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释氏戒律》指出:“卧惟右侧”。
《续博物志》也指出:“卧不欲左胁”。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其《老老恒言?安寝》中认为食后宜右侧卧,而食远左右皆宜,他说:“脾与胃居中州,而脾联胃左,故脉居右而气常行于左。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之气。”
一般说来,睡眠的基本姿势有三种,即仰卧、俯卧和侧卧。据统计:人类睡眠时仰卧的约占60%,侧卧的占35%,俯卧的只占5%。有人认为,睡眠的姿势俯卧、仰卧、左卧均不适宜。因为俯卧时整个身体上半部的重量都压在胸部,以致不能自由呼吸,易引起恶梦。仰卧手易放在胸前压住心窝
部,这也是梦魇的原因。仰卧时,舌根往后坠缩,容易引起呼吸不畅而发生鼾声。左侧卧心尖部易受压,如耳贴枕上会听到心跳声音,影响入睡,也会导致恶梦。
右侧卧最理想。
右侧卧时,全身肌肉松驰,呼吸舒畅,而且能使心脏、肺脏和胃肠的生理活动降到最低。
心脏不受压迫,肺脏自由呼吸,能保证得到全身的在睡眠状态下所需要的氧气。氧气的供给充足,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脑细胞就能充分恢复自己的能量储备。
胃的内容物在这种姿势下,亦较易输入十二指肠,因为与十二指肠的连接处是向右开口的。但是,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睡眠的姿势与心脏病有关,70%的心脏病患者是向右侧睡的,而健康的人只有14%是向右侧睡的。也有学者认为,人在睡眠过程中,姿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管朝哪侧睡,睡着了都要翻身。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体位的变动要20~60次。生理学家认为,睡眠是抑制过程在大脑皮层广泛散开的结果,而睡眠时的辗转反侧有助于这个扩散的作用。
总之,睡眠姿势的选择,应以有利于迅速入睡,睡的自然舒适为准。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节律,对睡眠有着重要意义。
生理研究证明:睡眠长期不好的人易于衰老,据国内外大量资料分析,发现几乎所有的长寿者都有很强的生活规律和良好的睡眠。在我国最适宜睡眠的时间是晚上九至十点钟至次日晨五至六点钟。只要认真坚持,按时上床,按时起床,天天如此,时间长了自然会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起固定的睡眠“动力定型”,形成一种牢固的节律性。
3.睡眠时间
关于睡眠的时间古人的认识比较笼统,即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内经》讲的较为具体,即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其后明代胡文焕在其《类修要诀?养生要诀》中更进一步阐述了这个问题,他写道:“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长寿老人大多睡眠很好,每天睡足7~8小时,这是长寿的重要条件。
有人作过研究:每晚睡眠不足4小时的成人,其死亡率比每晚睡7~8小时的人要高80%,每晚睡眠超过10小时的人,其死亡率也比每晚睡眠7~8小时的人高80%,这说明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危及人的寿命。
4.古人睡眠十忌
由于睡眠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对睡眠的忌宜也很重视,总括有十个方面:①睡眠不可仰卧。古人说:“睡不厌蹴,觉不厌舒”,睡时宜侧身屈膝,则精气不散,醒时宜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
如果仰卧,则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恶梦,还影响呼吸与心跳。
②睡眠不可忧虑。
睡时一定要专心安稳思睡,不可想事,古人说,“先睡心,后睡眼”。这是睡眠的重要秘诀。如果睡下以后思想日间或过去、未来的杂事,甚至忧愁焦虑,不但
会失眠,而且对身体的损害会比白天更大。
③睡前不可恼怒。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凡情态的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的紊乱,从而导致失眠,甚至疾病。所以睡前非但不可恼怒,亦应防止任何情绪过激。
④睡前不可进食。临睡进食容易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入睡,又伤害身体。如睡前感觉饥饿,饮食后宜稍休息一段时间再睡。古人说:“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这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养生经验。若夜卧以后在床上进食,则更为不利。当然由于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因饥饿而进食,则又当别论,只是不应形成一种习惯。
⑤睡卧不可言语。中医认为,肺为五脏华盖,主出声音,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此时言语,则易耗肺气,这好像钟罄一样,不悬挂则不能发声。另外,睡前说话,也会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入睡,导致失眠。
⑥睡卧不可对灯。睡卧对灯光,使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也易醒。
⑦睡时不可张口。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
是保养元气的最好方法。
张口呼吸有很多缺点,不仅不卫生,而且使肺脏易爱冷空气和灰尘等的刺激,胃内也易进入凉气。
⑧睡前不可掩面。以被覆面,使人呼吸困难,而且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对于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三叟歌”中有“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的养生歌诀,足见古人对这一养生方法的重视。
⑨卧处不可当风。古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
变。人体睡眠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最易受风邪的侵袭。
《琐碎录》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则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
⑩卧不可对火炉。
卧时对火炉,易受火气蒸犯,令人头重目赤,或患痛肿疮疖,并易发生感冒。
《琐碎录》说:“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且由于温度高,容易在入睡后将被撩开,反而着凉;或夜间起床,亦易受寒。
(三)抱朴子睡眠功
东晋养生家葛洪在其所著的《抱朴子》中,把伸、屈、俯、仰功应用于侧卧、屈卧、俯卧和仰卧,创抱朴子睡眠功。老人练此功,甚为相宜,现简介如下:
1.侧 卧 功
即向左侧卧或向右侧卧的睡眠功。因为睡眠姿势,像鹿睡眠,所以养生家又叫它“鹿眠”。鹿系长寿之动物,之所以能长寿,主要借助于侧卧,行细呼吸,于睡眠中运通督脉。
侧卧的正确姿势是:如向左侧卧,则半屈左臂,将左手放枕上,伸左腿,蜷右腿。如向右侧卧,则半屈右臂,将右手放枕上,伸右腿,蜷左腿。
左、右侧卧,两种姿势均可,但以卫生常规来讲,向右侧卧,优于向左侧卧,因为右侧卧,心脏在上,不致受压。
侧卧功的最大优点是安适舒展,腹背不受压力,气血运
得顺利,久久行之,便于气通督脉。也可用于防治失眠,老人学习气功者用之,尤为相宜。
2.屈 卧 功
两腿蜷屈,两手抱膝,好似仙鹤蜷腿抱翅,头藏体内,能于睡眠中运通任脉,古代养生家谓之“鹤眠”。
屈卧姿势,除了屈腿抱膝等外,还可配合缩腹做腹肌锻炼之功,即一吸气,小腹同时内缩,呼气再放松小腹。此功久久行之,可使丹田温暖,下元坚固,预防遗精。
3.俯 卧 功
俯卧于平板床上,下铺厚褥,慢慢做缩颈、仰颈各三次,然后静听鼻息,呼吸要求细长而匀,类似龟眠,古人谓之“龟息”。久久行之,可使督脉旺盛,气行通畅。
4.仰 卧 功
即仰俯在床上的睡眠功。具体姿势:张臂伸足,类似一条龙,古人称之曰:“龙眠”。
仰卧功,四肢舒畅,呼吸顺利,久久行之,可使丹田温暖,便于任脉及脏腑气血运行。
以上介绍了抱朴子的四种睡眠功,其中第一项侧卧功和第四项仰卧功,可练习纯熟,睡眠中即可行之。至于第二项屈卧功和第三项俯卧功,老人用之如有勉强,可作睡前的锻炼功。
锻炼完毕,再换用第一项的侧卧功或第四项的仰卧功。
(四)衣、被、床、枕
1.衣 着
历代养生家认为,衣服的质地应轻柔保暖,大小适宜。
明代养生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衣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