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源,蒙牛奶销量均雄踞第一。
3。“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
江红是战上海的功臣。
江红原是有“乳业铁娘子”之称的王佳芬的助理,离开光明后,内蒙古某乳制品企业曾去“挖角”。刚从光明出来的江红不想冒冒失失,就派副手金记华前去这家企业“火力侦察”。金干了三个月就离开了,因为“原来讲的事情都没兑现”。
不过倒也不是全无收获,期间听到不少人念叨牛根生。江红与牛根生并不陌生,便给牛写了一封信。牛邀她过来看一看。
江红说:“我看了以后感触很大。与牛总交流后,感觉找到了我想找的东西。”
不久,江红成为蒙牛负责上海市场的经销商。
2001年,蒙牛上海市场发生质的飞跃,大家纷纷选“蒙奶”——由于蒙牛的品牌辐射效应,上海居民把来自内蒙古的牛奶统统称作“蒙奶”。
市场火了,但江红个人基本没挣钱。那时她还没轿车。2002年,牛根生从个人红利中拿出40万元奖给江红。江自己又贴了点钱,买了一辆奥迪。
身历三家乳业,际遇不同,干劲有别,江红感慨良多。
有一次,江红陪上海农委潘副主任到蒙牛参观全球样板工厂。走着走着,潘突然问:“牛根生和王佳芬你都跟了,你怎么评价这两个人?”
老实说,这不是个轻松的问题。机智的江红做了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
“他们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
第二章 两龙斗法——牛犊在老虎脚下生存的秘密
凡弱者生存,都要有“水性思维”,要柔大于刚,顺多于逆。正如老庄哲学所示:抱其雄,守其雌;抱其阳,守其阴;抱其尊,守其卑。蒙牛深谙其理,以退为进,巧打“太极拳”。
如果选形象的三个字来概括蒙牛,大概用得上它们:草——牛——奶。
世界上最美的食品,源自最贱的草;世界上最硬的骨头,源自最软的奶。蒙牛“从零到百亿”的成长历程,就是一个“草生奶,奶生骨”的过程。
关于“草”,蒙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写道:
草,平凡的身世,伟大的品格。世上最普通的是草,它是被人踩的,被畜吃的,被刀割的,被火烧的。世上最顽强的也是草,土中生,水中立,石上挤,树上攀,“剪复生,割复鸣”。世上最团结的还是草,支支分立,却是根根相连,抱成团,结成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漫漫的荒原中,在远方的地平线,出现了一个小点,小点渐行渐近,原来,那是一头叫做“蒙牛”的小牛犊……而它的四周,环绕着眈眈相向的猛虎:一只,两只,三只……
有人对此做过精辟的概括和评论:银行账上堵,媒体空中堵,竞争对手地下堵,不明身份的人棍棒堵……结果堵出了什么?堵出了一个“成长冠军”,堵出了一个“世界冠军”!
牛根生在描述当时的困境时也说:“唐僧取经途经九九八十一难,我们取经也是九死一生。然而,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无路可走的时候,逼出来的道路往往非同一般。”
小企业在大企业面前,是弱者;中国企业在跨国企业面前,也是弱者。蒙牛究竟是怎样“虎口逃生”的呢?
一、借势升云: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同样的光通量,凹透镜无所作为,凸透镜点燃熊熊大火。为什么?学问只在散与聚。蒙牛《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路牌广告“万箭齐发”,聚焦成功了!
1。二难命题
1999年的蒙牛,钱少,名小,势薄。更为残酷的是,蒙牛与伊利同城而居。在狮子鼻尖下游走,在巨人脚底下起舞,在鲁班门前耍大斧,行吗?
1999年2月,在一个小饭馆里吃饭的时候,牛根生突然对孙先红说:“我给你100万的宣传费,你对谁也不要说。”先红问:“为什么不能说?”牛说:“现在总共筹集到300万元,拿出100万元做广告,我怕大家知道后接受不了……我就要一个效果:一夜之间,让呼市人都知道。”
老实说,这是一个“二难命题”:一夜成名——难;花小钱一夜成名——难上加难!
2。二牌创意:站到巨人肩膀上
雷能劈死人,可是雷也为古猿人带来了天然的火种,事物总有两面性。伊利既是强大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蒙牛学习的榜样。伊利不正为蒙牛提供了后发优势吗?
好,那就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孙子说,用兵之道,以正合,以奇胜。面对严峻的市场,蒙牛的借势之作腾空而起: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内蒙古乳业的第一品牌是伊利,这事儿世人皆知。可是,内蒙古乳业的第二品牌是谁?没人知道。蒙牛一出世就提出创“第二品牌”,这等于把所有其他竞争对手都甩到了身后,一起步就“加塞”到了第二名的位置。而且,伊利也是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蒙牛这光沾大了,这势借巧了。
3。双赢说动广告商
创意出来了,如何用最少的钱最大化地把它传播出去?
有调查报告称,打知名度,第一媒体是电视,第二媒体是户外广告。经过一个月的考察,先红认为在呼和浩特,花同样的钱,路牌广告的效果比电视广告还要好。
当时在呼市经营路牌广告的益维公司,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没人认识到这是一块宝贵的广告资源。
先红就用“马太效应”策动益维负责人:你的牌子长时间没人上广告,那就会无限期地荒下去,小荒会引起大荒;如果蒙牛铺天盖地做上三个月,就会有人认识到它的价值,一人买引得百人购。所以,我们大批量用你的媒体,其实也是在为你做广告,你只收工本费就会成为大赢家。
结果,蒙牛只用成本价,就购得了300多块路牌广告的发布权。发布期限为三个月。
4。聚焦点燃腾空焰
媒体有了,怎么发布?
用红色!因为红色代表喜庆;红色最惹眼,最醒目,据说还是令公牛激动的颜色(其实是色盲)。
出奇兵!不能陆陆续续上,必须一觉醒来,满大街都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999年4月1日就是这样一个日子。一觉醒来,人们突然发现所有主街道都戴上了“红帽子”——道路两旁冒出一溜溜的红色路牌广告,上面高书金黄大字:“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并注:“发展乳品工业,振兴内蒙古经济。”
一石击起千层浪。人们在青城从来没见过如此大规模、如此夺目、如此有豪气而又令人充满疑惑的路牌广告!到处是探寻的眼睛,角角落落流转着不约而同的话题:“蒙牛”是谁的企业,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工厂在哪儿?声言创“第二品牌”,是吹牛,还是真有这么大的本事?……
同样的光通量,凹透镜无所作为,凸透镜点燃熊熊大火。为什么?学问只在散与聚。蒙牛路牌广告“万箭齐发”,聚焦成功了!
5。“砸牌”形碎神更坚
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5月1日,一夜之间,有48块服务蒙牛的路牌,被不明身份的人抡着棍棒砸得稀烂。
这是内蒙古广告史上前所未有的暴行!
公愤激起。公安介入。媒体热炒。
内蒙古几乎所有媒体都参与了报道。5月份是“声讨月”,《谁砸了蒙牛的招牌?》《路牌广告惨遭损毁》《“砸牌”莫如摊牌》……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见诸报纸,飞入千家万户。
6月份是“剖析月”,《蒙牛挑战伊利》《蒙牛在伊利门前摆擂台》《伊利蒙牛谁将挺立潮头》……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通过报纸,再次飞入千家万户。
蒙牛的广告牌被砸了,并且始终没找出暴徒(按:当时拟悬赏10万元捉拿砸牌者,但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国难当头,悬赏作罢。一说蒙牛已秘密获悉“暴徒”的真实身份,但选择了隐忍不发),但蒙牛“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理念,以疾风暴雨之势,席卷内蒙古大地。
二、避强示弱:蒙牛收奶“三不干”
世界上“力”再大,也不如“利”大;“利”再大,也不如“理”大。蒙牛深谙其理,小心翼翼地不较对方的“力”,不碰对方的“利”,却抽出一个“理”字大讲特讲,以退为进,巧打“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