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重,在崇祯皇帝的恳请下,亲笔手书请祖大寿等全体官兵,要他们听从朝廷命令,团结一心,坚持抗金,决不能因为他个人生死而轻举妄动,千万不要危害抗金大业。祖大寿等全体官兵被袁崇焕的信感动得失声痛哭,当即回师入关,期望能用奋勇杀敌之举来保全他们主帅的性命。
但是,一意孤行的崇祯皇帝在后金军撤离北京后,不顾广大明军将士的强烈呼声,竞在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以“谋叛”的罪名,将袁崇焕残酷地杀害了。直到清朝中期官修的《明史》问世之后,编史者从清人的历史档案中,发现了皇太极施离间计的原始记载,至此袁崇焕的冤案才真相大白。历史学家评论此事说:“崇祯帝自毁长城也”,“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微决矣”。
反间计之例说——钱藻双施间审军士
明将钱藻在密云(今北京密云)驻守时,地方官府交来一桩案子。原来是两名驻守京城(今北京)的军士外出公干时,结伙在路上抢劫财物,被密云衙吏擒获。解到官府,那两名军士自恃是京城守军,地方上奈何不得他们,便口出狂言,目无官府。官府难以治服他们,便解到地方驻军长官钱藻处,请他代为审理此案。
一经审问,那两名军士也不把作为地方驻军长官的钱藻放在眼里,照样刁蛮不讲理,并口出威胁之言。钱藻手下人都十分生气,吵着要揍他俩。钱藻一摆手制止了他们。钱藻明白,这两名军士的长官也是自己的上司,若这两个军士不能招供认罪,上司怪罪下来,于自己也不好。想了一想,他生出一条计来。
他看那甲军士性情火爆,便命手下人将甲军士押出军门外数丈处,让他看着自己审讯乙军士。钱藻装出温和的样子跟乙军士闲话起来。乙军士见这长官变了态度,且问些与本案无关的问题,因此也平静下来回答。每当乙军士说一段,钱藻就在纸上写一阵子。那甲军士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过了一会儿,钱藻让人押走乙军士,传来甲军士,晃着手中的纸说:“看,乙军士都招供了,这事你是主谋,还不快快认罪!”甲军士一听就火了,大跳大叫着说;“胡扯!这事都是他的主意,他怎么能赖我?”钱藻笑了笑:“他说了,这事是你先出主意抢劫的。”甲军士更火了,一跳老高,叫着:“他放屁!我俩出来公干,不小心把盘缠丢了,难回京都。他说:‘人家偷咱的,咱不会抢人家的吗?咱手中有家伙,哪个不害怕!’于是领我躲在路边上,抢了那个商人。”钱藻一一记下来,又问了些细节,让甲军士画了押,押了出去。
他又把乙军士传来,说:“甲军士都招了,主谋是你。”乙军士是个奸诈人,起初还不相信,听钱藻念出细节之后,也火了,说:“主意是我出的不假,但动手的是他。”于是把经过也讲了一遍。钱藻记下之后,也让乙军士画了押。
这样,钱藻两边巧施离间计,让两个军士互相攀咬,终于审出了案子真情,把那两军士分别治罪,并呈报给两军士的长官。那长官看有军士供状,也就不好说什么。
反间计之例说——林肯诘难竞争对手
总统大选前夕,形势对林肯十分不利。其对手民主党在南方蓄奴州的票万无一失,只要争取到不多的几个北方州,就可稳操胜券。
民主党的内定候选人是道格拉斯。如果想战胜道格拉斯,首先必须制造民主党内部的不和。于是,林肯便想出一离间计。在一次辩论时,他向道格拉斯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未成立州的美国领土之内,人民是否可以合法地把奴隶制驱逐至界外?”
这是一个十分难答的问题。如果道格拉斯作肯定的回答,就会失去南部各州的支持;如果作否定的回答,又会失去北部各州的支持,包括他的本州伊利诺州在内。
道格拉斯在他本州民主党机器的压力下,加上他本人也不愿背叛江东父老,便作了肯定的回答。结果激怒了南方民主党人。他们决定取消对道格拉斯的支持,另外组党。这样,民主党就宣告分裂,南方民主党也选出了自己的候选人。
林肯使用离间计,使民主党内部出现内耗、分裂。他提的问题十分高明,无论道格拉斯如何回答,都肯定会失去一部分选民。
反间计之例说——英人截取情报施间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第三个年头,协约国和同盟国已厮杀得精疲力尽,但仍是势均力敌,尚难预料鹿死谁手。美国至此为止一直保持中立,然而他们与交战双方大做军火买卖,大发战争横财。交战双方都希望美国帮助自己打败对方,尤其英国更寄希望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想借这支生力军早日打败同盟国,结束大战。但是,美国人却只想坐山观虎斗,独享渔翁之利,因此迟迟不愿参战。
1917年,一个偶然的发现使英国人轻易地实现了上述愿望。当时英国人已暗中窃取了德国人的密码,能够破译截获的德国电报。有一次,英国情报机关破译了一份著名的“齐默尔曼电报”。电报内容清楚地表明,德国不仅打算无限制地进攻所有协约国和中立国的船只,还想拉墨西哥参战,和德国站在一边。这一行动是对美国宣称的美洲大陆中立化政策的挑战,而这个政策又是迄今为止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为了掩盖已破译德国外交密码一事,英国人先把这份电报和其他类似电报的详细内容告诉了美国驻伦敦大使馆的爱德华·贝尔。贝尔起先怀疑这些消息的可靠性,认为这或许是德国人搞的骗局,或许是协约国情报机构伪造的。经过英国海军情报处处长霍尔的反复解释,他才相信,并将情报报告了美国驻英国大使。美国大使佩奇博士是坚定的亲协约国分子,他对此消息十分感兴趣,因此立即敦促英国外交部把电报全文交给美国总统。电报很快就转到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手中,不久又被公布于众。这使美国大为轰动,公众舆论立刻转向了协约国一边。威尔逊总统就此对国会发表了讲话,他说,德国政府的阴谋“使我们终于认识到,德国政府对我们没有什么真正的友谊可言,相反却打算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候,破坏我们的和平与安全。”几天后,威尔逊总统签署了宣战文告。
离间之术,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它往往是利用敌营垒内部的矛盾,使其相互猜忌,形成内耗。上述例子中,美国虽非德国的友好盟邦,但他是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极力争取的对象。他同情或参加哪一方,对战争胜负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协约国和同盟国都尽一切努力拉拢他,至少不能让他站到对方一边,这就必须利用一切手段恶化美国与自己敌手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人利用截获的电文,向美国人晓以利害,引起美国舆论对德国的愤恨,转而同情协约国,使美国终于站到了协约国一边。这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离间计。
反间计之例说——德国人误中反间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德两国曾利用潜艇在海中进行了多香角逐。为了消灭对方,保存自己,两国在用潜艇相互攻击的同时,也展开了各式各样的反潜战。德国人在这方面走在英国人的前面,他们的潜艇使用了一套反探测战术,就是每当遭到英国“潜艇探测器”的搜索时,德国潜艇就从鱼雷管里往外打出空气,造成大量的气泡,让英国人的“潜艇探测器”去跟踪气泡,而自己则乘机逃之夭夭。为了破坏德军这一反探测战术,英国海军在让科学家们研究新技术的同时,又让一位名叫塔特的双重间谍(是指将对方间谍捕获后,经过收买使之为我所用的间谍)给德国情报局发报,诡称他最近宴请了一位英国海军新式驱逐舰上的指挥官,这位指挥官酒后失言吐露真情说:我们有了对付德国反探测的新办法,这些德国笨蛋不知道他们喷出的气泡恰好帮了我们的忙!塔特把这份情报与前不久英国人偶然击沉一艘经过反探测训练的德国潜艇联系在一起,向德国情报机关作了报告。德国人信以为真,认为英国反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德国原来的反探测战术已经不适应了,于是放弃了这种战术。结果在以后的潜艇战中,德国人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叫“反间”。在通信技术和联络手段高度发达的现代战争中,反间计各种各样,丰富多彩。英国人破坏德国的反潜战术就是一个精彩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