攻势。蒋军得到喘息机会,抓紧时间稳住局势,调遣援军,并派精税部队进入河南,威胁冯军后方。徐州未克,冯玉祥认为只要联军士气不懈,将重兵调到河南战场,仍有取胜的希望。谁知阎锡山态度消沉,不愿继续打下去,并密令陇线上名为由冯玉祥指挥的晋军撤向黄河以北。 
            
      第18节:地方军阀大结局(18)       
        9月,联军张学良等人又通电拥蒋。这样,蒋介石便以全力对付冯军。冯军处于腹背受敌的险境,前线士气涣散。所以尽管冯玉祥最后还想来个“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但终因吉鸿昌、梁冠英等人向蒋投降和张维玺、冯治安、田金凯等部被蒋重重包围而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1930年10月4日,汪精卫、阎锡山赴郑州促冯玉祥共同发表停战通电,8日,冯玉祥和阎锡山决定下野。此后,冯军各部有的被蒋解除武装,有的接受蒋的改编,有的寻找关系自谋出路。冯玉祥军事集团就此土崩瓦解了。 
        
        三、保本色淳朴正直冯玉祥的这些特点在当时腐败的官场中是不为人们所理解的,因此他被人看作“怪物”冯玉祥祖辈贫穷,历经磨难,他的童年是在保定附近的康格庄挣扎过来的。成为一名高级军事将领后,他身上还保留着普通农民和下层兵士的许多优点。他为人正直坦率,爱打抱不平,生活简朴,热爱学习,厌恶酗酒、赌博、抽大烟和逛窑子。抗战文艺中独树一帜的“丘八诗”为冯玉祥所创造,连这种诗都采用的是质朴清新的民歌情调和音韵,生动地反映出被人们称为“民主将军”、“布衣将军”的他的鲜明性格。1940年5月,冯玉祥在诗作《我》中写道:“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要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这是对自己的写照。 
        
        冯玉祥的这些特点在当时腐败的官场中是不为人们所理解的,因此他被人看作“怪物”。还在直系军队时,有段时期西北数省连年灾祸,人民啼饥号寒,苦不堪言。吴佩孚却大摆宴席,为自己做寿。当时许多人趋炎附势,争送贺仪,而冯玉祥却派人送去一坛清水,坛口封条上写着“君子之交淡如水”。吴佩孚看后不禁勃然大怒。冯玉祥对那些位尊权重的军阀从不阿谀奉迎,对一些对他奉迎讨好、诱之以利的人也常常给予严厉惩罚。早年间他曾抓到一个叫孙景山的土匪头子,孙企图送3000大洋以通融通融。冯玉祥听后不由无名火起,立即借来一把大刀,把孙景山拉出去,立地在营门口砍了头。冯玉祥长年过着平民化的生活,力求为官清廉,多有政绩。他常常不坐车轿,步行去办公署,有时还骑着脚踏车去四处办事;吃饭仅一菜一汤,若有来客,每人加一个菜,不备烟酒。为父母迁葬时,他也除去一切繁文缛礼,没有惊动众人,自己买下一块地,亲自抬棺,由兄长在前面打幡引路,简单地把事办完。1922年5月,冯玉祥由陕西督军改任河南督军。 
        
        由于经过赵倜的搜刮压迫,当时河南百业凋敝,哀鸿遍野,民众生活极其穷困。   
        为了整理紊乱已久的豫政,他便在详审地方实际情况后,拟定了治豫大纲十项,即:(一)赈恤战区灾政,俾免流离;(二)清理财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