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等对待

真正的朋友间没有什么是“头”,也没有余地给你夸耀你是如何的聪明和成功;并且不容有嫉妒、高人一头或低人一等。

信任朋友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们所组成的、不是十全十美的世界之中。信任有时暂被破坏,但它是友谊的基础。作点努力,相信你朋友们内在的优良品德。

Number:2412

Title:梁启超的爱情

作者:刘福祥

出处《读者》:总第25期

Provenance:人物

Date:1982。5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梁启超十七岁那年参加广州乡试,榜列第八名举人。当时主持会试的主座是清末著名的维新派李端,他对梁启超的才华极为赞赏,当即请副座王仁堪作媒,将堂妹李惠仙与梁启超订了婚。

李惠仙是京兆公李朝仪的女儿,正所谓大家闺秀。梁启超次年京师会试落第,随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学习。但李惠仙甘愿下嫁穷书生,在北京完婚,几个月后便随梁启超回到了熊子乡。当时梁家生活贫寒,结婚的新房还是从同族人临时借的,但这位出身高贵的新夫人毫无怨言,操持家务,敬养老人,与梁启超相敬如宾,感情非常融洽。

1898年6月,光绪下诏变法,梁启超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但不到百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梁启超和康有为逃往日本。李惠仙扶老携幼避居澳门。梁启超在日本,读书写作十分繁忙,但一封封家书不断,与同经忧患的妻子对话,字里行间洋溢着深厚的情谊。他还将一张身穿和服的照片寄给妻子,信中说:“衣冠虽异,肝胆不移,贻此相对,无殊面见矣。”

次年年底,梁启超把家眷接到日本,随后便应康有为之召赴美国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当时他才二十八岁,却已是驰名世界的维新人物和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到檀岛受到热烈的欢迎。在一位何姓华侨举行的宴会上,梁启超即席演讲,因激请了美国不少知名人士,便由这位华侨的女儿何惠珍担任翻译。讲演者慷慨激昂,翻译者流利准确,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何小姐正当妙龄,风度翩翩,慨然有丈夫气。她非常钦佩梁启超的才华,席散后便表示了纯真的爱慕之情:“我万分敬爱先生,但可惜仅爱而已。今生或不能相遇,愿等到来生。但望先生赐以小像,即遂心愿了。”

梁启超惘然不知所措,很快便到外部讲演去了。由于缺少翻译,常给活动带来很大困难,不由得便想起何惠珍来。这时清政府以十万两银子捉拿梁启超,当地一家英文报纸也对他进行攻击,梁启超虽然长于论战,不会英文有话难言。但这时,忽有数篇同一署名文章起而驳之,梁启超不知作者何人。待回到檀岛后才知是何小姐所为,心里不由得暗暗敬佩。几位要好的朋友,都希望他与何小姐结合,认为这样梁既有了翻译,还有了英文老师。梁启超说我对何小姐为人非常钦佩,有机会要面致谢意。但我与谭嗣同在中国创立了第一个一夫一妻世界会,违背这个道义对不起死去的先烈。况且我流亡在外,头颅即值十万,随时有生命危险,一个结发妻子尚且离多合少,哪能再连累人家。不久何惠珍的老师又宴请梁启超。席间何小姐尽情畅谈,从中国的女学,说到妇女解放,从儿童的智力,谈到造切音新字的想法,滔滔不绝几乎使梁启超难以应付。他完全忘记了坐在自己面前的是位年轻女子。

晚上回到寓所,梁启超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他是一个心地坦诚的人,便提笔给在日本的妻子写信。信上谈了与何小姐相识的经过后说:“近年以来,风云气多,儿女情长,然见其事,闻其言,觉得心中时时刻刻有其人,不知何故也……余归寓后,愈益思念惠珍,由敬重之心,生出爱恋之念来,几乎不能自持。酒阑人散,终夕不能成寐,心头小鹿,忽上忽下,自顾二十八年,未有此可笑之事者。今已五更矣,起提笔详记其事,以告我所爱之惠仙,不知惠仙闻此将笑我乎,抑恼我乎?”

梁夫人收到信后,便想禀告公公成就此事,因为在那个时代,三妻六妾者比比皆是。但梁启超以自己的理智战胜了情感,他将小像赠与何小姐,表示自己女儿长大条件允许,一定让她来教导。何惠珍回赠一把亲手织成的小扇,作为深情的留念。梁启超舍不得用,寄回家去请夫人代为珍藏,同时在信中表示,我靠惠仙的帮助学会了官话,在全国讲演,也很想得惠珍的帮助,驰骋于世界,但理智、人情、现实的条件都万万不能。为什么呢?以后梁启超有《纪事诗二十四首》,记录了生命海洋里掀起的这次独有的浪花,这样写道:

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与浏阳实创之。

尊重公权割私爱,须将身做后人师。

感情上的创伤未尝不含有痛苦,但与民族存亡,国家危难相比,毕竟是小事,所以最后跃然纸上的已是忧国忧民之情!

猛忆中原事可哀,苍黄大地入蒿莱;

何心更做喁喁语,起趁鸡声舞一回。

在以后的二十多年生活里,李惠仙治理家务,井井有条,使梁启超以全部精力投注治学著述,取得丰硕的成果。1924年9月夫人逝世,他悲痛万分,涕泪纵横,步行好几里从回回营到宣武门外回灵。不久在《苦痛中的小玩意》一文中,他这样表达了夫人逝世后的心情:“风雪蔽天,生人道尽,块然独坐,几不知人间何世。哎,哀乐之感,凡在有情,其谁能免?平日意态兴会淋漓的我,这也嗒然气尽了。”

为纪念他的夫人,梁启超做了一篇饱含悲痛之情的《祭梁夫人文》:

“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将扶之;我有疑事,君摧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于外,君煦使忘;我喑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双影彷徨。”

Number:2413

Title:“走钢索是我的生命”

作者:JosephP。Blank

出处《读者》:总第25期

Provenance:读者文摘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海伦·华伦达一九七0年已开始敦促她六十五岁的丈夫卡尔退出高空钢索表演。她很担心他的安全。“你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她央求道。

“老天爷让我做多久我便做多久吧。”他回答。踏上钢索之前,这位马戏史上最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家通常塞一块硬糖入口来抑制恶心,然后默默念着:“老天爷,请……”

卡尔·华伦达一九0五年出生于德国马格德堡一个三代都是走钢索和空中飞人的家庭。卡尔六岁时已在家庭班中演出。五年后他在啤酒馆里表演特技。他的拿手好戏是叠起三张椅子,然后在最高的一张椅背竖晴蜓。

二十年代初期,卡尔邂逅一位名叫魏兹曼的高空钢索专家,他教会了卡尔走钢索。大约两年后卡尔和他哥哥赫尔曼及一位妙龄女子组成自己的杂技团。那女子是攀顶者,赫尔曼和卡尔走索时她就平衡地站在卡尔肩上,或站在二人所扛着的杠上。后来她不干了,卡尔就登广告找人替代。唯一的应征者是海伦·克蕾斯,一个十多岁的少女,姿态优美,有信心,勇气十足。

一九二七年“华伦达斯大杂技团”应邀往古巴首都哈瓦那演出。他们最精采的表演是三层叠罗汉。著名马戏团的主持人约翰·云林看到表演后,即向卡尔提出签约,安排这“世界最惊人特技”的演出。卡尔签了。

“华伦达斯大杂技团”表演时最令观众紧张的特技是在十二公尺高的钢索下不设安全网。通常表演空中飞人都必须用安全网,卡尔却认为安全网对他的杂技团有危险。因为身体与身体会在网上碰撞,而坠落的平衡杆、脚踏车和椅亦会夺命或伤人,所以安全网并不安全,最好还是依赖熟练技术和紧急时的随机应变。

卡尔常尝试给观众欣赏新花式,其中一个是海伦空手不拿杠站在卡尔的肩头,而卡尔则站在两个骑脚踏车者肩头搭着一根杠上面平衡放着的椅子上,另外一个是赫尔曼站在两个支撑者肩头搭的杠上,卡尔则在赫尔曼的肩头竖蜻蜓。不过使华伦达斯杂技团的表演真正与众不同的却是他们的七人金字塔,是卡尔在一九四七年想出来的。它给这个家庭来了光荣和悲剧。

金字塔包括四个底层支撑者,第一对和第二对人肩膀上都扛着杠并连在一起。卡尔和赫尔曼是金字塔的第二层,也扛上杠站在第一层的两根杠上。然后是攀登塔顶者,这个人不是海伦便是她的妹妹,在一张放于第二层杠上面的椅子上先坐着然后站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