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1979年出生 17岁男 高中二年级学生)
都说文革搞个人崇拜不好。我看挺不错。一句话那么多人响应,人心齐,能干大事情。现在缺的正是这种精神支柱,很少有人再说起民族、国家这类高尚的话。据说文革时干活拼命,下班自愿不回家,现在太看重钱了。可是我弄不懂,为什么对文革好像有点回避呢?考历史时,老师说:“不考这块,甭准备了。”“这块”就是课本上文革的内容。家里的爷爷奶奶也常嘱咐我们对文革这些事:“千万少说!”
郭××(1977年出生 19岁职工)
你设想一下,假如把文革从历史上去掉,那么文革前的社会和文革后的改革时代能连在一起吗?这就说明了文革的重要。不要轻易否定一段历史。我没看见过文革,但现在人人都说那时候没有吸毒和嫖娼,是吗?所以说,历史不是1+1=2也不是2-1=1。文革中有好东西,甚至有很好的东西。
谢×(1978年出生 18岁职校学生)
文革的问题是政治关系超过一切关系,现在的问题是金钱关系超过一切关系;文革干活不计报酬,现在是不给报酬不干活;文革是“一句顶一万句”,现在是谁说了也不算。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从文革和现在各取一半,放在一起。
张×(1977年出生 19岁男 职员)
每个人对文革的说法都不一样,给我的印象很乱。有人说文革时生活很苦,大学 毕业工资才五十多块钱,但又有人说那时的物价低,一斤肉不到一块钱;有人说文革时随便打人,社会混乱,也有人说那时官员清廉,治安很好;有人说毛主席犯了错误,可还有人说毛主席伟大,一声令下,全国闻风而动。我也不知谁说的对,形不成一个完整的样子。我曾经把这些话对一个经历过文革的人说过,他说这些话全对,我听了就更糊涂了。
于××(1976年出生 20岁女 打工妹)
在农村听说过文革,不多。庄稼人对政治没兴趣,没心思打听,不碍吃喝就行了。文革好像是反左吧!别的就不知道了,知道了也没用。
贾××(1977年出生 19岁女 农民)
文革就是斗坏人、斗地主呗!不过老地主们早死光了。现时下,人们有的做买卖,有的还雇人干活,不也成了地主!文革还革谁?以后大伙都有了钱,谁还会闹那种事。愈穷才愈革命呢!
竺×(1976年出生 20岁 女 大专二年级学生)
长辈很少和我们谈文革,大概没有共同经历,也没有共同语言。对于文革,我认为毛主席的初衷是好的,他让知识分子下乡,想支援文化落后地区,但适得其反,耽误了很多人才。那时候,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到祖国第一线,奋不顾身,这样做对国家好,可是失去了自我价值。文革对我们一代的影响是间接的,但还能感觉得到,比如人际关系复杂、相互不信任等等,这和文革时候相互揭发和诽谤有关。我认为文革坏处多于好处,我为自己生在现在感到庆幸。□
Number : 9490
Title :童话
作者 :杨继红
出处《读者》 : 总第 185期
Provenance :中国青年报
Date :1996。8。31
Nation :
Translator :
星期天的早晨,刚起床的丈夫,在阳台上打着呵欠;妻子在书房里给女儿念着童话故事,念的是《白雪公主》。然而,时下能享受这种宁静的星期日的孩子已经不多了,他们得早早抱上乐谱,背着画夹,拎着提琴,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去……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不需要童话,不需要幻想,只需要教给孩子们生存的本领、竞争的技巧、决胜的捷径,因为他们将来要直面的是社会无情的选择、残酷的淘汰。
我却深感,恰是这个崇尚行动的社会,才最需要童话。
“六一”节,教师引导城里的孩子们学会相互帮助,问:“假如小伙伴遇到困难,需要你的帮助,你怎么办?”大教室里百十号天真的孩子不假思索地同声回答:“捐钱!”
电视广播里在议论日本人给韩国慰安妇赔偿的事,邻家几个孩子不知深浅地接话:“赔20万呐!我奶奶也当慰安妇就好了,就可以让我爸找日本鬼子要钱去!”
这话令人气愤,但同时也使人感到,他们缺的似乎并不只是“生存与行动”的能力。
我因此翻开了格林与安徒生的世界。这世界中有两样东西让一个成年人深深感动:一是信念,一是现实。我急切地想把他们翻译给孩子们。
格林造梦,营造了许许多多圆满美好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去想象、追寻:
《青蛙王子》里,得到青蛙帮助的小公主无奈地按照她事先的承诺,“用两个手指头提着他”,接受了那只丑陋的青蛙做“伙伴”。然而,就在她伤心的当口,“他落下地来,他不是一只青蛙,而是一个王子,生着一对和善美丽的眼睛……他现在是公主亲爱的伙伴和丈夫了!”公主因为守信而赢得了爱情,忠实的亨利因为忠实而解开了胸口的铁箍。皆大欢喜。
《白雪公主》中,公主因为纯洁美丽而得救,小矮人因为坚信美丽不灭而快乐,王子因为执着追寻而最终获得幸福……一切美好的信念都被承认,被证实。
还有忠诚的约翰涅斯、勇敢的吹笛人、可怜的磨坊伙计……善良得到报答,勤奋得到收获,美丽的梦想遍地开花。
而安徒生则在每一个美丽梦幻后面告诉孩子们:欢乐都要付出代价,美好都存留着遗憾。他用一种残缺的、抱憾的悲剧审美眼光,看待梦幻与现实的关系。
在他的世界中,踩着面包过沼泽的英格,因为一点点虚荣而变成了丑陋的石像。石头英格在饥饿与愧疚中熬过了无数黑暗而漫长的地下岁月,终于,宽恕之门为她开启——她变成了一只小鸟!这一切惩罚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无疑太严苛了,然而,这便是法则——人在现实中经常遇到的法则!
我们还记得那只饱受讥笑与嘲讽的丑小鸭,那个赤脚踩过荨麻地的小公主,那个在刺骨的寒风中向往着奶奶与烤鹅的小姑娘……安徒生的一支冷笔,写尽了人生中每一点美好与快乐背后的艰辛与苦痛。我能够看见他眼中的热泪。
格林是早春林中一层浅浅的白雪,温和地掩饰着疮痍的地面,善意地润泽着初生的芽苗儿;安徒生则是大雪过后的那个晴天,冷静地掀起了遮遮掩掩的面纱,不粉饰也不夸张地叙述着雪层下发生着的生生死死,以童话剖析着世界的真实。
始终有人寻找着格林,因为心灵总需要梦幻,因为幼稚的梦幻也总比无梦好。始终有人寻找安徒生,因为人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终究要放下那件幻梦中的霓裳,去缀补现实中的烂衫。
有谁会在童话中读懂人生呢?反正百年之后,人们依然会清晰地听到格林与安徒生,在不远处为行走的人们歌唱,一声轻快,一声深沉。
我愿聪敏的孩子们都学会聆听,学会拥有一份清澈的幻想与憧憬。□
Number : 9491
Title :烦恼的根源
作者 :林燕妮
出处《读者》 : 总第 185期
Provenance :新民晚报
Date :1996。8。24
Nation :中国香港
Translator :
人类的烦恼根源,不是做人,而是“我想变成什么”。
自会说话开始,便有大人问:
“你长大后希望做什么啊?”
从那一刻起,小小孩子便以为人必须要成为另一种东西。
再加上自小学起,作文题目必定有:
“我的志愿”
我要做医生,
我要做律师,
我要做护士,
我要做总统。
一出生的训练,并非自自然然地做个人,而是做另一种有目标的生物。
踏进社会后,人与人间的比较更多了,成为医生的,想做最好的医生;成为商人的,要赚比别人更多的钱。
连本来养性怡情摇摇笔杆的,都心里紧张焦躁。为什么某某比我出名?为什么某某的书销量比我好?
不禁叹句:
人啊人,你到底还想变成什么呢?
老虎只做老虎,猪只做猪,鸟儿只做鸟儿,所有生物都在做自己,只有人类不做自己。
想成为什么而成为不了,便烦恼失望。
原始人大概不会失眠,原始嘛。
狼也不会忧心,更不会想及好坏,天天问自己:“我是只好狼还是坏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