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努力工作,苦练军事技术。他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助人为乐。他在日记中写道: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并全心全意地实践解放军“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他殉职后,国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为“雷锋班”。毛泽东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群众性运动。
雷锋是解放军培养出的、能够创造性实践并完成组织使命和任务的杰出代表。雷锋是一名普通战士,但加入到解放军这个组织后,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组织宗旨融于自己的全部行为中,并全身心地身体力行。他在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还继续在本职工作之外实践解放军的宗旨。而这种实践,又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小事。如,帮助列车员打扫车厢,帮助受灾的群众,等等。这种积少成多、长期一贯的创造性实践行为使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军队是这样要求他的成员的,也是通过许多小事的积累走向伟大的。
雷锋用自己的全部行为实践彰显了组织的使命。他忠诚于组织,忠诚于组织的事业,并以自己的行为成为组织成员的楷模。
第二种,是志愿军英雄邱少云,这是具有忠实执行能力的榜样。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牺牲前为解放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2年10月,抢攻391高地的战斗就要打响了。11日夜,担负潜伏任务的500余名志愿军官兵进入一片有3000米开阔地的潜伏区。邱少云带领的爆破组潜伏在距敌人前沿60米处一个小土坎旁边的蒿草丛中。次日中午12时,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边爆炸,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烧着了他腿部的伪装,顿时形成了火团,把他紧紧包围起来。一股强烈的灼热使邱少云本能地抽动了一下。在他的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就可以把火压灭,保住自己的生命。但他深知,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现。为了500多名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上,咬紧牙关,岿然不动。眼看着邱少云被大火吞噬而不能去救,战友们的心像在滚开的油锅里煎熬。但此时,理智要求大家谁也不能动,这是考验革命战士组织纪律性的严峻时刻。他们在为邱少云担心、难过,同时也相信他一定能经受住考验。火焰仍在邱少云身上翻滚,身上的棉袄渐渐地烧完了,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滚下来,他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邱少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表彰邱少云烈士的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意志,志愿军总部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
组织需要这样的干部:他们具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并在执行中不打折扣、不讲价钱,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解放军的效率和战斗力,正体现于她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能够忠诚于组织、能够不折不扣执行命令的成员。
企业如果有了能够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的“邱少云式员工”,有了忠诚企业、忠诚于企业使命的“雷锋式员工”,这个企业还能没有竞争力吗?
扶植军官: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当兵第二年,我当班长。
这是个在士兵中很荣耀的职务。由于我还是新兵,所以自己心里有些胆怯。指导员找我谈话,说:威信是领导给的,水平和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你不要怕,只要大胆工作,肯定能够胜任。
人才是组织培养的,人才的威信是领导给的。
我刚到作战连队带兵时,面对和自己年龄相仿,甚至年长于我的士兵,底气不足。
上级笑着对我说:怕什么?能力是组织培养的。组织上培养你,你就有能力。威信是领导为你树的,领导让你有威信你就有威信。上级在你的下级面前肯定几次你的工作,战士就信你,你就有威信了。
我接触到一些企业家、老板。企业创业时,由于缺人才,所以非常着急;企业发展时期,他们还在为人才发愁。他们始终不明白,企业缺少能够“领军打仗的人才”的责任就在企业家、企业老板自己身上。
任何组织的成功,除了具有正确的使命和策略以外,起决定因素的是干部。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正确的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任何成功组织的干部队伍,主要都是自己培养的,这是组织干部队伍的主要源泉。
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企业所有行为均可以是市场化的,但在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的打造上,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自己培养依然是主流。把干部队伍寄托在“空降兵”身上,短期可以,长期不行;个别可以,普遍不行。
在军队中,强调了官兵在人格上人人平等,但在能力和作用上,又强调了人与人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来自于组织对个人的信任程度。
军队十分重视培养能够领兵打仗的人。仔细算下来,我在军中有一半时间在接受各种学习和培训:新兵训练结束后,部分骨干和优秀的士兵被选送到师(旅)、团一级教导队进行班长(士官)培训;拟任职务前,要去中级指挥学院、高级指挥学院进行培训……
我的经历不是特例,只是缩影。这种阶梯式的不断培养,使这个组织永远不缺领兵打仗的人。
干部的成长是个过程,需要不同岗位的磨练。在解放军中,军官的提拔是要看经历的。这种经历,就是拟任上级职务,需要有下一级,甚至是下两级职务的任职经历。举例来说:要当师长,必须要当过连长、团长。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之所以能够从山沟中一直走进解放军统帅机关,并没有什么背景,主要靠两条:
第一,我在初级、中级指挥院校的培训经历。
第二,我在基层连队担任过主官,并在团、师和集团军机关担任过职务。
解放军锻炼干部还有一招:把优秀的干部放到艰苦的地方,赋予其“急、难、险、重”任务。
这样,这些干部就有了立功和历练的机会。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当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从军委副主席到总参谋长,与其前任比,他们已经不是打天下的将领了。但是,他们都参与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于中国南部的局部战争;他们毫无例外地都在多个部队、多种岗位的主官位置上经过历练。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组织,其干部骨干结构是:高层稳定、中层相对稳定、基层流动。这种结构是组织具有持续发展力和竞争力的表现。解放军的组织建设,实际上正是这种架构的绝好例证。
我当指导员时,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个岗位上待的时间比较长,大约有5年时间。年轻军官是以提升为成功标志的,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我的心情比较苦闷。团长找到我,说:干部都是这样,有进步(提升)快的时候,也有慢的时候,关键是要经受住考验。
经过这些年的职场历练,我总结出:“折腾”是组织、老板考验员工忠诚度的手段。它说明你已经被老板看中,所以也可以说,被“折腾”是一种资格,是一种幸运。
从这个角度说,组织中的干部有必要接受各种历练和考验。
许多企业创业领袖都羡慕联想的柳传志,因为他有两个好的接班人:杨元庆、郭为。但孰不知,老柳为培养这两个人,前后“折腾”了他们多年。
在联想,杨元庆和郭为是被“折腾”的典型代表。据说,他们是一年一个新岗位,“折腾”
了十几年,换了许多岗位,才成为了“全才”。“折腾”,其实就是公司对你的考验。
你忠于公司吗?忠于老板吗?不忠于公司和老板的人是得不到重用的。你说你忠诚,有什么能证明呢?老板怎么才能知道你是忠诚的呢?所谓患难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如此,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更是如此。
企业在危机时,可以看出谁是忠诚的,那么在“和平时期”,考验忠诚的方法是什么呢?一个办法是老板单独面对员工,亲自跟踪员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