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理由撤掉这位经销商,巴菲特对这过时的套话显得极为不屑,认为这完
全是感情用事,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他直率地告诉这位来自希尔斯的人士说
这件事的决策取决于察思。自然,这种忠诚的表示只会更加增强察思对巴菲
特的忠心。
当巴菲特把伯克希尔的资本投入到保险业、银行业以及出版业时,他还
在从纺织业中抽取资金。1968年——在他许诺出售同样厂家生产的相同产品
之后3年——他关闭了罗得岛上一些相对小规模的纺纱厂。它和绵织品业不
可避免地拴在了一起,并且由于精美品等衬裙以及服装加硬材料市场的逐渐
缩小而日趋没落。辉煌一度的棉花王国只剩下了一所纺纱厂——也就是在新
贝德福德的那一家。连考夫大街上的厂房也都停工了。霍雷肖·哈撒韦创办
起来的企业只剩下了纱线衬里和合成纤维窗帘的生产。
巴菲特亲自过问每一笔资金,甚至于办公室削笔刀的费用,伯克希尔的
“财务委员会”会议记录——此次会议是某个夏季通过新贝德福德和巴菲特
在加州度假常住的地方之间的电话召集起来的——说明任何费用都难以逃脱
巴菲特的目光。
同意,确认购买一台二手的整经机和经轴架,成本估价为11110元。
同意,确认购买50台二手的64英寸XD织布机,估计成本为71160元(包
括包装费在内)。
同意,确认修理办公大楼楼顶,估计成本9340元,修理装货车间地板,
估计成本9940元。
在写给察思的信中,关于不确定风险,巴菲特专门提醒他,“除了现金
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
让我们更严格地审查我们的客户,保证他们不存在财政困难。如果有人拖欠付款,那就
只有当他们偿还过去所有的欠款,并且连支票也结清以后,才能给他们更多的货物。
巴菲特不对任何人例外,即使是一位非常“特殊”的顾客。70年代初,
苏茜曾到伯克希尔在纽约的办公室去买一些呢绒。推销员拉尔夫·里格比说:
“我们尽量以最昂贵的价格把呢绒卖给她。这是一件好事。后来巴菲特打电
话来询问我们收了她多少钱。”
随着1970年巴菲特合伙人企业的解体,巴菲特个人拥有29%的伯克希
尔股票。他任命自己为主席,并且首次在伯克希尔的年度报告里拟就了一封
写给股东们的信。
在信中,巴菲特所用的尺度与他私下里对肯·察思的尺度是完全一样的:
即权益资本收益——也就是投资的每一元钱赚到的利润百分比。在这些事
上,巴菲特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他绝不会对凯威特广场用一个尺度,而对
新贝德福德用另一个尺度,再对公众用其他别的尺度。
另外,在评价投资时,巴菲特也从不放宽自己的标准。许多投资组合经
理都说:“它看起来不够走红,因此我们只投资一点点吧。”巴菲特绝不会
… Page 95…
做出这种让步,反而会老实地坦白自己是如何残忍地压下一种颇有希望的股
票。他在奥马哈数据文献公司的马斯科蒂·霍德,在巴菲特重新整顿伯克希
尔的时期就发现了这一点。当时霍德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于是希望能拥有
一家自己的公司。巴菲特便答应在他独立行动前为他测评一下将来。霍德描
述说:
我为他买了4~5家公司,每次我都要到他家里去。这些公司中有一家制造了一种新产
品,一种供医院、饭店使用的薄纸容器。他们希望我能投入6万美元。巴菲特说:“你
觉得这件事成败的可能性有多大?”我说:“相当不错。”他说:“这样就不错了吗?
为什么你不背着一个每开启二次可能打开一次的降落伞从飞机上往下跳呢?”我为他买
了另外一家——米比丽制造公司。它生产的汽车喇叭很有创意。我问:“你觉得它投资
于我的量够了吗?”他说“不够”。我又问:“那你的投资足够了吗?”他说“也不够”。
他毫不犹豫地就说出口来,让人听起来觉得很新鲜,他没有任何一句解释的话语。
巴菲特愈发觉得纺织业和臆想中的降落伞下降属于同一类事物,不论制
造商们投入多少,他们都无法抬高价格。因为这种产品是一种日常品,而且
总是处于供过于求的境况中,所以,他们再也不愿意追加投资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1970年来自于纺织业的利润只有45000元,但是,
它从保险业赚了210万,从银行业赚了260万。而这两个行业在年初的时候,
动用的资金量和纺织品业是大体相等的。
在他的年度报告中,巴菲特对肯·察思的工作态度和表现表示了敬意,
但他也提出纺织业“正逆着一股强大的潮流而上”。他直截了当地指出的回
报率是10%,达到了美国公司的平均水准,而且“它远远超出了假如把资源
全部投入到纺织行业中去可以得到的回报率……”
当然,关于巴菲特作为一个外人,是否会关闭纺织厂这个问题从最开始
起就一直萦绕在马尔科姆·察思心头。他声称自己从第一天起就知道巴菲特
“没有任何意向想要投入资金为纺织业添砖加瓦”。杰克·斯坦顿,一直从
旁观者的角度冷眼静观,他得出结论说巴菲特不过是个清算者而已。
但是巴菲特却始终在进行适量的再投资。他不想被世人认为是他关闭了
新贝德福德的最后一家纺织厂。在给合伙人的最后一封信中,他写道:
我喜欢在纺织业工作的人们,他们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为了改善企业辛劳地工作;而且,
尽管回报率不高,只要它的产量保持在当前水平,我们就希望把纺织业继续经营下去。
他觉得自己欠肯·察思的情,是他给巴菲特提供了多元化经营的现金,
而在他身上,巴菲特看到了自己最为赞赏的品质:坦诚、自立。有一次,肯·察
思自我批评时,巴菲特瞥了他一眼,说道:“肯,你从一无所有终于奋斗到
了现在的地位。”
他给察思的报酬相当吝啬,结果察思得到的比其他纺织厂的竞争者要少
得多。1970年的时候,察思身居此位已经5年了,他的工资还只有每年42000
美元。同时,巴菲特和其他纺织公司一样对养老金计划相当抠门儿。“沃伦
对于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牟取利益的行为非常反感。”察思说道。
但是在巴菲特的领导下,察思对自己拥有的自治权相当满意。因此他对
巴菲特也是忠心耿耿,这也说明了巴菲特给人们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影响。
… Page 96…
尽管他紧紧抓住钱袋不松手,但作为一个操作者,他是不寻常的。
察思曾担心巴菲特会令其停业,但他后来觉察到这位上司并不想因为关
闭纺纱厂而引发一场骚乱。他知道巴菲特不喜欢变化。“沃伦倾向于继续经
营下去。”察思说,“他还是留下了他的老朋友。”
要是根据巴菲特的资本家的信条,他也许应该关闭纺纱厂,但是他从内
心感到自己对这古老的工厂怀有一种深深的喜爱,它的过去似乎比它的未来
更有生机。他宁愿忍受一个中等水平的回报率,只要纺纱厂的现金不会枯竭
而迫使他追加更多的资本。哈撒韦纺纱厂从精神上,而不是财务上,象征着
一种一直被巴菲特奉为神圣的新英格兰的工作伦理学。于是巴菲特在他的良
心,满足感以及金钱之间达成了浮士德似的协议。纺织业也许会衰败下去,
但考夫街上的织布机还会嗡嗡地响下去。
… Page 97…
8 本性回归
“现在是发财的机会了!”
沃伦·巴菲特1974年
1970年夏天,当巴菲特和他的好友鲍勃从高尔夫球场回来的时候;巴菲
特注意到在俱乐部的庭院里正在举行一个活动,于是他问鲍勃那是在干什
么,“那是您的40岁生日庆典,看我们的吧。”鲍勃毫无表情地说道。当巴
菲特茫然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时,人群朝他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