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爱我的话……〃这句话是男女朋友之间频繁用来操纵对方、让对方产生自责感的最有效的语句之一。当我们说:〃如果你爱我的话,你就会答应我……〃我们实际上是在说,〃如果你不做就得遭受内心的不安!〃或〃如果你拒绝,说明你根本不在乎我!〃
由于我们已经习惯性认为我们必须表现出在乎对方,所以,我们常常很容易就受到这些言语的控制。如果这些话不起作用,我们常常会借助其他手段来达到目的,如冷战、拒绝亲热、伤害感情、生气、哭泣或发脾气等。
自责在爱情里的另一个作用,是当对方的行为违背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时,用来惩罚对方。我们不断地提起对方过去的行径,提醒他曾经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有多让我们失望等。只要能将自责的游戏继续玩下去,我们就可以让对方言听计从。当对方违背我们的期望、价值观和信仰时,我们就会利用自责感去〃纠正〃他们。这只是自责在爱情关系中运用的几个方面。
社会使我们产生的自责
它始于学生时代。当老师跟你说你本来可以做得更好,或你让老师很失望时,这个时候自责的情绪就开始在你心底萌芽。老师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即学生的错误意识),仅通过简单的责备让学生感到自责,这样不但为自己省下了不少工夫,也掌握了控制学生最有效的手段。
人类的监狱体制将〃自责论〃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你违背了社会道德规范,就会被判监禁。在监禁期间,你应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罪行越严重,被监禁的时间就越长,你自责反省的时间也更长。然后,你刑满释放了,但你问题的根源即你错误的意识,更确切地说是你自尊心的匮乏却没有得到矫正。最后的结果是,许多人因为再次犯罪又回到监狱。
第36节:自责的七大类型(2)
社会行为规范使你习惯性担心别人对你行为的看法。这正是社会礼节受到如此重视的原因。对许多人来说,刀叉摆在盘子的哪一侧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
我们极度重视别人的看法、谨言慎行,唯恐我们的言论和行为会冒犯别人。
性方面的自责
许多人都有过在性方面自责的经历。导致性自责的根本原因是宗教信仰。宗教对性的表达做出了〃好〃、〃坏〃、〃自然〃或〃罪恶〃的评判,这些道德评判如同遗传性疾病一样代代相传。
如果你的价值观认为某种性表达方式在道德上无法被接受,你就会感到自责和羞愧。以前,手淫、婚前性行为、色情资料、同性恋和堕胎等被认为是〃不道德〃或〃罪恶〃的。许多人因此遭受着各种各样的性困扰,并由此卷入自责的漩涡。
由于自小就把性视为邪恶,在自责情绪的作用下,许多普通人根本享受不到性的愉悦。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他们明白:只要是在你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价值观范围内,且没有伤害到他人,你就没有必要为任何形式的性表达感到不安或自责。最重要的是,无论别人的言论和看法怎样,它都无所谓〃对〃或〃错〃。记住一点,自责只不过是其他人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价值评判而已。
宗教信仰使我们产生的自责
宗教使我们形成或向我们灌输的自责情绪,其深入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宗教本身的职能。实际上,宗教很可能因其奉行的〃自责的原罪〃而广获殊荣,因为自责正是宗教用来拴住其信徒的枷锁。
在对〃完美〃的错误理解下,许多宗教教派根据自己对《圣经》的理解,建立起各自的道德价值标准,并向那些不符合这些标准的人们灌输自责的情感。
他们的前提是他们所有的评判都基于完美,认为完美即是〃善〃,不完美则为〃恶〃。这种对〃完美〃的错误理解,使得他们无法真正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如果将一万个相同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你都不可能找出两个一模一样的。
从生物、生理、心理和形而上学等方面来说,每一个实体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创造性心智(Creative Intelligence)的体现。完美或其等同物,都是相对而言的。
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说:
〃二十个人穿过同一座桥走进同一个村庄,其实是二十个人穿过二十座桥走进二十个村庄。〃
某些教派冀望两个不同的人对上帝、真理和《圣经》的理解完全相同,这就注定了其信徒的失败。
自相矛盾地说,要变得〃完美〃,你必须也要具备一些缺点。缺点和不足是鞭策人类不断创造、不断进步的驱动力。没有不足,就意味着没有从精神、情感和心理上成长的必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给予自己从精神、情感和心理上成长的自由,让自己摆脱自责的束缚。
那些坚信所有过失都是〃罪恶〃的人,从来都看不到过失和错误里的价值和美好。宗教认为过失 〃罪孽深重〃,但很少有牧师会否认人们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个事实。区别在于,我们是否真的能从错误中吸取经验。
许多有伟大建树的人,他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驱动力,正是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如果你读过某个对人类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的传记,你会发现,他们的缺点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被社会贴上了〃罪恶〃的标签。明白了这点,你就能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待你的自责。自责纯属庸人自扰,且会对你产生负面影响。有想要克服所谓的〃不足、过失和错误〃的欲望,这就已经足够了。
第37节:自我强加的自责
自我强加的自责
自责最坏的形式是自我强加。当我们认为自己违背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或社会道德规范时,就会感到自责;当我们回望过去的行为,发现自己做了不明智的选择或行为时,我们也会产生自责和后悔的情绪。我们根据自己目前的价值观体系,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包括批评别人、偷窃、欺骗、说谎、吹牛、违背宗教信条或其他我们认为错误的行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感到自责,是因为我们想要显示我们在乎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是在为自己的行径进行自我惩罚,并企图改变过去。我们没有意识到,过去发生的一切都不可能从头再来。
自责和吸取教训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别。自我强加的自责是一种神经质行为,你必须立即停止,否则就别想树立起百分百的自信心。满怀自责并不会助你树立自信,它只会让你变成过去的俘虏,使你停滞不前,逃避眼前和未来的生活责任。
第38节:自责总伴随着惩罚
自责总伴随着惩罚
对于错误,应该像对待眼中沙一样。
自责总会伴随着惩罚。惩罚的方式有许多种,包括抑郁、自卑、缺乏自信/自尊、身体失调、丧失爱自己和爱别人的能力等。不能原谅别人、坚持心怀怨恨的人,同样也不能原谅自己。他们都是饱受自责情绪折磨的人。
企图忽视错误的后果跟坚持自责没有两样。对于错误,应该像对待眼中沙一样。发现问题后,不要为此责怪自己,把它解决掉就可以了。越早解决,你就会越快摆脱它所带来的痛苦。只有这样,你才能过上积极的生活,才能建立自信,发挥自己的无限潜能。
从过去吸取经验
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悔恨、自责和羞愧上。
从过去的行为中吸取经验教训,这对于自信的形成非常重要。但是,为过去的事情感到后悔自责,并不等于从过去吸取经验。从过去吸取经验的意思是,基于你的意识尽可能地承认错误,分析问题,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悔恨、自责和羞愧上。这些负面情绪只会阻止你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因为它们只会让你的意识停留在过去。
意识停留在过去的人,不可能积极地面对现在。因为人的大脑无法同时面对〃过去〃和〃现在〃这两个现实。生活是对意识的反映。如果你的意识只关心你做过或本来应该做什么,那么你的现在只会由气馁、焦虑和迷惑堆砌。这个代价太大了。原谅自己,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记住,你始终都做到了最好
你的所作所为都是你当时最好的表现,即使这个〃最好〃是有过失或不明智的。
你一直都做到了最好。
给这句话作上标记,并记住它!你的每一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