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她在流血,任那血流下去她就活不成了。人们试验了一切办法,抬呀、挪呀、撬呀,都无济于事。大型的吊车开不进来,方圆几里全是巨石瓦砾。人们一面安慰她,一面意识到若再耽搁这世间就又会增加一个悲剧。最后是她自己说:“救我出去!什么我都能忍受的!”医生们从急救车中取来一切所需之物,麻醉了她,用电锯把她的腿连根截断,那过程用了15分钟。
一个完好的家庭被炸得只剩下了一个独腿的女人。
若设身处地把自己想作她,我不知还能否活下去?而她在换上了假肢的时候,厚重的嘴唇向上牵着——她笑了。人们为她捐款,她出院后要去学护士,是为了报答抢救过她的人们吗?善良又坚强的女人啊!
人们为受难者提供帮助,却也有冷酷的灵魂游移人间。一个中年的房产主,在爆炸过后一定要将5个孩子赶出住地,因为他们的双亲几个月未交房租,当他们去州政府申请失业补助时,正遇到大爆炸而双双遇难,留下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世人谴责房产主的行径,让孩子们承受失去父母和流离失所的双重压力实在是太不人道了。对着电视镜头的房产主眼神是冷静的:“这是我惟一可以做到的,他们已没有权利继续在这里住下去。”没有人能够反驳他,如若要追究起权利来,权利是绝对在他这边的。
“德”无法代替“法”,“法”却能够制约“德”。我也同意,若要使社会前进发展,不能感情用事。只是我还是希望,在那个房产主上街的时候有人会一拳头把他的鼻子打歪!
9月,我又要回北京了。上飞机前,看到刚出版的日报,第一版上一张醒目的彩色照片,一个长发的年轻母亲吻着新生的婴儿,说明上这样写:大爆炸中受伤的母亲保住了胎儿,昨天某时某刻,婴儿在医院顺利出生。
“善良的、向上的、正义的人们总是会战胜邪恶的。”我心里说着。飞机上升了,那一片片的绿地、房屋和车辆小了,小了……
听说政府大楼已经迅速修复了,罪犯也马上要受审了。祝福你呵,我亲爱的俄克拉何马,衷心祝你平安!□
Number : 9386
Title :一分钱的故事
作者 :王玉生
出处《读者》 : 总第 181期
Provenance :现代家庭
Date :1996。1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在加拿大付款,大多使用信用卡或支票。人们外出时衣袋里、皮夹内不装硬币,尤其面值一分的硬币,人们几乎不把它当钱。有的年轻人把商店找给的硬币随手扔进垃圾箱。冬天抛雪球打雪仗,有的男孩在雪团里揉几枚一分硬币,花廉价成本制造了“新武器”。无怪乎马路边、草丛里常有闪闪发光的一分硬币而无人折腰。不过,有心人也是有的,电视上曾报道过某银行缺少一分硬币,贴出告示希望收藏者支援,到银行兑换。一位老人竟换了一万一千多枚一分硬币,而且说这是他多年来在街道上、店家门口拾起来积攒的。
在加拿大家家都有积存硬币的盒子,因为购物时总能找回零钱。商家把200元的东西,定价为199。99元,所以副食品的价格无论是肉蛋、水果、点心等,定价都是5。99元、1。49元、0。89元……所以一分硬币的用量还挺大,从硬币上刻的发行日考察,几乎造币厂每年都出一分硬币。家里积存的一分硬币不拿去花用,又不及时兑换,确是一种浪费。
据说有一位清洁工人,有一次清理垃圾发现一只纸箱,内装二万七千多枚一分硬币。这位工人发了一笔小财,正应了“别人眼中的垃圾,正是自己眼中的财富”的俗语。常见一些少年在购物中心的喷水池边玩耍,不时地往水里抛硬币,有的是为了练瞄准,有的为了测运气,水池里总有一片片闪光的一分硬币,日积月累,清洁水池的工人有了较稳定的小财收入。
有一天邻居小姑娘卡莲兹抱着一个小猪攒钱瓷罐向我募捐,说是学校为增加每个年级的电脑设备,发起了一个“一分钱买电脑”计划,发动学生们募捐。我用夹生的英语招呼小卡莲兹进屋,拿出一张两元的纸币。谁知卡莲兹不要纸币,就只要一分硬币。她说她们的计划是收集一百万枚一分硬币,而且兴奋地告诉我距离一百万枚的目标已经很近了。我很高兴地将家里积存的一罐硬币拿出来,卡莲兹从中挑了半天,兴高采烈千谢万谢地抱走了半罐一分硬币。□
Number : 9387
Title :名与身随
作者 :叶兆言
出处《读者》 : 总第 181期
Provenance :金色年华
Date :1995。10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古人说,正欲清谈闻客来,清谈一大快乐也。我喜欢清谈,所谓随笔,不过是以笔代嘴的意思,瞎七搭八,想到哪就写到哪。就说说我的名字。很多人都说好,说是再也用不着取笔名了。不像苏童和刘恒,一个叫童忠贵,一个叫刘冠军,拿来签在作品的上面,实在有些那个。我的名字仿佛生来就准备当作家的。同名的概率非常小,兆和言本来取名常用的字,可放在一起,当真就有了些独特性。
我的名字只不过是爱情的产物。父亲给我取名的时候,采取了拆字先生的伎俩,我的母亲姓姚,姚的一半里面有一个兆,父亲名至诚,繁体字的诚有一个言字旁,父亲和母亲拿自己的名字开刀动手术,一人给了半个字,便有了如今的叶兆言。
父亲为我取的名字曾得到了祖父的称赞。要得到祖父的称赞并不容易,尽管祖父自己替人取名字一向不太认真。祖父取名字的特点是随意。伯父叫至善,姑姑叫至美,父亲最小,本来应该叫至真,可是祖父故意闹别扭,改成了至诚。祖父晚年和父亲闲聊,曾笑谈给父亲取名的想法,他觉得至真是顺理成章都能想到的,于是偏偏改成至诚,让大家的想法都落空。我堂哥的名字也都是祖父取的,大堂哥叫三午,因为祖父属马,大伯属马,大堂哥也属马的缘故。二堂哥一直懒得取名,小时候长得胖,小名就叫大块头,这是南方对胖小孩的一种叫法,叫顺口了,干脆找了音近的字,大奎。堂姐也是如此,都叫她小妹,叫惯了,再找形状相近的字,小沫。最小的堂哥生于国际争取持久和平年,这一次更省事,就叫永和,是一个最普通最常见的名字。
我自己对取什么样的名字,在一段时间内,很在乎。十二年前刚开始发表作品的时候,我想自己无论如何得有一个响当当的笔名。当然,作为一个大作家,仅仅只有一个笔名远远不够。我最初发表了三篇小说,用了三个名字,一是真名真姓,一是邓林,用的“夸父逐日”典;一是孟尼,是梦里的谐音。年轻气盛,我想自己每一种风格的小说,都应该有一个笔名。
起笔名是一种自恋。我想到自己用过的笔名就想笑。读研究生的时候,因为已经成家,又迫不及待地添了个很可爱的小女儿,囊中羞涩,于是写文章,用的笔名和钱都沾亲带故。用得最多的是刘克,本来想用德国的货币单位马克,后来想想自己不嫌俗气,用稿单位恐怕受不了,便把马改成牛,再借用一个同音字刘。类似的用货币单位为笔名的还有梅元。
我用一个女孩子的笔名,写了一组关于女孩子的文章。这个笔名就是萧菲。萧菲是小费的意思。
此外,我用过的笔名有叶言,有舒书,用得最多的是谈风。谈风是父亲的笔名,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和他打了个招呼,拿过来就用。用谈风这个笔名,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四十四篇关于过去中学生的随笔,我做出有很多学问的样子,在文章里大谈过去的中学,从吃喝玩乐,到当时流行的时尚,从轶闻趣事,到当时学生的向往和理想,真所谓无所不谈,什么都敢吹。很多中学生都以为我是个从旧社会过来的老先生,他们写信给我,把我当作了和他们爷爷差不多的老人。
我所起的最不成功的名字,是我女儿的名字。当时和父亲商量来商量去,结果给女儿起了个名字叫叶子。理由是女儿生在甲子年,属鼠,子丑寅卯甲乙丙丁,都排在第一位。女儿出生时,正是半夜,医生出来报讯,有气无力地对我说:“姓叶的,是个女的!”她那样子就好像是她有什么过错,或者是我有什么错似的,和她前一次出来报讯别人生了个儿子时的喜气洋洋理直气壮相比,完全判若两人。我当时就有些憋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