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聪明人认为欢乐就等于快乐,但事实上,它们两者之间并没有共通之处,就算有也很少。欢乐是我们在进行一种活动时的感受;快乐则是活动结束之后才会感受到的。快乐是更深入、更持久的情绪。
到游乐场去游玩,去看球赛或电影,或者看电视,全都是欢乐的活动,能帮助我们松驰身心,忘却烦恼,甚至哈哈大笑。但是,它们不一定会带来快乐。
我常常认为,如果说好莱坞的电影明星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他们让我们知道了快乐和欢乐的区别。这群既富有又漂亮的人经常参加盛大的宴会,坐豪华的汽车,住金碧辉煌的房子,这一切都意味着“欢乐”。可是,这些名人一个又一个地在他们的回忆录中,揭露他们欢乐背后隐藏着的不快乐:情绪消沉、酗酒、吸毒、离婚、子女行为有问题、极度孤寂。
可惜的是许多人相信,只要下一次参加的盛大宴会更盛大,坐的汽车更豪华,度假享受更高级,买的房子更堂皇,那么,他们就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许多人执迷不悟,认为生活中充满了欢乐就等于快乐,其实,这种观念只能减低他们得到真正快乐的机会。如果寻欢作乐就等于快乐的话,那么痛苦就该等于不快乐了。然而,事实却刚好相反:能带来人生快乐的事物往往都含着一些痛苦。
许多人都逃避那些快乐之源的事情。他们对于结婚、生儿育女、争取专业成就、助人行善等等事情所带来的痛苦,都感到害怕。
不妨问一下单身汉,为什么他和异性约会已越来越腻味,还不肯结婚?如果他老实,他会说他害怕承担责任。承担责任事实上是痛苦的。独身生活充满欢乐、新鲜和刺激;婚姻生活中虽然也有欢乐,但它们却不是最显著的特征。
同样的,一双夫妇不想生儿育女,只想得到全无痛苦的欢乐,不想得到有痛苦的快乐。他们可以随时上馆子,旅行,想睡多晚就多晚。但子女尚在襁褓之中的夫妻,能有一晚好睡或者有三天假期,真可以说是万幸。我从未听过一个做父母的人说带孩子是欢乐事。
可是,不生孩子的夫妻不会体验到搂抱孩子或者安顿孩子上床睡觉的乐趣。他们也不会体验到看着孩子长大或者含饴弄孙的乐趣。
我当然也爱好寻欢作乐。我喜欢打网球,爱和儿童(以及任何人)开玩笑,而且,我还有许多嗜好。
可是,这些作乐方式并未真正能令我快乐。一些比较困难的事情例如写作、抚育子女、促进夫妻关系、尝试做好事等带给我的快乐,大于我从那短暂的欢乐中所能获得的。
明白和承认了欢乐并不等于快乐,可使我们得到解脱,使我们更好地利用时间干快乐的事。使金钱得以善用:不去买并不能增加我们的快乐的新汽车或者漂亮的服装。还有,能使我们免受嫉妒之苦。所有那些富有而漂亮的人之所以被认为是快乐的,只是因为他们永远有很多的欢乐,而事实上,他们可能并不快乐。
我们一旦明白了欢乐并不一定会带来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开始改变。这样,可能是名副其实的改造人生。
Number : 8487
Title :留在我心底的眼睛
作者 :苏叔阳
出处《读者》 : 总第 102期
Provenance :《语文报》
Date :1987。6。1
Nation :
Translator :
今天的少年,不会知道那时候……
那时候,是1966年的8月。谁也说不清,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卷起了“横扫一切”的风暴;谁也不知道这风暴将要刮到什么时候。许多人睡下的时候还是个革命者,醒来却成了“反革命”。亲人不再相认,同志间不再有真诚。疯狂、颠倒,整个社会混乱了,人的心也倒悬起来。
那时候,我是个27岁的青年,在大学里教书。可我却不明不白地成了“反革命分子”。在这风暴刚刚腾起的时候,我就被列为“横扫”的对象,挨了无数次“批斗”。我不知道为什么,别人也不知道,连同那些批斗我的人。他们说我是“漏网右派”,但是,我怎样的“右”法,又是怎样“漏网”的,谁也说不清。
我的心充满了迷惘和痛苦。但我却因此而出了“名”。当我的名字被大大地写在纸上倒挂而又划上红×的时候,当我被拽到台上被人扭起手臂弯腰低头的时候,我在学校和宿舍区是个妇孺皆知的“名人”。人人远离我,仿佛我是个传染病患者。
当批斗者也玩腻了的时候,我被打发去拔草,从晨至昏,蹲在热地里拔草,是难受的,尤其是心里难受的时候。
一天中午,太阳正毒。我蹲在校园的铁栏墙边拔草,铁栏外,是一条通往近郊农村的小道。小道上有来来往往的行人。骑车的,步行的,凡看到我们这些拔草者,都会停下来,或者默默地看一阵,或者高声地讽刺,低声议论一番。我以为这是种污辱,我的心淌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铁栏外站了一群小学生。他们是去参加义务劳动,还是劳动归来,我说不清。也许,他们是列席参加了一次“批斗反革命分子”大会归来。他们站在铁栏外,指手划脚地议论我们,用最纯洁的心诅咒我们,还有几个男孩子用土块、小石头砸我们。
我不能违犯“纪律”离开铁栏杆。我只有忍受那咒骂、那石块,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坍了,四周是一片黑暗。假如连纯洁的孩子都疯狂了,生活还有什么希望。
就在这时候,一声轻轻的、甜甜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叔叔!”
我抬起头,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站在铁栏外面对着我。她乌黑的短发下有一双明澈的眼睛,清秀的脸颊上滴着汗水,手里捏着两根冰棍儿。
“叔叔,给!”她把一根冰棍儿从铁栏外伸过来,两只眼里全是真诚和期待。
周围的孩子们哄地发出一片嘲笑和指责。她连头也不回,只是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期待地望着我。
在我从睡梦中被人拉起推到学校的时候,在我被草绳捆住,头上被罩上厕所里的便纸篓的时候,我没有一滴泪,这时候,我却止不住泪水了。我的泪泉被一个小姑娘的心捅开了。
我不敢吃,也实在不愿吃那根冰棍儿,这将会给那个小姑娘带来灾祸。我抬起泪眼凝望着她。她却固执地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周围一片寂静,那些哄笑的孩子们也噤了声,所有的人都看着她,连同那些过路的人。
小姑娘也凝视着我,给我以鼓励和安慰。我终于忍不住,伸过头去,咬了一口那冰凉、甘甜的冰棍儿,然后,伸出脏手,捏住那冰棍儿,把它递给一位现在已经告别这个世界的历史学老教授。那老教授也泪眼模糊,抖颤着手接过这孩子最珍贵的赠予。
当我再回过头来的时候,那小姑娘已经走了,只有她洗得褪色的蓝布上衣在小路上飘摆……
啊,你这清秀的小姑娘,你的姓名我不曾知道,但是你的爱心,你的正直,你的透澈的眼睛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使我度过了那疯狂、颠倒的岁月。我永远感谢你。
也许你今天已经步入中年,成了国家的栋梁;也许,你早已经把这件小事遗忘。可是,你的那双眼睛永远留在我心底,它将伴随我走完生命的路程。
Number : 8488
Title :我在人民大会堂司厨
作者 :吴正格
出处《读者》 : 总第 102期
Provenance :《海南纪实》
Date :1980。9
Nation :
Translator :
1958年,人民大会堂建筑工程刚开始破土动工,出于以后宴请工作的需要,就从四川、江苏、广东、天津、湖北以及东北三省精选了一批优秀厨师来到北京。他们各怀绝技,在司厨国宴的生涯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他们都已年过花甲,有的衣锦还乡、有的退居“二线”。
我是1983年春天调到人民大会堂工作的,分配在热菜组做领班师傅,专司国宴。在人民大会堂国宴厅工作的几年里,我共参予了156次各类国宴的制作。叶剑英元帅因年迈原因,一般不到大会堂来,我无幸给他做菜,其他的国家领导人,可以说,都品尝过我做的菜。我在这段工作时间里,还为众多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如齐奥塞斯库、尼克松、布什、铃木、金日成、卡扎菲、撒切尔夫人等烹制了宴席,并受到好评。这对一位中国厨师来讲,不啻是莫大的荣誉。
国宴的服务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