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古时庖厨之门在东。这二句写出小儿的稚气:也写出了杜甫的慈祥和悲哀。他自己早说
过:“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赴奉先咏怀》)但也正是这种主活实践,使杜甫对人民能具
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 43…
病橘 *
'一'
群橘少生意,虽多亦奚为 ?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剖之尽蠢虫,采
'二' '三' '四'
掇爽所宜 。纷然不适口,岂止存其皮 ?萧萧半死叶,未忍别故枝 。
'五' '六' '七'
玄冬霜雪积,况乃回凤吹 !尝闻蓬莱殿 ,罗列潇湘姿 。此物岁不稔
'八' '九' '一○' '一一'
,玉食失光辉 。寇盗尚凭陵 ,当君减膳时 。汝病是天意,吾
'一二' '一三'
愁罪有司 。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伎: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 。
* 这一首讽刺统治者以口腹残民,希望肃宗能停止贡诸之事。诗中也含有比意。
'一'亦奚为,又有什么用。
'二'采掇,采摘。爽,失。所宜,一作其宜,是说微敛非时。
'三'不适口,不中吃。岂止句,是说难道只要它的皮吗?橘皮可以制药。
'四'杜甫常常以人情来体会物情,所以无知的景物,往往也显得有情。
'五'玄冬,即冬天。玄,黑色。古人以黑色配冬,故冬神也叫 “黑帝”,“玄冥”。浦注:
“死叶别枝,穷而离散j霜雪回风,又迫以刑威,比意如此,而其文则隐指贡橘也。”
'六'《太真外传》:“开元末,江陵进乳柑橘,上(玄宗)以十枝种于蓬莱宫。”
'七'鲍照诗:“橘生潇湘侧。”二句是说统治者曾吃很多的橘子。
'八'此物,指橘。橘结实,一年多,必一年少,所以说岁不稔。捻,熟也。
'九'玉食,美食如玉,此指皇帝的饮食。失光辉,因缺少远方名橘,显得不够味。
'一○'凭陵,犹横行或充斥。
'一一'减膳,封建时代,如果碰到大灾大乱,皇帝便来一个”减膳”,表示他的关怀和忧虑,
其实,是骗人的把戏。君,指唐肃宗。
'一二'汝,指橘。病则不能进贡,但碰到皇帝减膳,所以说“是天意”。但我终恐皇帝要加
罪于地方官吏,这样一来,倒霉的还是百姓。这一定是肃宗时,有献橘之事。
'一三'未四句是借记忆犹新的往事来作警告的。但不正面说穿,转觉意味深长。杨贵妃好吃荔
枝,南海所生更好,每年飞驰以进,到长安,味不变。眷旧,老人熟悉旧事的。
… 44…
枯椶 *
'一' '二' '三'
蜀门多椶榈 ,高者十八九 。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徒布如云叶 ,
'四' '五' '六'
青青岁寒后 。交横集斧斤,调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 。
'七' '八'
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稷木 ,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
'九' '一○' '一一'
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啤 ,侧见寒篷走。念尔形影干 ,摧残没
藜莠'一二'。
* 这和上一首,都是上元二年所作。当时笨兴赋繁,故作此为蜀民请命。写实中兼有比喻。
杜甫是一向关心人民的,所以写景赋物,往往必有所感触。即如此诗,也不是为赋枯椶而赋枯椶的,
他是由椶之枯,看出了剥削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因而写了这首诗。
'一'蜀门,犹蜀中,即成都。椶榈,一名拼榈,常绿乔木,俊搁皮上有毛,称椶毛,可制绳
帚刷等,故下有“割剥”语。起八句写其枯。
'二'十八九,十有八九。
'三'椶榈有叶无枝,状如蒲葵。
'四'《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是说椶榈和松柏一样经冬不凋。
'五'因割剥太厉害,故反先蒲柳而枯死。
'六'军乏,军用缺乏。取字,这里读 zhou。这以下八句联系到人民和时事,说明了所以枯之
故。伤时二句,是一诗的主旨。因一物尽取,故殃及子椶树。
'七'生成,即上所谓物。生是地之所生,成是人之所成。总之什么都被剥一空。
'八'是说如同椶木的被斧斤割剥以至于死。
'九'这两句双关人和木。死者即已休,如楼之已波剥多而枯死,生者何自守,如椶之未甚遭
割剥但终当被割剥而死。何自守,是说凭什么来保住自己的生命呢?
'一○'未四句慨叹其桔。啅,群雀噪声。啅字一作“啄”
'一一'尔,指枯椶,亦双关人民。
'一二'莠,狗尾草。摧残二字和上文“割剥甚”“一物尽取”照应。
… 45…
野望 *
'一'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二' '三'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
'四'
条 。
* 此诗当是七六一年,成都作。时严武尚未镇蜀。
'一'二句写望。上句远景,下句近景,已含人事萧条之感。西山在成都西,因终年积雪,一
名雪岭。杜诗:“雪岭界天白。”由于平仄关系,杜甫有时亦称“西岭”,如“窗含西岭千秋雪”。
当时因受吐春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二'杜甫这年五十岁,故云迟暮。杜甫困守长安时已患了肺病、疟疾,到成都后又得了头风
等症,故曰多病。供字沉痛。对一个有作为的人说来,不多的迟暮光景,是尤为可贵的。
'三'涓,细流。埃,微尘。句意谓来曾为国宝做得一点事。
'四'极目,放眼远望。朱瀚云:“不堪人事萧条,欲忘忧,反添忧也。时国步多艰,虽有天
命,亦由人事,故结句郑重言之。” (《杜诗解意》卷二)
… 46…
不见 *
'一' '二'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
'三' '四'
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米 。
* 这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题下有自注:“近无李白消息。”诗当作于肃宗上元二
年 (七六一)。按次年,肃宗宝应元年,李白卒于当涂,杜甫无诗哀悼,可能未曾作诗,也可能有诗
而今已失传。
'一'杜甫从七四五年和李白在山东分手后一直未见面,所以说 “不见李生久”。佯狂,诈为
狂人。李白的头脑原是清醒的,他的从永王李俶起兵也是为了保卫祖国,所谓“扫清江汉始应还”,
决不象肃宗和他的一班爪牙们所想的是要帮助永王来夺取皇位。但这种赤诚和苦心,只有杜甫才能了
解。
'二'七五七年李白坐永王事,系浔阳狱,七五八年长流夜郎,七五九年行至巫山,遇赦得释,
此后三年,漂泊于浔阳、金陵、宣城、历阳等地。即“世人皆欲杀”之征。
'三'张上若云:“二句可括太白一生,品题甚确。”按上旬承上写李白天才,下句为李白抱屈。
酒一杯,是说借酒消愁,即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