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爹给我做的。”她又说了一遍。接着她补充了一句话,使我听了热血沸腾:“他的手可不瞎。”
Number:812
Title:今晚入梦
作者:李佩芝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女友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
我知道,我的生命之旅,始终沐着一片祥和的云光,那是母亲对我的牵念。
我不知道母亲喜欢不喜欢如今的我。我现在自以为成熟了,自以为洒脱了,也自以为世故了些,我知道母亲不喜欢世故,那也是一种衰老。
前几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到单位找我,竟是我三十年前的老师。她说她总想证实一下她在报上见过的一个名字,是不是她的学生。母亲,你知道我有多激动!当我搀扶着她走出单位时,我想起了您……只有母亲知道这个老师,只有母亲才能和她谈起小学,谈起我那时的一个小姑娘……
我第一次想看世界,就忘记了母亲。待从北京回到学校,才听说学校曾派人到家里找过我,母亲正日夜为我揪心……
我爱上了别人,也就彻底离开了母亲。连和母亲说句告别的话都忘记了,就飞离了家。后来我才想,我离开家时,不知牵引了母亲多少泪水。
母亲最担心我和婆婆的关系。总笑着对我说,要学着干家务,要尊重婆婆,要和大姑子小姑子们搞好关系……当然,那时的我,心里没有别人,除了爱他,宇宙爆炸都不在乎。
生活中有些事,说不清楚是应该还是不应该。母亲,我最后悔的,是没有能陪你回一次老家。“文革”串联时,在保定城里见到舅舅,他老泪纵横,说你就像我当时那么大,嫁走了,再没回去。回家对你一说,你泣不成声,说真想回去看看……因为“兵荒马乱”,因为父亲,因为一大堆儿女,你始终没回老家……
等父亲远去了,儿女都大了,母亲的心却一下子空蒙起来。你常喃喃地说:“怎么一大家人,就都走了呢?”忙碌在各自天地里的兄弟姐妹,忽略了父亲去后母亲的孤寂,母亲又极自爱,不想给任何人添丁点麻烦,她在内心熬煎,直到意识模糊……
母亲,你远离了我,我才悟出世界上失去了避风的港湾;无处可寻觅母亲,才知道生活中消亡了一个归宿……
也常和朋友说笑,和同事说笑,和陌生的路人说笑,人们便说我是个快活的人。我努力快活,轻捷走路,随意哼歌,精精神神,我知道母亲喜欢我这样子。
Number:813
Title:过夜生日聚会
作者:阿姗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大儿子5岁时,家里就陆续单独请过他的好朋友来过夜。说也奇怪,可他从来也没被回请过。总不好去问人家,这件事就一直被我搁在心底,疑惑着。
今年春天,第一次接到过夜生日聚会的请帖,他雀跃了好几天,我也如释重负。
去参加聚会的那晚,家里显得格外清静,本来嘛,一向都是他在制造“噪音”的。小儿一下子集父母专宠于一身,竟变得有些忸怩。知道孩子们会玩得很好,但心中仍免不了惦念,似有几分失落,真想不起来当年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
次日上午,大儿子回家了,略显疲劳的脸上,丝毫没有半点思家情切的样子,却一味地央求我们,在他9岁生日时,也请几个朋友来过夜。
春去秋来,一晃他的生日就快到了,还没提呢,他就已经兴致勃勃地在拟名单,准备请帖了。
过夜生日聚会不比普通两三小时的,除了供足够的毛毯与地方外,也要兼顾秩序的维护。所以这一次,几经删改,决定只请4位,加上自己的两个,恰好半打。我们把时间订在了生日的那个周末下午5点半。
那天下午5点一过,大儿子就进进出出,兴奋地引颈期待,我瞧在眼底暗自发笑。好容易小客人们纷纷到齐,便铜锣一声,开始计划中的第一个节目:率领一群萝卜头和一条大狗,浩浩荡荡地出发,到屋后公园打篮球,随后再进入森林探险抓鱼,发泄过多精力,并为饭前开胃暖身。
我在厨房准备食物,今天的晚餐,集结国际口味:有中国的炸龙吓片、馄饨,美国的生菜沙拉、冰淇淋及德国的魔鬼蛋糕等。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也许太正式了,但我除考虑方便、喜好外,总不愿错过任何教育机会,连吃,也要取长补短,中西合璧。
天边传来阵阵雷声,大地昏暗了起来,雨滴开始无情地落下,孩子们的嬉戏呐喊夹杂着狗吠声由远而近。不一会儿,屋子里就喧腾了起来,小桌上摆满了各式收集品:有秋叶,怪石、松果、野草,当然,还有一地的泥鞋印!
孩子毕竟是孩子,才端出去的两盘炸龙虾片和馄饨,立刻风卷残云般地被抓光,油手油嘴往身上一抹,又玩去了。记得在家看妈妈炸虾片的情景,小心灵涨满着惊奇与喜悦,不由分说,便把孩子们唤到锅边,让他们看看小虾片变魔术般的扭动膨胀,也顺便调教火候功夫。不绝于耳的惊叹,换来双双跃跃欲试的小手,这道类似美国炸马铃薯片的玩意儿,一经自己炸成,吃直来更觉爽脆有味了!
其中一个块头大,号称“中国通”的葛雷,不停地炸,不停地吃,也不时踱到我身边说:“太好吃了,我可以帮你做点什么吗?”欣见孩子有个这么懂事的朋友,乐意让他跑腿打杂,并倾囊相授蒜茸蘸酱与薄皮馄饨的做法。
平常我在孩子的班上当义工,就发现葛雷对任何中国事物特别有兴趣,看到我,不断地“你好”、“谢谢”、“再见”,折纸在他也易如反掌。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给我的电话号码,居然是歪歪斜斜的中国字:六四四五三四九。虽然这都是几年来我介绍过的,但真正认真去记,且“学以致用”的实在不多。
大儿子这晚是最开心的了,边吃边给妈妈塞一个到嘴里,且直搂着我亲,说“谢谢”,令我十分感动。孩子的要求并不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他,何乐而不为?!印象中,当年妈妈不也是这么热忱好客地招待我们姊妹的一批批同学、同事及朋友吗?谁不称赞陈妈妈的厨艺?盘盘热腾腾的炒米粉和松嫩适口的酥炸猪排,想来仍齿颊留香,忍不住直吞口水。
那时在窄小的厨房,妈妈几番忙进忙出,额头的汗淌下来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手搓着围裙,不断笑盈盈地说:“没菜啊,请不要客气。”她的辛劳仿佛都在孩子与朋友的谈笑间得到补偿,毫无倦容与怨言。今晚,我难得请儿子的朋友来做客,无意中体会到妈妈当年烹煮时的爱心,一时热泪盈眶,内心澎湃着感念母亲的激动,手中的锅铲挥得更有劲了。
6个男孩围坐在饭厅的大圆桌前,津津有味地畅谈着,我和丈夫知趣地退到厨房的小饭厅。倾听孩子们谈话的内容,不外是老师和同学,我想再过几年,怕不一样??。
吃过晚饭,给汽车加足油,大家的精力更旺盛。我们拿出准备好的15个大气球,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藏气球,另一组负责找,轮流玩下来,10分钟内找出最多气球的那组胜。
气球迷藏成绩揭晓,两组都各找出12个,不分上下,皆大欢喜。接下来要他们踩破这15个气球,正中下怀的孩子们可疯狂了,尖叫声与气球爆破声此起彼落,真是欢快而热闹。
小儿子个子小,身又轻,任他怎么跳怎么压,气球还是崩不破。几个大哥哥索性一个抱着他,一个按住气球,使出各路招式,笑话百出,最后总算把气球逼到墙脚挤破了!
拆礼物依然是高潮,丈夫边摄像,边要他们轮番上场,自我介绍并说几句话。
孩子们倒也落落大方,对着镜头嘻嘻笑笑。第一个说他喜欢看幽默漫画,其他都附和。葛雷瞪着一双大眼说:“我不喜欢幽默漫画,比较爱看冒险故事。”我欣赏他不人云亦云的勇气,有与众不同的胆识。
最后轮到小儿子,他活蹦乱跳地冲到镜头前:“我,本身就是幽默漫画……”大伙儿哄堂大笑。看来9岁孩子的生日聚会,5岁的也乐意参加。
冰淇淋跟蛋糕再一下肚,就寝时间也就到了,要他们快快给各自的父母打个电话道晚安,就上楼漱洗去了。
原先我的准备是多余的,每个孩子好像都是挺有经验,有备而来,一个个睡袋排开来,乱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