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2003年第5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事讲完,大家久久陷入沉默。我问老冷,老甲司令嘴角是不是有颗痦子,痦子上有撮黑毛。老冷点点头。我叹了口气。蛮光监狱暴动的主犯魏东有此结局,也算是他最好的归宿。死于敌人之手,而不是死于游击队之手,总算献身于自己的理想。作为知青,也能安息了。

  由魏东推测,政委老丁应该是北京知青卫眼镜了。

  老冷抬起手来指着远处,我们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这才看见在远处山林中依稀露出一角黄绿相间的飞檐斗脊,原来那是一座寺庙。我看见一抹阳光刚好托住那片树丛之中的琉璃黄瓦,就像一朵佛教传说中的金莲花飘浮在万倾碧波之上。 


5、返回

  我们告别老冷下山去。

  当我们已经走出很远,回头望去,老冷还站在山脊上向我们挥手。我看见回冒大山占据了半个天空,而那座山寨和那些隐隐绰绰的铁皮屋顶,还有那个小小人影都如一幅水墨画,空灵渺远,似有似无。我一时竟怀疑昨夜的火塘、那座坟茔、寺庙以及那些惊心动魄的知青故事可曾有过?

  山脚下三岔路口,我们同老查依依惜别。老查要赶着驮马回大水塘,他将独自走向西边的夕阳,走向那座林海深处的小山村。当一年一度的罂粟花开之后,他的马帮就要忙碌起来了。我和刘义则向南返回曼谷,我将从曼谷乘飞机返回中国。

  经过这段同行的日子,我们跟老知青老查已经建立起一种兄弟般的手足情谊,我相信岁月的河流一定会在这位赶马人内心积淀出一片肥沃的土壤,我们播下的友情种子将在这片土壤上深深扎下根来。分手之后,当我们已经走出老远,忽然听见老查在谷底唱歌。赶马人唱的竟然不是当地山歌《赶马调》,而是我们人人熟悉的陕北民歌《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尔嗨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

第十五章 安魂曲 





1、公司

  赶回曼谷,我们当天就去公司找老邓也就是宫齐。

  老邓先把我们领去向经理做了介绍。经理姓陈,是个印堂发红的广东华裔,气宇轩昂的样子,老邓脸上挤出许多笑容,着重说明我们都是他的朋友,我是大陆著名作家,而刘义则是侨乡会的总干事,特意来看望他的,云云。经理大约不相信老邓会有什么值得尊敬的朋友,斜着眼睛看我们一眼,心不在焉地敷衍了两句。

  宫齐上班在一幢旧楼里,楼道即使白天也要点灯,给人昏昏欲睡的感觉。据说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之后,曼谷每天都有一百家公司破产,所以没有身份的老知青老邓能在经济危机中保住饭碗是件很幸运的事情。老邓的工作主要是做汉字校对,也给广告词描个花边什么的,再就是打杂。老邓说他从前在印刷厂干过汉字校对,也算学有专长。

  曼谷天气炎热,写字间没有空调,我们即使坐着不动也大汗淋漓。中午的快餐是楼下送来的,老邓的午饭则是从家里带来的两只饭团,一条咸鱼,但是他吃得津津有味。老邓放下饭盒就开始体力劳动,他用湿拖布清洁地板,收拾写字间杂物,抹去灰尘,把同事们用乱的东西重新归类摆好。我忽然明白,我的朋友老邓每天早上要像救火一样赶往公司,比其他员工提前半个小时上班的目的就是承担一大堆应该由清洁工完成的杂务。

  下午老板率先下班,跟着是经理,不久写字间只剩下我们三个老知青。我问他什么时候下班?老邓回答要等到晚上八点钟。我吓了一跳,我说:你的工作不是干完了吗?那些人不是都走了,你还等什么呢?

  他从容地戴上一副老花眼镜,开始阅读当天的华文报纸。他说:我得接听公司电话,这是我的工作。

  老邓一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他那么自觉,那么认真,令我非夷所思。这还是那个往肉里别毛主席像章的红卫兵,那个冲冠一怒就把游击队监狱夷为平地的老知青宫齐吗?老邓从老花眼镜底下瞅我一眼,然后不紧不慢地回说:邓老弟,我有四个儿子,他们全要靠我吃饭,还要念书呢。 


2、老邓

  老邓的家在曼谷郊外,据说偏僻到连许多出租汽车司机都没有听说过。

  天色向晚,天空坠着一抹红云,老邓走在前面,他走路步幅很大,手臂甩动,像士兵出操,我和刘义只好紧随其后。穿过几条街区,来到一座公园门口,曼谷公园都有很浓密的热带植物和草坪,对市民免费开放。老邓回头来招呼我们说:你们等一下,我去去就来。我看见他端平手臂,收腹挺胸,做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准备姿势,然后像一列火车那样呼哧呼哧地沿着小径开走了。我与刘义的脸上同时呈现一种痛苦的表情,我不明白这个老邓也就是宫齐,他不是上了一天班,怎么还有多余的精力去跑步呢?他不饿吗?他不想赶快回家吗?

  十几分钟后,老邓喘着粗气出现在公园门口。我见他衣兜里鼓鼓囊囊,好像坠着一些重物,就开玩笑地问他:你是不是嫌轻装不够,还要增加几个鹅卵石来负重锻炼?

  他果然从衣兜里掏出一堆沉甸甸的鹅卵石来,让我们再次吃了一惊。他回答道:在曼谷,一切东西都是值钱的。这样的鹅卵石,市场上一只要卖五铢钱呢。

  五铢约合一元人民币,我数了数,他总共捡了六只也就等于赚了六元钱。我说:你捡石头有什么用啊?海水不要钱,你就大桶往家里搬么?

  老邓安详地回说:怎么没有用?养花,这些石头都是养花的。

  我问他:你每天都这样,下班跑步吗?

  他说:我每天要在公园跑两圈,捡六只石头,然后步行回家。今天因为你们少跑一圈。

  我说:你都五十多岁的人了,不会活得轻松一点吗?

  他说:你知道,如果什么时候我跑不动了,老板就会辞退我。所以我必须跑下去。

  大街开始华灯初上,我们来到一座巴士车站,这是开往郊外的139路公共巴士。我们站在马路边上等车,感觉像蒸桑拿,T恤早已被汗水湿透。可是一连等来三辆巴士,都被老邓放过了。我看见那些巴士额头上明明亮着“139”字样的绿灯,不明白我们为何不立即上车去,何况车上并不拥挤,而且还有空调。但是老邓一副很沉着的样子,气定神闲,好像肚子一点也不饿。我建议干脆不用等巴士,打个出租车,车费由我来付。但是这回老邓态度很坚决,他说:等巴士吧,又不赶上班。“摘殷殷”(泰语不着急,慢慢来之意)。

  终于等来一辆巴士,车头亮着红灯,老邓这才允许我们上车。车内像一只大蒸笼,乘客都在抹汗,我这才明白原来我们一直苦等的是辆没有冷气的廉价巴士。老邓对此解释说,其实巴士都差不多,动起来就凉快了。

  巴士终于把灯红酒绿的城市抛在身后,迎面拂来的薰风里有一丝丝拉长的海腥味。我们在郊外下了车,沿着海滩小路走了二十分钟,终于看见一片发亮的海水。

  一座海岛出现在我们面前。 


3、海岛

  老邓解释说,那不是真正的海岛,而是因为地势低洼,一到涨潮海水便淹没道路,把村子变成一座岛。但是我们都认为叫海岛更好,一个居住在海岛上的人,不是跟世外桃源差不多么?

  潮水不深,我们脱了鞋趟水前进,冰凉的海水像给皮肤涂抹一层油脂,有种滞重滑腻的感觉。我问老邓:你每天都得这么来回趟水吗?

  我听见他在黑暗中说:习惯了……我住在这里已经12年了。

  村子三面环海,房子挤在一起,能想象刮台风的时候房子们挤在一起瑟瑟发抖的样子。我原以为这是一座渔村,但是我既没有看见渔船渔网,也没有闻到通常渔村都有那种永远刮不散的咸腥气味。老邓说,原先岛上确实有几户渔民,后来城里人来到这里盖房居住,原先的居民就进了城。

  老邓的家也是一幢简易小楼,有座小院,门口铁架上站着一只鹦鹉。鹦鹉看见有人来就开始聒噪。这鸟儿学的是泰国话,它对我们学舌道:摘……殷殷,摘……殷殷(不着急,慢慢来)。惹得我们都笑起来。

  院子井井有条,摆放许多盆花,花儿正好开得热烈奔放。老邓从衣兜里掏出鹅卵石,把它们安放在花台上,我看见花台里已经有了许多远道而来的鹅卵石。但是老邓并不满足,他说将来盖房子用得着这些石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