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姨妈付了帐。并送给我5英磅作为礼物。
“我的天!”姨妈道,“我差点没给撑死!我午饭通常是只喝一杯牛奶的。”
Number:6261
Title:母亲的手
作者:张立伟
出处《读者》:总第1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去年,我买了一本《读者文摘精华》第三卷。每当我看到封面上那只纤纤玉手,就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她那双有刀刻般皱纹的手。
母亲今年50多岁了。两鬓已斑白,有一双慈祥而明亮的眼睛,略高的身材显得臃肿,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干活的速度。母亲的那手可巧了,会裁剪漂亮的衣服,会打各种毛衣。她很小的时候就会在织布机上织布,织得又快又好,当然现在是用不着了。可就是这样一双灵巧无比的手,却从来没有握过笔。
母亲有一个爱好,喜欢看越剧。对北方人来说,光听唱腔不看字幕是很难了解故事内容的。所以母亲每次在电视机前看越剧,就让我和爸爸在旁边给她念字幕。这可难为我,我对越剧一点兴趣都没有,有一次我实在懒得念了,就对她说:“您也学学认字吧,认识字了就可以独自看越剧了;再说,国家一直强调的盲,您也就响应号召吧!”谁知母亲听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去!去!去!不愿念就走,我都年过半百了,还学哪门子习!”
当我读了《读者文摘精华》中《父亲的手》那篇文章时,心中有种异样的感觉。故事讲的是一个父亲,有一双能干任何活计而引为自豪的手,但终因不识字,在生活中遇到许多不方便。这天,母亲休息,坐在沙发上打毛衣。我走过去对她说:“妈,我给您读篇故事吧。”母亲笑着点头说:“好!”我就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母亲边听边打毛衣。当我读到一半时,她停下手中的活,用一种急切的眼光盯着我,故事的结尾是这样:这位父亲在野外劳动时心脏病发作了,用手拧不开塑料药瓶,在极端痛苦和绝望中,急得用砖头砸,但他未能打开药瓶,终归死去。那药瓶是为防止小孩打开特制的,瓶塞上写着按下去,左拧、拔”。可怜的父亲,他不识字。
我读完后,看了看母亲,只见她眼里闪着光,好像要说什么,双手紧紧地握着毛衣针,最终什么也没说。
晚饭时,母亲突然说:“我宣布,从今天开始,我要学习认字了。”我和父亲都吃了一惊,父亲很纳闷地问道:“这是怎么了?原先求你学你都不理,今天居然要主动学,真奇怪,今天太阳是从哪边出来的?”母亲瞪了爸爸一眼,没好气地说:“从中间。”我和爸爸听后全乐了。
母亲说到做到,从那以后还真的学起认字来了。我和父亲轮流当老师,先从“刀”“人”“手”等很简单的字教起。母亲学字很用功,那只从未写过字的手,拿起笔来再也不像打毛衣、裁衣服那样灵巧了,显得很笨拙。但母亲还是咬着牙,屏住气,坚持着写,有时写得全身发酸,满头大汗,我在旁边都于心不忍。
功夫总算没有白费,一年的练习,现在母亲借助字典也可读书看报了。奇怪的是母亲爱读的刊物居然是《读者文摘》。有次我打趣说:“妈,那是年轻人读的书,您掺和什么呀!”母亲装做生气:“哪儿写着不让老年人读了,我年轻的时候没读书,现在可要补上。等我的字写得好些了,我还要给编辑部去信,让他们多登一些像《父亲的手》那样的好文章。”
我觉得母亲好像年轻了许多,看着母亲那欢快的表情,看着母亲那双我再也熟悉不过的粗糙、灵巧、温暖的手,我心中就涌出一股热流。
Number:6262
Title:给生活以时间
作者:斯特朗
出处《读者》:总第1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英国
Translator:薛菲
别难受,当厄运对你拉长了脸,
凭眼前的一切并不就能得出结论呵,
假如你愿意等待,怀抱着信念
你将得到应有的回答,给生活
以时间,纺出你看不见的命运之线。
一切努力都为了追求那事物内在
美的实现,千万别丢了理想,
丢了信念。要坚信,一切都是为了
更美好的未来。别催促上帝的安排,
给生活以时间,去把理想实现。
Number:6263
Title:十米白色塔夫绸
作者:弗里茨·冯·魏特克
出处《读者》:总第1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德国
Translator:谭军
凯那年16岁,很幸运被一家大商店招为学徒,在妇女用料专柜干活。他的手接触过千姿百态的绸料。
女性在凯心中仍是一个谜,她们就像新闻影片中的画面一样,来去匆匆,一晃而过。她们来到商店,用手试试绸料的手感,付款离开。这些对于凯来说,宛如虚幻的梦境一般,只在醒来后的记忆中残存那么一丁点儿。
一有空闲,凯就要望着商店的天窗,从那儿可以看见一方小小的天。一只鸟儿忽地掠过了阴郁的天空,恰在此时,门开了,一位女顾客走了进来。
她来到柜台,凯卷着一捆料子。他问这位女顾客是否要买某种特定的料子。
“对,非常特殊的。”
她的话音是女中音。他打量着这位顾客。她年轻,有一张活泼可爱的面庞,双眼闪烁着久久的、探询式的目光,小嘴像一朵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的红玫瑰。
“我要一种做裙子的绸子,每走一步它都会发出响声。”
“那您最好买塔夫绸,”富有经验的凯建议道,“我们进了许多五光十色、艳丽多彩的塔夫绸。咦,那颜色要很特别吗?”
“颜色倒无所谓,只要能听到响声就行。”
这可就独出心裁了,然而凯仍很有礼貌地说:“肯定。能发出响声,这正是塔夫绸的特点。”
凯顺着她的示意把一些绸料展开给她看。她放下手套,轻轻抚摸着,还把整幅的料子披在身上比试着,来回走动。
凯把一幅塔夫绸像一件拖地长裙般地放在她身后。
“能听见声音吗?”她问凯。
“嗯,”凯肯定地回答道,”听起来非常清晰。”
她买了10米,付款后就离开了商店。凯目送着她离去。忽然,他感到商店里变得空荡荡的,连天窗的上空也不见鸟儿的踪迹,那一小块天竟是那么空旷了。那些沉默的丝绸包围着他,五光十色却死气沉沉。
“快去追那位女士,”旁边的一位女售货员对凯说,“她把手套忘在这儿了。”
凯抓起那双兽皮手套,赶忙冲上了热闹的大街。那位女顾客带着东西正走在前边。
“对不起,给您的手套。”凯上前彬彬有礼地说。
“您真太好了。”她看见他的面颊因跑步而变得红扑扑的,眼睛在冬日寒风中闪着光。
凯情不自禁地问:“请您告诉我,您为何偏偏要买那种有响声的料子呢?请原谅我的冒昧。”
“这是用来做结婚礼服的。”她答道,“我的未婚夫是一个瞎子,他虽然看不见我穿着这件礼服,但他可以听见。这样他就会知道,我永远在他的身旁。”
街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但毫不留意这两个人。
“我不相信,”凯说,“您的未婚夫不可能是瞎子。”
“不。他是在战争中失去了双眼。对这个可爱的世界,他珍藏着美好的回忆,但对我本人他从来没见过。”
“他看中了您,他不会是瞎子。”凯依旧喃喃地重复着。
随后,凯转身急匆匆地走了。
她目送着他远去。在她的双眸中闪烁着她心爱的人永远看不见的亮光,在这几秒钟,是为这年轻人发出的。那是一个阴冷的冬日,天空灰蒙蒙的。但她却想,当她一步步缓缓地穿过教堂时,他一定能听到婚礼长裙发出的响声。对一位盲人来说,生命之光不就在那的声响之中吗?
Number:6264
Title:为了这春天
作者:罗兰
出处《读者》:总第1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春,说不出带给你的是什么,只觉得整个儿是一段从萧索到繁荣的挣扎,是人对自然的耐力与生存意志的严酷考验,是非常痛苦的一个过程。当一切完成之后,那份对于新生的茫然,却如大梦初醒要重新认识这世界和自己所站立的位置了!
每一个四季,每一个生命,岂不都是经历如此的过程?从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