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牛内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不请自去?牛根生这样说:“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那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与许多被免职的人大骂原老板不同,牛根生始终对郑俊怀保持着尊重。郑大哥长郑大哥短,这是他恒久的语词。他甚至说:“没有郑俊怀,就没有现在这个模样的牛根生。”

  2004年12月20日,郑俊怀被检察机关带走。牛根生辗转打听,得知郑被关在包头看守所里,他当即托人给老郑捎去1万块钱,并给老郑90岁的母亲1万元,给老郑妻子1万元。

  郑俊怀被抓后,媒体的普遍评论是:牛根生没有落井下石。问及对郑俊怀事件的评论,牛根生对《经济参考报》的记者这样回答:“我并不是很清楚老郑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因为我离开伊利已经6年了。但通过16年的接触和共事,我自己觉得不太相信。因为在我离开伊利的时候,老郑和我有过一段对话。他说我性格比较外露、外向,年轻气盛,出去以后对我办好事业的能力、水平、操作技能等不怀疑,惟一担心的就是千万不要违规、违法。所以对于这种问题,老郑提醒我多注意,自己又怎么会不注意呢?但这6年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不得而知。我想即使是伊利个别人出了点事情,也影响不到它的品牌、企业和产品。因为大企业,已经不是靠人治了,而是靠规矩和制度在进行治理。”

  事实上,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而且一再雪中送炭。

  2005年2月的一天,郑俊怀的妻子向牛根生求助:女儿留学学费不足,想借20多万元。

  按理说,老郑家缺钱,最不可能的求助对象就是牛根生。在蒙牛发展的6年中,伊利制造过一个又一个难题,郑牛相争简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然而,薄香女已经求了一圈人,据说过去那些曾经“亲切地摸过孩子头”的叔叔们,个个推之犹恐不及;万般无奈,才把视线转到了“那时没摸过孩子头”的牛根生身上。

  牛根生当即与同样来自伊利的几位蒙牛高管人员商量,结果,牛根生、卢俊、邓九强、杨文俊、孙玉斌等人一共凑了30万元(其中,老牛出了10万元)。

  当把这些钱送到薄香女手中时,这个在老郑出事后一直坚强支撑的女人,强忍了几个月的情感阀门一下子被掀开了,出声痛哭,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末了,薄香女执意为每个人打了借条。 

 

 
 

 

第一章 盘古开天——蒙牛创世“三板斧”
 
  世界上的竞争,从古到今,无非是三种资源的竞争,一是体力竞争,二是财力竞争,三是脑力竞争。如果论这三种力的关系,谁都可以统御谁,只是条件不同,三种力的地位也不同:蛮野社会,体力可以统御财力和智力;资本社会,财力可以雇用体力和智力;信息社会,智力可以整合财力和体力。这就是“三力法则”。(牛根生)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一觉睡醒过来,觉得挺闷气,于是抓过一柄板斧,用力一挥,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天地开辟了——“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实际上是对所有创业者最大的树碑立传。

  所不同的是,盘古一觉醒来,身边就放好了创业的斧子;现实中的创业者,是没有现成的斧子可挥的,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精心打造一把“开天辟地”的斧子。

  如何打造这样一把利斧?如何挥出开头的“三板斧”?

  我们这里尝试着总结了蒙牛打造这把利斧的“三大炼金术”:一是“起名的哲学”;二是“先建市场,后建工厂”;三是“产品等于人品”。

  我们也试着总结了起头的“三板斧”,或者用比较流行、比较温和的说法,叫做“三把火”:第一把火,展翅鹏城,“蒙牛砖牛奶”六千里跃进;第二把火,问鼎北京,“蒙牛大冰砖”旗开得胜;第三把火,逐鹿上海,“蒙牛枕牛奶”网上飞奔。

  一、炼金术之一:起名的哲学

  衡量品牌名称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看“品牌名称”是否正确有效地传递“品牌基因”。“快嘴品牌”会说话,“哑巴品牌”不说话,“歪嘴品牌”说错话。

  人们对创业者有着天生的敬畏:他是抓住哪个线头拉开整个线团的?

  多数人抓的是有形资产的“线头”,少数高手却另辟蹊径,抓住了无形资产的“线头”。

  1999年初的一天。呼和浩特。巴彦塔拉饭店。

  牛根生、孙玉斌、杨文俊、邱连军、白君、邓九强、孙先红,“化整为零”,分批潜入。这是一次秘密集会。

  为什么像“地下党”?原来,不久前,牛根生调兵遣将,本打算在呼和浩特开一家“海鲜大排档”——谁知正在兴头上的时候,一瓢冷水兜头泼来:有人幕后干预,黄了!这是一个颇具意味的信号:你牛根生别想自立门户,即使开饭店也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于是,大家的倔劲上来了:既然你连大排档都不让开,那我们还干自己的老本行去!

  不能公开做,那就隐姓埋名。

  到会的每个人后来都成为蒙牛的发起人之一。因此,这次会议,被蒙牛人亲切地称作“南湖会议”。

  会议的任务是起名。这其实已经是第N次讨论了。为了给待注册的乳制品企业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大家一次又一次“头脑风暴”。

  写新闻的人都知道,“题好文一半”。老子的《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国古代有名家,名实论,还有“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之说。蒙牛把起名作为创办企业的第一步,足见其对无形资产的高瞻远瞩。

  孙先红显然是个“尚简”派。他见大家久议不决,便随口讲了“文盲卖瓜”与“教授卖瓜”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文盲老汉想得少,所以顾虑也少,逮住就做;最初也许有波折,但越做越有经验,最后终于赚了钱。大学教授先计算毛利,次计算工商税务,末了还要考虑风险:如果我买来一车西瓜,万一有五分之一生的怎么办?即使没有这么多生的,万一有五分之一坏了或卖不出去怎么办?……这样“万一”来“万一”去,顾虑重重,最后终于“胜利大退堂”。

  结论:想得简单,才能做得成功。

  这个故事与数年后流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异曲同工,暗含“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讽喻。末了先红说:你看人家“澳牛”,简简单单,就是“澳洲的牛”。

  一句话提醒了梦中人,不知是谁脱口而出:“那我们就叫‘蒙牛’吧!”

  大家都叫好。

  惟独牛根生不叫好。他说:我姓牛,叫“蒙牛”有“家企业”的嫌疑。

  此前,他曾一再表示:我一定要把企业办成“大家的企业”;如果办成了某一家某一姓的,那将是我最大的失败。

  还有个名字也进入视线:蒙奶。但“奶”是上声,“牛”是阳平,读起来,“蒙奶”的力度不如“蒙牛”的力度大。

  一时僵持不下。有人出主意,把历次会议所起的备选名字全部写下来,然后集体投票,哪个得票高,就用哪个,一次了断!结果,在备选的十几个名字中,“蒙牛”独占鳌头。

  至此,“蒙牛”之名一锤定音!

  “蒙”——内蒙古。背后是:蓝天,白云,草原,畜的故乡,奶的摇篮。

  “牛”——奶牛,牛奶。背后是:牛根生,牛气,牛市,勤奋如牛,气壮如牛。

  【治国点评】

  衡量品牌名称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看“品牌名称”是否正确有效地传递了“品牌基因”。按照“名称”对“基因”的传递程度,可以把市场上的品牌分为三类:快嘴品牌,哑巴品牌,歪嘴品牌。“快嘴品牌”会说话——看了品牌名,不用作任何附加的解释,你就知道它是什么基因。“哑巴品牌”不说话——看了品牌名,如果不作附加解释,你就不知道它到底是啥意思。“歪嘴品牌”说错话——看了品牌名,如果不作附加解释,你就会误解它的品牌基因。结论:品牌命名的关键,就是要求品牌“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