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臣好弄笔墨,所拟词意,不能尽人心中所欲言。特自作书,略表一二,愿兄长听之。
昔者龙凤之僭,兄长劝我自为计;又复辛苦跋涉,参谋行军。一旦金陵下,告遇春曰:“大业已定,天下有主,从此浪游四方,安享太平之福,不复再来多事矣。”我以为戏言,不意真绝迹也。
皇天厌乱,使我灭南盗,驱北贼。无德无才,岂敢妄自尊大?天下遽推戴之。陈友谅有知,徒为所笑耳。
三年在此位,访求山林贤人,日不暇给。兄长移家南来,离京甚近,非但避我,且又拒我。昨由去使传言,令人闻之汗下。
虽然,人之相知,莫如兄弟。我二人者,不同父母,甚于手足。昔之忧患,与今之安乐,所处各当其时,而生平交谊,不为时势变也。世未有兄因弟贵,惟是闭门逾垣以为得计者也。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过偶然做皇帝,并非一做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朱元璋也。本来我有兄长,并非做皇帝便视兄长为臣民也。愿念兄弟之情,莫问君臣之礼。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其自便。只叙兄弟之情,断不谈国家之事。
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再不过江,不是脚色!
田兴得书,果然过江相见。
这故事,我是从田北湖(田兴的21世孙)著的《田兴传》引来的,未尝考证。我只是想借以说明朱元璋虽以八股取士,而他自己执笔为文,却一点也不八股。他书信中的话,说得多么有个性,有特色,让我们简直是活像见了他这个流氓皇帝是怎个样子似的。朱元璋如不这样写信,他也就不是脚色。
(摘自《羊城晚报》1982年6月19日)
Number:186
Title:唐太宗的儿子
作者:钟来因
出处《读者》:总第14期
Provenance:《读书》
Date:1982。7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唐太宗在封建帝王中很有作为,却拿自己的儿子们没有办法。他为他们操心劳神、洒泪顿足,甚至下过杀子诏,史家记下这类宫廷轶闻,我们不妨利用它来认识一下封建社会。
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天潢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第13子李福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这样一算,李世民这14个儿子,竟是不肖子居多。《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李世民的继承者,只有这14个“候选人”,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也就于此可见了。
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承乾秉性聪明,8岁即封为皇太子。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第4子李泰也确有野心,心怀夺嫡之计。于是双方各树朋党,想下毒手。后来,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李泰也被“幽闭”起来,35岁就死了。唐太宗有鉴于此,曾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新唐书·太宗诸子》)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纸空文。
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阴妃所生。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5子李,先封楚王。他整天与小流氓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李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事败亦被杀。
第6子李是个浪荡公子,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第7子李恽,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肃宗上元元年自杀。第8子越王李贞,“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第10子纪王李慎,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第14子曹王李明,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这显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认可的。
第2、11、12子皆“早夭”。
总计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于非命”!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李世民之过?是保傅失教之错?都不全是。太宗即位之初,曾在宫中亲自盘马弯弓教育诸子,颇有不忘传统的味儿。可见是重视教育子女的。他还亲自为太子择饱学如于志宁、孔颖达等人为师,但一切措施都无济于事。他为此深感苦恼。在颁布杀李诏时,他承认自己没有管好儿子,“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知复何云”,禁不住“为之洒泣”,算是尝到了这些苦果的味道。
李世民当然认识不到,导致他的儿子们一个个腐化堕落的灭亡之咎,盖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
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尽管规定了嫡长传世的一套办法,但它却无法保证皇位的和平过渡。觊觎皇位,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相互残杀,这是许多皇室后代死于非命的重要原因。“骄侈”二字,更是促使这些人堕落的重要原因。封建制度规定了这些“龙种”的特殊地位。李承乾8岁便被立为太子,成为东宫之主。东宫内,有文臣听他支配,有武士为其鹰犬,有妃嫔供其淫乐。有一次他竟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新唐书》)封建帝王们原想以这些特权来抬高儿子们的地位,以便巩固家天下的统治,结果却事与愿违,走向反面。这是封建制度使之骄侈取败的,英武如唐太宗,亦无如之何!
(原载《读书》1982年第7期)
Number:187
Title:将军和诗人
作者:孟晓云丛林中
出处《读者》:总第15期
Provenance:人民日报
Date:1982。9。13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1957年,反右派运动后期,王震心里总在想着一件事:定为右派的人,也要给个出路。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的知识还是有用的。可以到农垦部门来嘛,我们有能力、有力量收容他们。于是,许多人到王震的兵团里去了。艾青就是其中的一个。
……北去的列车,在暗夜里隆隆地行驶。车厢里很闷。艾青一眼扫过去,全车都是军人,只有极少数几个人身着便衣。这是王震的部队,正在向黑龙江进发。艾青好像是糊里糊涂就上了这趟列车的。不,当然不是。生活有时候像落差很大的河流、瀑布,急转直下,容不得人们细想。现在,伴着列车单调的节奏,艾青陷入沉思。
一天,他正郁闷无聊,在公园里看人下棋。忽然有位同志来找他,说王震要见艾青。一见面,王震就说:“老艾呀,我又爱你又恨你!你是不反对社会主义的,你是拥护真理的嘛!离开文艺界,你到我们那里去吧。”王震指着地图说:“这里是密山。怎么样?”第二天,王震又到艾青家里来动员艾青的妻子,指着满屋子的书说:“把这些营养品都带去,书架也带上,北大荒需要文化。”
艾青就这样登上了北上的列车。是王震对他特别垂爱吗?艾青搜寻往昔的记忆,这么多年也就见过两次。南泥湾,花篮的花儿香,劳军大会。艾青朗诵了一首诗。什么诗?唉,全忘了。王震讲的几句话还记得,他说:“毛主席说,延安来了一些名流学者,需要维他命。没有维他命,眼睛就近视了。”是这个意思吧。再一次就是19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