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5三国三十六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动部队,并加以集结和训练。正当土耳其庆贺再次征服阿尔巴尼亚时,斯坎德的大军犹如从天而降一般,出现在地拉那附近,包围了不知所措的土耳其人。 
  这次战争后,斯坎德牢牢地控制了阿尔巴尼亚的局面,不仅使侵略者闻风丧胆,那些动摇和妥协的贵族也信服了斯坎德。一个新兴的阿尔巴尼亚在欧洲倔起了。 
  韬光养晦之例说——萨达特韬光养晦 
  “埃及前总统萨达特是1952年埃及“七·二三”革命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之一。革命成功后,领导者之间争权夺利十分激烈,惟独他不图大权,恬淡自若。对于大权在握的纳赛尔,他极为尊敬。对纳赛尔所提的建议,他从不提异议,对于纳赛尔的话,他总是唯唯诺诺。纳赛尔为此称萨达特为“毕克巴希萨萨”(即“是是上校”),甚至不满意地讲:“只要萨达特不老说‘萨’(是),而用别的话来表示他的赞成意见时,我就会觉得舒服些。”在日常工作中,萨达特不露声色,表现得平平常常。对于内政问题和外交大事,他从不拿出主见,偶尔自己的公开态度稍有出格,他就会立刻纠正,与纳赛尔的信徒保持一致。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纳赛尔考虑隐退,将扎克里亚·毛希丁提名为继任者。但3年之后,经再三权衡,考虑到顺从及危险性小等理由,纳赛尔出人意料地选萨达特为继任者。出于易于控制和为人温和的考虑,埃及军方也支持萨达特。1970年9月纳赛尔去世,埃及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之争。扎克里亚·毛希丁、阿卜杜勒·拉蒂夫·巴格达迪、阿里·萨布里、卡迈里·侯赛因这些人,既有潜在势力,又都大权在握,他们互不相让,争夺激烈。后来出于政治妥协,这些人把平日不起眼的萨达特捧上了总统宝座。 
  1970年10月萨达特继任总统后,一反平日之态,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惊人之举。他先是排除异己,将毛希丁、萨布里等潜在对手革职或降职,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接着实行了政治、经济改革。政治上实行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外交上,1972年7月他下令驱逐了在埃及的2万名苏联专家;1973年10月向以色列发动了“十月战争”,打破了中东“不战不和”的僵持局面;1974年6月与美国恢复外交关系;1977年11月亲访以色列,打破埃、以关系的僵局;1978年与美、以签订戴维营协议,由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金”……这一系列外交上的惊人之举,使他成为70年代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            
八。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     
  此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曹操战胜吕布后,即带刘备回到许都。刘备不甘心寄人篱下,就用计迷惑曹操。后来刘备借口截击袁术,逃离许都,打败袁术,杀了曹军将领车胄,夺回了徐州,又策动袁绍起兵伐曹。曹操大怒,一面亲率20万大军迎战袁绍,一面派刘岱、王忠二将打着丞相旗号讨伐刘备。 
  正值初冬,大雪纷飞。两军冒雪布阵对峙。关云长飞马提刀同王忠杀了起来,不几个回合就将王忠活捉于马上,返回本军。张飞见二哥立了头功,心中焦灼,立刻对刘备说:“待我去活捉刘岱来。”刘备说:“刘岱也是一镇诸侯,不可小看了他。”张飞冷笑道:“此辈何足挂齿?我一定把他活生生捉来见你。”刘备故意说道:“只恐你鲁莽性子坏了他性命。”张飞急了,叫道:“如杀了他,我偿性命!”刘备就交三千兵马给张飞。张飞即率军前进。 
  刘岱见王忠被活捉后,紧闭寨门,就是不出来迎战。张飞就每天在寨门前恶语叫骂,刘岱知道张飞厉害,愈加不敢出战。张飞叫骂了几天,见刘岱不出,寨门攻打不下,又在刘备面前夸下了海口,心中焦急,但焦躁之余忽生灵感。他传令全军今夜二更去劫刘军营寨,白天,却在自家营帐里饮酒作乐,喝得酩酊大醉,故意寻找一个帐前军士的错处,喝令左右将他痛打一顿,并将他捆缚在营里,骂道:“哼,待我今晚出兵凯旋时,再拿你的脑袋拜祭军旗!”私下里张飞却悄悄指使左右故意放他逃走。那军士逃出寨门,越想越气,便径往刘岱营中密告张飞企图夜劫刘寨的情报。 
  刘岱见那军士给打得皮开肉绽,便相信了他的情报,高兴地说:“好,今日叫张飞尝尝我伏兵的味道。”传令空出营寨,士兵全部埋伏在寨外,单等张飞闯入,来个“瓮中捉鳖”。 
  这天晚上,张飞果然兵分三路,长驱而入,但他的中路却只有30人,任务是闯入刘寨抢先放火,却教左右两路人马抄在刘寨背后,单等火起为号,然后夹击刘岱的伏兵。到了三更时分,张飞亲自率一支精兵,先断刘岱后路。中路30人,果然抢入刘寨放火。寨外刘岱伏兵大声喊叫,以为张飞中伏,皆向寨内杀入,张飞两路军马一齐出动,围杀刘岱伏兵。刘军顿时乱作一团,也不知张飞究竟有多少人马,四面溃逃。刘岱知大势已去,率一支余部夺路欲逃,正撞见张飞像天神一样拦住退路,急忙回避,却被张飞飞马赶上,只一回合,便把刘岱活捉过来。余众纷纷投降。 
  张飞派军使跃马驰入徐州报捷,刘备大喜,对关云长说:“三弟向来粗鲁、莽撞,今天也会用智谋作战了,可喜可贺,我再也不必为他担忧了。” 
  '评析' 
  《韩非子·难一》上说;“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木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所谓“兵不厌诈”指出了用兵时为了制胜敌人,在策略上使用诡计的必要性。张飞运用的正是“兵不厌诈”的计谋,设计引出刘岱,并最后生擒刘岱的。 
  兵不厌诈之例说——饥饱的真真假假 
  岳飞曾奉宋高宗之命,招抚岭表一带的曹成。曹成不服从,岳飞上奏给皇帝说:“群盗力量强大,就会肆意横行。力量削弱,才有可能接受招安。如果不用暴力加以围剿,而希图通谈判来招降,是不容易的。”奏后,岳飞率兵进入岭表地区,恰巧抓到曹成派来的间谍,于是把他捆在岳飞帐篷前。岳飞出篷去调遣大军的粮草,一个官吏向他报告说:“粮食已经吃光,怎么办?”岳飞故意大声说:“那么准备返回茶陵吧!”过了一会儿岳飞回头看了这个间谍一眼,假装很失意的样子,跺着脚走进帐中。同时暗暗命令手下,设法让间谍逃走。岳飞估计间谍回去报告曹成一定要来追击。就下令立即开饭,饱食为度,然后迅速行军绕过山岭。不到天亮,已逼近曹成的堡垒。曹军出乎意料,乱作一团,惊呼:“岳家军到了!”岳飞乘乱大破曹军,一连夺取了很多险关隘口。曹成途穷力竭,岳飞这时说:“现在可以招降了。” 
  兵不厌诈之例说——刘伯承倒穿草鞋突围假 
  在孙中山号召全国各地武装讨袁之时,年轻的刘伯承在熊克武领导的四川讨袁军中担任连长。在一次讨袁战斗中,四川讨袁军虽然重创袁军,但终因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惨遭溃败,熊克武也被迫离川出走。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在艰难的形势下,刘伯承仍然率领讨袁军同袁军展开游击战,与敌周旋。一天,他带着与之出生入死顽强奋战仅存下来的一支几十人的队伍,头顶着绵绵秋雨,脚踩着泥泞崎岖的山路,艰难地往大足县撤离。 
  不料,刘伯承的撤离行动被敌人发现了。约一个营兵力的敌人紧迫不舍。 
  “必须尽快摆脱敌人!”刘伯承在心中暗下决心。他一边行军,一边思考如何才能尽快摆脱敌人的办法。 
  时至黄昏,刘伯承带领的这支讨袁军来到了一片树林中。他命令部队原地休息。 
  夜幕降临,刘伯承已经定下了摆脱追击敌人的计策。他胸有成竹地命令大家:“脱下脚上的草鞋,把它倒过来穿在脚上!”战士们开始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但都执行了命令。然后刘伯承又命令部队按原路返回,再拐弯朝路旁的一座山上爬去… 
  就在敌人为失去追击目标而为难之时,在树林边沿搜索的敌尖兵班一个士兵发现了刘伯承他们穿草鞋行军留下的“特制脚印”。根据这种脚印所指方向,敌尖兵留下“路标”,继续追击。大批敌军也跟着尖兵班设下的“路标”继续追击。 
  然而这个时候的敌人都是与刘伯承他们背道而驰的,追赶的速度越快,离刘伯承他们越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