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umber : 9592
Title :勿忘悲惨时刻——五十年代以来军事高科技事故录
作者 :金磊
出处《读者》 : 总第 188期
Provenance :房地产开发报
Date :1996。11。27
Nation :
Translator :
1996年7月出版的瑞士Sigma巨灾专刊评述近26年(即70年代迄今)全球巨灾状况的结论是“数量逐年上升,灾难愈演愈烈”。
Sigma对当今灾害的理性归纳有四点:1、自然灾害仍为危及人类生活的主要风险;2、欠发达国家及地区只有增强经济实力,才能提高本地区抗灾保险水平;3、巨灾风险规模、数量有增无减,愈演愈烈,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4、灾害造成死难人数下降的同时,对人类安全自护自救素质提出新要求等。本文依据如上背景,集中向读者介绍本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各主要军事大国在高科技诸领域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鲜为人知的事故与灾难。这里列举的事件不涉及人为破坏及国家间军事冲突,主要是人为疏忽、决策失误、违章违纪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
鲜为人知的核爆炸
1957年至1958年冬季的一天,在苏联的大型核工业聚集区乌拉尔突然发生一场惊天动地的爆炸,强烈的爆炸如同火山爆发一样把放射性尘埃和物质喷到天空中,其威力相当于1945年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100倍。由于天气极恶劣,狂风把放射性烟云刮到数百公里之外,结果造成南乌拉尔地区3000平方公里的核污染,区内草木不生,成千上万的人患了辐射病。但是,当受核辐射的居民被送到医院后,医生不懂放射性核医学,不知道如何根据患者所接受的辐射量对症治疗,结果,导致很多患者濒于死亡。当时就死了几百人,一年之后死了几千人,三年之后死了几万人。大家知道,核废物中的钚是一种不易溶解的元素,乌拉尔地区核废物中的钚,大部分被土壤所吸收。当水浸透蓄积着钚的土壤,钚与水作用,触发链式反应,水被迅速加热成水蒸气,水蒸气压力增大而产生强烈的爆炸,从而造成了这场骇人听闻的核灾难的发生。在核废料处理环节还没有解决好的时候,当时的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为了要跟美国人争高低,不顾科学家们的反对,下令提前开炉运转。为了节省核废物处理费用,苏联当局便把核废物都堆积在乌拉尔的林区之中,从而形成大规模的放射性废物贮存场地,留下重大隐患。
一桩掩盖了近40年的火箭发射台事故悲剧
1960年10月24日,在苏联咸海附近的火箭发射场,发生了一次世界最惨烈的太空武器爆炸大悲剧。在场的苏联导弹部队司令员涅杰林元帅当场丧生,发射台上的160名苏联宇航科学家也全部遭难,现场内所有生物荡然无存,只留下了硬币和钥匙。导致这场灾难的是一枚“R16”洲际导弹。这枚导弹原定在10月23日发射,当天,已经用大吊车将它直立在发射场地,可是经专家检查后,发现还存在引擎电路不妥、锅炉泵部分有燃料渗漏现象等故障,因此推迟了升空的时间。有关人员把闸门拆去,就地替这枚装满燃料的火箭进行烧焊修补工作,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当天夜晚,发射场内的工作人员对这枚导弹进行通宵抢修。到10月24日,在“R16”导弹升空时间之前30分钟,工作人员还在抢修一具配电器。突然,导弹的第二节引擎不知何故竟被点燃,顿时喷出火焰,接着又波及第一节的燃料缸,遂引起熊熊大火和惊天爆炸。
但这桩掩盖了近40年的重大悲剧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苏联领导人在导弹竞赛上狂热地赶超美国。赫鲁晓夫想利用航天研究的成果来抬高苏联政府的威信和他本人的政治地位。于是,他在给涅杰林元帅下达任务的时候说:“当我赴美国谈判、我的脚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时,你要给我放一枚发射宇宙飞船的导弹,吓唬吓唬美国人。”所以,当赫鲁晓夫一行到达美国时,涅杰林元帅旋即按下了“R16”导弹的电钮。可是,左按右按,导弹就是上不去,于是他便违章带领几十名苏联高级火箭专家和几十名高级工程师来到导弹发射台上。根据安全条例规定,集体检查只能在燃料取出之后才能进行,但这样做,无疑会耽误发射时间。涅杰林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在注满燃料的火箭旁和同来的专家们开始了对火箭系统的检修,结果酿成了这场无法估量的灾难。事后苏联报端只是说涅杰林元帅因飞机失事死去。
核动力航空母舰在大火中受重创
“尼米兹”号是美国海军中最大的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是一座浮动的机场和海上城市。它的满载排水量为9。15万吨,航速可达30节以上,舰身全长332。8米,宽40。8米,舰上的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舰身高达30层楼。舰上载有95架军用飞机,还有对空导弹。其推进动力为两座核反应堆,28万匹马力,携带的核燃料可用13年。舰上有5600名官兵,仅厨师就有100余人。1981年5月26日深夜,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森维尔以东70海里的大西洋海面上,海上巨兽“尼米兹”号正准备回收模拟作战归来的机群。23点25分左右,一架扁鼻的610号EA—6B“徘徊者”式电子对抗机在史蒂夫·怀特中尉驾驶下,脱离机群准备降落。这架610号飞机第一次降落时没有成功,飞机触舰后擦着甲板又复飞;20多分钟后,610号飞机再次进入降落航线,这次飞机降落在舰上了。但是,飞机下降时是以大于最佳着舰速度降落的,降落后的飞机又没有对准跑道中线,而是位于跑道中线的左侧,机头向右斜。这时引降员没有发出飞机偏离中线的呼叫,而错误地叫道:“飞机正常,挂住它。”飞机从左向右,越过中线,向右侧冲去。23点50分左右,一声巨响,烈焰腾空,610号飞机撞向停在飞行甲板上的机群,一起罕见的航空母舰上的飞机撞击爆炸事故发生了。它使14人丧生,42人被大火烧伤或被导弹爆炸的碎片击中致伤,另有11架飞机被毁或被烧伤。仅飞机一项就损失5345万美元,其他设备与财产损失达448万美元。
飞行表演酿悲剧
1988年8月28日,是西德莱姆斯坦空军基地的开放日。对于美国驻西欧空军第86战术战斗机联队而言,这天意义非比寻常,因为当天是第86联队进驻西欧35周年的庆祝日。莱姆斯坦基地内照例热闹非凡,30多种线条优美、精心打扮的战斗机停列于此,向慕名而来的35万观赏者翘首致意。12时45分,第86联队的4架F—16V通过会场上空,拉开了飞行表演的序幕,带来了开放日最精彩的高潮。莱姆斯坦基地的飞行表演名震遐迩,已公开表演590次之多,从没出过一次差错,每一次都使观众屏住呼吸,疯狂尖叫、鼓掌、喝彩。不幸的是,就在这一天,三架MB-339飞机却发生了意外。当时一名记者正打算捕捉10机会合的惊险镜头,在机群相撞的1/350秒,他拍到照片,随后听到“轰隆”一声巨响。记者在相机的取景框中看到密集的机群中突然爆出一团黄白色火球,他正在想到底是怎么回事?此时,他的眼睛仍透过相机盯紧空难现场,但手指却不知道该卷动底片。就在此时,从取景框中看到一架飞机对准他冲下来。这时这位记者才发现不好,吓得转身逃跑,照相器材都丢在原地,不久他听到爆炸声。在这次空难中,有60人死亡,350人受重伤,另有500人受轻伤。
军舰“神秘”爆炸
1989年4月19日11时左右,在波多黎各东北方向约210公里的大西洋海面上,正在进行演习的美国“衣阿华”号战列舰,突然腾起一团烟雾,一颗300公斤重的炸弹在二号炮的中心炮筒内爆炸,二号炮塔瞬间便被浓烟遮没,舰上一片混乱。这次爆炸中有47名水兵不幸丧生,1517人被炸伤,成为20世纪以来美军史上罕见的大灾难。一位美国海军专家在谈到这次事故原因时指出,军舰自身的武器发射系统存在严重问题。这次爆炸像一股冷风吹进了美国海军,它使人们设法寻找出类似于这样的危险种子,因为大多数的火药都是在朝鲜战争期间生产的,而许多火药至今仍被保存用于试验。“衣阿华”号的神秘爆炸向美国海军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告诫人类,事故与灾难不仅发生在生活中,而且涉及高新技术领域。
Number : 9593
Title :召唤
作者 :泰戈尔
出处《读者》 : 总第 188期
Prove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