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以后,我仿佛刚刚开始懂得了什么才叫做“帮助别人”。
在一次深夜长谈以后,朋友送我到车站。我乘上车后便急于寻找座位我归心似箭了。然而当汽车即将拐弯的时候,我偶然一回头,发现朋友还站在宁静的夜空下向我挥手道别。于是,我咀嚼到一股友谊的芬芳……
从此以后,我改掉了漫不经心的送客习惯。
是的,尽管生活的海洋多姿多态,但片刻的感受往往会促成一个永久的信念。
我刚刚搬进新居的时刻,曾经错拿邻居的一把伞用了足足一个星期,最后,邻居认出了伞上的标记把伞拿走了。我竭力解释说,这伞是一位朋友来访时错拿了进来,而我又以为是朋友遗忘的。于是才……然而,我看到的是更加疑惑的目光……
从此以后,我明白了,某些误会只能靠时间来解除。
每一个交往中的细节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如果每个人都愿意随时思考一下刚刚发生的事情,也许会创造出无数个“从此以后”
Number:669
Title:走向生活
作者:戴维·科宁斯
出处《读者》:总第95期
Provenance:世界博览
Date:1989。3
Nation:美国
Translator:唐子君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把院报办公室里那块工作人员任务牌看了一遍:
科宁斯采访埃莉诺·罗斯福。
简直是非分之想:自己成为《西部报》报社成员刚几个月,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生手”呢。兴许是写错了吧,我拔腿便跑去找责任编辑。
那是1960年10月的一天,西伊利诺斯大学的校园格外充满生气:返校节就要来临了。我终于找着了他,他正忙碌着。
“我刚才在办公室里看了任务牌。我想一定是有人弄错了。”我顿了顿,感到碍口:“说是要我采访到我们学院访问的罗斯福夫人。”
责任编辑停住手中的活儿,冲我一笑:“错不了。我们很欣赏你采访那位哈伍德教授时的表现。现在,我们要你承担一次更重大的任务。后天只管把你的采访报道送到我办会室来就是了。祝你走运,小伙子!”
“祝你走运!”说得轻巧。如果一个人是在踢足球或是排剧什么的,这话都还中听。可我是被派去采访前总统夫人,一个举世闻名的人物!埃莉诺·罗斯福不但曾和富兰克林·D·罗斯福共度春秋,而且也有过功成名就之举。而我就要去采访她!
我急匆匆直奔图书馆,一头扎进书堆,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寻觅我需要的东西。我把它们一字字一句句融汇贯通,如饥似渴地吮吸精神养料,连吃饭都给忘得一干二净。
书夹里夹满了卡片。我认真地将要提的问题依次排列,力图使它们中至少有一个不同于她以前回答过的任何问题。最后,我终于成竹在胸。是夜,当我兴冲冲回到家时,对即将开始的采访真有点迫不及待了。
我和罗斯福夫人的谈话是在学生活动中心一间布置得格外别致典雅的房间里进行的。当我进去时,这位75岁的老太太已经落座,但她一看见我,便马上起身和我握手。她那魁梧的身躯,敏锐的目光,慈祥的笑容立即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在她旁边坐下后,便率先抛出了自己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
“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发觉哪一位最有趣?”
这问题真是提得好极了,而且,我早就预估了一下答案,名字列了一大串。无论她回答是她的丈夫罗斯福,还是丘吉尔、海伦·凯勒,或是艾森豪威尔,我都能就她选择的人物不假思索、接二连三地提出若干问题。不错,我不打无准备之仗。
埃莉诺莞尔一笑:“戴维·科宁斯,”她的回答我始料未及,“对,我一定会选中你:戴维·科宁斯。”
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选中我?开什么玩笑?
“呃,夫人,”我终于挤出一句话来,“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那部分,”她感喟颇深地说,“我小的时候总是羞羞答答的,有时甚至到了凡事都缩脚缩手的程度。后来我强迫自己欢迎他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强迫自己走向生活,终于体会到广交新友是多么使人精神振奋。”
我对罗斯福夫人一个小时的采访转眼便结束了。她在一开始就使我感到轻松自如。整个采访过程中,我无拘无束,十分满意。
我对埃莉诺·罗斯福夫人的采访报道见报后获得了全国学生新闻报道奖。然而最重要的,是罗斯福夫人提出并被我引为座右铭的人生哲学走向生活。
走向生活、广交新友为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Number:670
Title:那天我真想放下教鞭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今天件件事都晦气,课室里的30个一年级学生在椅子上坐不定,整天不肯安静。阅读课令我失望,没有一点儿进步,实际上,是退步了。上午时分,校长把我叫去:原来我忘记交上一份重要的报告。想起来,仿佛是把它丢了。两节游艺课,运动场上灼热了,刮着风吹起许多砂子尘埃。下课前,我仅有的一双尼龙袜被钩破了。我实在忍无可忍了。
然而,晦气接踵而来。最后一堂的下课铃响时,只见琼斯太太哭哭啼啼地闯进课室,她的玛丽因生病已缺了40天课,所以成绩不好。我尽量捺住性子,婉言安慰她。
下午4点,我巴不得回家泡在浴缸里舒坦一下。但今天是区里一年级教师今年最后的一次集会。主讲人是从外地请来的一位著名教育家。她说,教育的新时代即将来临,我们必须本着专业精神做准备。过了5点,她的话还未讲完。她越说下去,我的专业精神越消沉。她似乎说穿了我这位老师所有的缺点。
散会后,跑进杂货店。高价买了面包、牛乳和熟肉,奔回家。我有两个10岁的儿子,一个8岁的女儿,家里乱七八糟,把买来的东西放在桌上让孩子吃,自己拿了个苹果,钻进汽车,和丈夫急驶到50里外的安马里鲁去。
今晚我们又当学生了。我们每星期到安马里鲁听一堂课,教育局现在指定我们要进修硕士学位。
我疲惫不堪,不想说话,倒在汽车里闭上眼睛,想着今天的经过。越想越气,不禁心生一念:干脆不教书了!
世界上还有比教书更有意义的事:我可以写一本书……可以栽花灌园……可以做点别的事情。绝不教书了!
在安马里鲁的班上,懒洋洋地倒在座位上,讲师说什么都没有去听。何必听?我不教书了。
讲师滔滔不绝地讲下去。15分钟的小息时间终于到来。邻座一个熟识的妇人欠身对我说:“前几天我遇到一个钦佩你的人。”
我笔直的坐起来,不再困倦了。心中思忖:是不是什么早已淡忘了的男朋友还在想我?我客气地轻轻说了一声“哦”,希望没露出好奇神色。
我聚精会神地听她继续说下去:“上星期我在公共汽车站等我儿子,看见一个墨西哥女人和她的小女孩。做母亲的不会说英语,我和那女孩聊起来。她说她们要到柯罗拉多去。她父亲已经在那里。又说她在念二年级,还把她老师的名字告诉了我。
“接着,从袋里掏出一个旧皮夹子,抽出一张照片说‘我真爱这位老师。’我认出那是你的照片,十分诧异。照片已经褪色,破破烂烂的。”
“我说我认识你,她便转告她妈,母女两人都很兴奋,仿佛要吻我的样子。”
我听了,想起去年教过的拉丁美洲学生。我问:“她是不是名叫裘利亚?不是?可会是阿达林娜?”
妇人说:“对,她叫阿达林娜。”
是阿达林娜,我真高兴。她父母刚从墨西哥到美国来,两人都不会说英语,但笑口常开,把他们的独女视同掌上明珠。
去年11月下旬,他们带阿达林娜到我的教室来。阿达林娜垂下头,神色慌慌张张,穿着整洁而浆得挺直的衣裳,不合身,显然是一个较大孩子的旧衣服。小个子,干干净净,很逗人喜欢。她跟同学很合得来。不久,那慌张的神色消失了,总是笑咪咪的。喜悦的脸色,赢得班里每个人的友谊。
她天资聪颖,过了几个月,便离开了学校。如今我常常挂念着她。
我感谢那位相熟的妇人,很想告诉她,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