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一杯,是说借酒消愁,即李白诗“举杯消愁愁更愁”。
'四'在这种恶劣环境中杜甫担心李白在外,不免闯祸,所以希望他能回到故乡。郭知达 《九家
集注杜诗》卷二十四引杜田 《杜诗补遗》云:“白厥先,避仇客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彰明有大小
匡山,白读书于大匡山,有读书台尚存。其宅在清廉乡,后废为僧坊,号陇西院,盖以太白得名。院
有大白像,唐绵州刺史高忱及崔令钦记。所谓匡山,乃彰明之大匡山,非匡庐也。”《唐诗纪事》卷
十八引杨夭惠《彰明速事》云:“元符(宋哲宗年号)二年(一○九九)天惠补令于此,窃从学士大
夫求向逸事,闻唐李太白,本邑人,居大匡山,杜甫诗云: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然学者多
疑大白为山东人,又以匡山为匡庐,皆非也。今大匡山犹有读书台。”按唐郑谷《蜀中》诗“云藏李
白读书山”,亦即指大匡山。黄鹤、钱谦益、仇兆鳌诸家皆以匡山为指九江的匡庐(庐山),是不对
的。第一,太白蜀人,非九江人,如指匡庐,则“归来”二字讲不适。因为所谓“归来”,一般都指
故乡说。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也是他由彭泽县回到他的家乡——柴桑而作的。况诗明言“头白”,
则归来自应指故乡。第二,杜甫怀念李白,见诸梦寐,这时适在李白故乡,又长久不见,故急盼其归
来,如指九江之匡庐,则杜甫自在四川,李白自往庐山,还是见不了面。本欲见其人,反挥之使去,
这也不近人情!第三,称庐山为匡山虽始于六朝,然唐人一般皆称庐山。李白有《庐山谣》,不曰匡
山谣。杜诗中如“巫山不见庐山远”,“似得庐山路”,“隐居欲就庐山远”,也都不说匡山。假如
是指庐山,杜甫在这里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不直说庐山而“自乱其例”的忽然又改称起“匡山”来。第
四,白浪游各地,安陆、任城、金陵、会稽,皆其旧游处,为什么独独希望他回到庐山去呢?——清
薛雪《一瓢诗话》云:“敏捷诗千卷(当作首),不过一时推许之词,如‘安得恩如陶谢手,令渠述
作与同游’、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之类,非直以敏捷为美事也。着以敏捷为美,则‘晚岁渐
于诗律细’、 ‘语不惊人死不休’,又何谓乎?大凡人具敏捷之才,断不可有敏捷之作。温太原(温
庭药)八叉手而八韵成,致有 ‘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寒梅小苑春’,上下情景不相属,竟是园亭对
子,非以敏捷误之于?李青莲 (李自)倚马而万言,未必果然。”
… 47…
花鸭 *
'一' '二'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大分明 。不觉群心妒,
'三' '四'
休牵俗眼惊 !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呜 !
* 这是杜甫在成都所作 《江头五咏》(丁香、丽春、栀子、鸂鶒、花鸭)的最后一首。这五
首诗都是借咏物以自咏的,而花鸭一首,结合自身经历,讽刺特深。旧注以为”戒多言”,还是肤浅
和片面的看法。
'一'二旬以花鸭之无泥,喻自己之洁身,以花鸭之级行,喻自己之从容自得。
'二'上句以羽毛独立喻自己的才能,下旬以黑白分明喻自己的品德。所谓黑白分明,也就是
是非分明,善恶分明。杜甫所咏的花鸭,羽毛应当是分黑白两色的。说“太分明”,似有贬抑意,其
实是极力赞扬。这句诗充分表现了杜甫“疾恶如仇”的性格,在旧社会,是极可贵的。
'三'仇注:“下四作警戒之词。群心众眼,指诸鸭言。然惟独立,故群心妒;惟分明,故众
眼惊。”按群心众眼,比一般俗物。
'四'稻粱,喻禄位,先鸣,喻直言。 (作意,见前注。)未二句含义极深广,意在揭露权贵们
用威迫利诱的手段来垄断言路,使大家都不敢则声。这种现象在旧社会是极为普遍的,如 《新唐书:
李林甫传》:“林甫居相付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阀
杜琎再上疏言政事,斥为下邦令,因以语动其余 (其他官吏)日:‘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
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
是谏诤路绝。(陆游《长饥诗》:“早年羞学仗下马。”即用此事。)所谓立仗马,就是摆样子的马。
《新唐书》卷四十六:“飞龙厩日以八马列宫门之外,号,南衙立仗马’。仗下,乃退。”杜甫由左
拾遗贬华州司功参军,也正是由于好开腔,好管“闲事”,以至触怒了唐肃宗和他的亲信。但是杜甫
并不后悔,而且一直鸣到死,这就是他的伟大过人处了。所以把这两句单看作警戎的话是很不够的。
… 48…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
'一' '二' '三'
步履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田翁逼社日 ,邀我尝春酒。酒酣夸新尹 :
'四' '五'
“畜眼未见有 !”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弯手 。名在飞骑籍,长番岁
'六' '七' '八'
时久 。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 。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今年
'九' '一○' '一'
大作社 ,拾遗能性否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感此气扬扬,
'一二' '一三'
须知风化首策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 。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
'一四' '一五' '一六'
西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时 。指挥
'一七' '一八' '一九'
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月出遮我留 。仍滇问升斗 。
* 这是宝应元年 (七六二)在成都草堂所作。从这首诗可以清楚的看出杜甫对劳动人民的热
爱以及劳动人民那种豪爽天真的品质。造,是不期而遇。淀,读去声,缠着不放的意思。泥饮,缠着
对方喝酒,严中丞,严武、时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美中丞,是说田父赞美严武,美作动词用。
'一'屧,草鞋。是说穿着草鞋信步去玩春景。即下文所谓“偶然出”。万方多难,百忧交集,
然而花柳无情,并不随人事为转移,自红自绿,故花柳上用一“自”字。与“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
浓”的“自”,含义正同。
'二'逼,逼近。社日有二:春社秋社。这是春社,在春分前后。
'三'酒酣,有几分酒意的时候。严武是去年十二月做的成都尹,新上任,所以说新尹。
'四'畜,同蓄。畜眼,犹老眼。是说长了眼睛从未见过这样的好官。先极口赞美一句,下说明
事实。
'五'指大男,指着他的大儿子对杜甫说。渠,他,弓弩手:是说波徵去当兵。 《通典》卷一
百四十八:“中军四千人,内取献兵二千八百人。战兵内,弯手四百人,弓手四百人。”
'六'飞骑,军名,《新唐书:兵志》:“择材勇者为番头,颇习弩射,又有羽休军、飞骑,
亦习弩。”长番,是说得长远当兵,没有轮番更换。
'七'放营农,放归使从事农耕主产。袁朽,即衰老,日翁白谓。这句是倒装句法。顺说即“救
衰老辛苦”。'八'二句田翁表示感激,欲以死报。差科,指一切徭役赋税。
'九'大作社,是说社日要大大的热闹一番。
'一○'杜甫曾作左拾遗,所以田父便这样称他一声。
'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