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甫诗选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篇却如凤毛麟角,所以杜甫下禁有一种“空谷足音”喜出望外之感。 

      '五'和诗目的,本在救世,不在应酬,故不必寄原作者。 

      '六'首段六句自叙。因长病,所以说沉绵。因忧患重,故吃药不见效。羸,音雷,弱也。瘵, 

音债,病也。黄生云:“前后皆自叙,自叙多言病,共筋节在‘叹时药力薄’五字,则知此诗全是借 

酒杯,浇块磊,盖身疾可医,心疾不可医耳。” 

      '七'四句承上“叹时”接入元结。“流”一作“秀”。吴论:“吾人既为诗家之秀,必博采 

世上之名士,而道州之才,前圣所谓后生可畏者非耶?” 《论语,子罕篇》:“子日:后生可畏,焉 

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按元小杜甫十一岁,故可用后生字样。 

      '八'贾谊、匡衡,皆所谓国桢,以比元结。贾谊 《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 

… 页面 231…

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汉书:匡衡传》:“衡上疏陈便宜,及朝廷有政议,傅经 

以对,言多法义。” 

      '九'二句即“与日月争光”意。第二段赞美元结的诗品。备极推崇,意亦在转移文风。 

      '一○'言元结之心乃欲致君尧舜,使民安乐。《庄子:胠箧篇》:“昔容成氏、大庭氏结绳 

而用之,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一一'二句希望元结能居大位。丹青,以绘事为喻。《盐铁论》:“公卿者,神化之丹青。” 

      '一二'二句言朝廷如大用元结,则将使天下无讼狱,岂但偃甲息兵? 

      '一三' 《新唐书:元结传》:“结以人困甚,请免百姓租税及和市杂物十三万缗,为民营舍 

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数万。” 

      '一四'是说不肯苟且的牺牲人命来保持自己的官儿。缨,冠系,这里用长缨代表高官。 《碧 

溪诗诸》:“漫叟所以能然者,先民后己,轻官爵而重人命故也。观其赋《石鱼》诗云:‘金鱼吾不 

须 (唐时官员佩金鱼袋),轩冕吾不爱。’此所以能不构权势而专务爱民也。杜云:‘乃知正人意, 

不苟飞长缨。’可谓相知深矣!” 

      '一五'以上为第三段,进一步赞美元结的人品。意亦在激劝其他官吏。南岳,衡山,在道州 

邻近,故即以其地之名山,美其人之标格。凉飙,犹清风。官高任重,故金印大而色反沮丧。元诗有 

 “思欲委符节……穷老江湖边”之句,故云“兴含沧浪清”。 

      '一六'司马相如字长卿,有消渴病。 

      '一七'公孙城,即自帝城,西汉未公孙述尝据此城。 

      '一八'未段仍以自叙作结,说明和诗之意。刘克庄 《后村诗话后集》:“杜公为诗家宗祖, 

然于前辈如陈拾遗、李北海,极其尊敬,于朋友如郑虔、李白、高适、岑参,尤所推让。白固对垒者, 

于虏则云 ‘德尊一代、名垂万古’,于适则云‘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又云‘独步诗名在’, 

于参则云 ‘谢眺每篇堪讽咏’,未尝有竞名之意。晚见《舂陵行》,则云‘粲粲元道州,前贤畏后生’, 

至有秋月、华星之褒,其接引后辈又如此。名重而能谦,才高服善,今古一人而已。” 

                                附元结诗 舂陵行 并序 

           癸卯岁 (代宗广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漫叟授道州刺史。 
      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以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 
      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日:失其限 (期限)者, 
      罪至贬削!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 
      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 
      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 

军国多所须,切责在有司。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供给岂不忧?征敛又 
可悲!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 
暮食仍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邮享传 
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欲今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去冬山贼来,杀夺几 
无遗。所愿见玉宫,抚养以惠慈。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安人天子命, 
符节我所持。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速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前贤重 
守分,恶以祸福移。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顾惟孱弱者(作者自谦), 
正直当不亏。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贼退示官吏 并序 

… 页面 232…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 
     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 
     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 
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族。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 
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 
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菱,穷老江湖边。 

… 页面 233…

                                      又呈吴郎   * 

                   '一'                       '二'                      '三'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 
        '四'                                             '五' 
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 
                '六' 
思戌马泪沾巾 。 

     * 七六七年夏杜甫原住在瀼西草堂,那时有邻家寡妇常到他堂前来扑枣。这年秋天,杜甫搬 

家到“东屯”去,将草堂让给他的一个亲戚姓吴的住。这姓吴的一来便插上篱笆,防止打枣,寡妇来 

向杜甫诉苦,杜甫因此写了这首诗给姓吴的,是一封“诗的书札”。杜甫曾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便是他的具体表现。 

      '一'任,是放任,毫不加干涉的意思。 

      '二'这一句包含四层可怜的意思,无食无儿,又是一个无夫的寡妇。 

      '三'此,指扑枣之事。不是穷得无可奈何,又何至打人家的枣呢?这句为寡妇开脱。 

      '四'我虽不加干涉,她还是不免害怕,因为她心里总觉得是在窃取别人的东西。但正因为如此, 

所以我们就更应当表示亲切。恐惧二字,体贴深至。以上四句,杜甫自述以前对寡妇的态度,意在启 

发吴郎。 

      '五'远客,远方作客的人,指吴郎。(杜甫也常自称远客。)这两句是说,妇人一见你插篱 

马上就提防或疑心你拒绝她打枣,虽未免多心过虑;但你一住下便插上篱笆,却也很象是真的拒绝她 

呢。言外便见得你这位远客大有不体贴处,难怪她疑心你。为了顾全吴郎的面子,使他容易接受意见, 

不正面戳穿吴郎的意图,却反而说妇人多心,这话是说的十分委婉,也是煞费苦心的 

      '六'征求,就是诛求,剥削。贫到骨,即所谓“穷愁但有骨”,“三年奔走空皮骨”,杜甫 

自己原来也穷到这般田地。民贫由于征求,征求由于戎马(战争),这是病根所在,杜甫并没有说错, 

但他却无法解决,所以只有流泪。用意亦在感化吴郎,叫他不要太小气,见得天下穷苦的人正多着呢, 

现在碰着这样一个无食无儿的寡妇,为啥要吝借几颗枣子不救他一命呢!这些都是言外之意。这首诗 

大概是生了效的。 

… 页面 234…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勤耕牛,兼书触目              * 

                                                               '一' 
不爱人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字,旁舍未曾嗔  。老病忌拘束,应 
接丧精神。江村意自放,林木心所欣。秋耕属地湿,山雨近甚匀。冬菁饭之 
   '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