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就在他的办公室里,刘俊生珍藏着3件焦裕禄的遗物:一双旧棉鞋,一双破袜子,还有一把藤椅。

  那把藤椅后来很出名,因为上面有个洞。焦裕禄带病工作,痛时常用硬物顶住肝部。天长日久,藤椅便破了个窟窿。

  这天,周原正巧是坐在这把藤椅上,写下了他的第一页采访笔记。

  县长与老母鸡

  焦裕禄的事,讲得最详尽最生动的是张县长。张县长一口气讲了18个小时。周原记了一天一夜,哭了一天一夜。

  泪,流了不少。可记者的职业敏感使他心里不踏实。听说张县长有个雅号叫“铁嘴”,特别能说。他说的都可信么?要向穆青汇报,现在一件件去核实显然来不及。怎么办?

  百听不如一见,周原想“见识见识”张县长。

  “我们一起下乡好不好?”

  “中!”县长一口应允。

  他俩来到张庄。在村口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大娘,我来看看您。”

  “呀,听声音像是张县长吧?!”

  老人颤巍巍伸出手:“老张你走近点,让我摸摸你的脸……”

  县长俯下身子,像儿子贴在母亲的怀里。

  “印象”不错。可那天晚上发生了意外。饭摆好了。桌上有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

  鸡汤!!周原的心凉了半截。群众的温饱还没解决,县长下乡搞这个排场?看他怎么吃得下!

  正想着,张县长进屋了。

  “谁的主意?”老张勃然变色,“把鸡给我端走!”

  谁也不吭声,只见在场的五位老农哗哗地淌眼泪。周原问他们咋啦?

  原来,这碗鸡汤非同寻常。

  “都是焦书记做下的规矩……”老农抹着眼泪说,“那回张县长来村里和俺们一起封沙丘,没有吃的,村里人去要饭,俺们把街上要来的馊菜剩饭做给县长吃。他走后俺们大哭一场,发誓哪天翻身了,一定要杀只最肥的老母鸡请县长,可他……”

  总算“见识”了张县长。他的话可信。

  第10天周原赶回郑州。

  穆青已经在等他了。

  周原的“小九九”

  风风火火10天。然而晚了。同事们告诉周原,他至少晚了半年!

  半年前河南日报已经发表过焦裕禄事迹的长篇报道,满满登登一大版。就连新华社自己都有记者去过兰考,稿子早就发啦,登在一年前的人民日报。

  兜头一盆凉水。

  记者最忌个“晚”字。“焦裕禄”还能打动穆青吗?

  到没到过兰考终究不一样。穆青是“隔山听锣”,周原哪比张县长讲起来“声情并茂”。

  当时在郑州定下要写一篇“重头文章”。主题是反映豫东人民抗灾斗争的英勇事迹。

  那么“焦裕禄”呢?也要写。但要等。因为已经有报道在先,再写最好找个“新闻由头”。听说焦裕禄的坟墓将迁回郑州,到那时候动笔,“顺理成章”。

  那时候是啥时候?猴年马月没准。

  其实,周原打心眼想写焦裕禄,他到过兰考最明白。这是座罕见的富矿,工程才破土,深掘下去价值无量。

  想归想,事情已经拍板。接下去要到豫东采访。穆青发话:“周原你带路,在哪留往哪跑,我跟你走!”

  机会来了。既然跟我走,那么其他地方点个卯,把时间留在最后,把兰考定在终点。周原确信:兰考人一定能“征服”穆青。

  开路先锋得意地算起“小九九”。

  “征服”穆青

  果然,最后一站到兰考。穆青、冯健、周原还有另外两名记者,风尘仆仆开进了兰考城。

  张县长见这阵势有些发毛,问周原:“谈什么?”

  “焦裕禄”。

  “怎么谈呢?”

  “是啥说啥,一句不要夸大。”

  讲焦裕禄还用渲染夸大?

  字字情、声声泪。听着听着,穆青就哭了。

  有关焦裕禄的事情太多了,在后来写成的那篇通讯里装也装不下。比如:“焦裕禄住院的消息传开后,四乡八村的老百姓涌到县委,都来问焦书记住在哪家医院,非要到病房里去看看他。县里干部劝也不听,东村刚走,西庄的又来了。后来焦裕禄的遗体运回兰考,那场面真叫人心碎。老百姓扑在他的墓上,手抠进坟头的黄土里,哭天哭地喊:回来呀回来……。有个叫靳梅英的老大娘,听说焦书记去世了,大黑天摸到县城,看见宣传栏里有焦裕禄的遗像,不走了,就坐在马路上,愣愣地看着遗像一动不动。那时,天上正下着雪……

  会议室里的记者们,哭得泪人儿一般。

  中午,谁也没有动筷子。

  下午继续。更不行,伤心得连钢笔都捏不住。

  晚饭摆好了,又凉了。咽不下。

  第二天接着谈。开始都还强作镇静,不一会全散了架。县长哭、穆青哭、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坐得稳……

  干脆休会,不说了。

  半小时后,周原到招待所穆青的房间去。穆青刚打完电话,回头看见周原,劈头就是一声喝:“立即把他写出来!”

  “谁写?”周原问。

  “你写!”

  “不等迁坟了?”

  “马上写!”

  周原至今不忘,当时穆青还说了一句话:“干群关系到了这个程度,我们再笨,只要把事情写出来,一定能感动人民。”

  击案叫好那一句

  在兰考是没法写稿,泪珠子抹也抹不干,不得不转移到开封。

  四位记者各把一头,写通讯、配评论、赶社论。四个人四间屋,没日没夜。周原回忆道:“那几天穆青也不睡,他像个严厉的‘监工’,不停地走,这屋转转那屋看看。”记得一次穆青走到周的屋里,顺手拿起一页刚写出的稿纸,当看到“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句话时,击案叫好:“这样的话多来两句。”

  一万两千字的初稿,周原挥泪一气哈成。穆青看罢摇头。

  泪太多了。悲而不壮。

  必须修改。于是周原留在河南待命,穆青、冯健带着初稿返回北京。

  说修改,不如说重砌炉灶。

  初稿确实动情,但写焦裕禄不是为了让读者陪着流眼泪。焦裕禄对人民的感情是从哪来?焦裕禄在灾害面前顶天立地,在病魔面前视死如归,力量源泉何在?作为县委书记,他的工作方法领导作用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体现?

  改了又改,呕心沥血。写不好焦裕禄,对不起兰考父老。常常为推敲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穆青同冯健争得面红耳赤。

  一直改到第九稿,穆、冯这才满意。稿子迅速传回河南,请周原再赴兰考核实。这时候周原发现,他的初稿已经“无影无踪”,除了基本素材,只字末改的原话似乎只剩下一句,就是穆青击案叫好的那一句:“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山河动容

  1966年2月7日清晨。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室里,气氛异常。

  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上午就要播出,可是录音制作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稿子还没念到一半,中国“头牌”播音员齐越已经泣不成声……

  中断。中断。录音一次次不得不中断。到后来连录音编辑都挺不住了,趴在操作台上长哭不起。

  闻讯赶来的几十位播音员、电台干部肃立在录音室的窗外,静静地看、默默地听、悄悄地擦眼泪。

  终于,齐越念到最后一句:“焦裕禄……你没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千千万万人听到了,千千万万颗心震颤了,山河动容,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天上午,一个伟大的名字传遍了中国。

Number:5785

Title:语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1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张立晶

  保持年轻的秘决是诚实地活着,慢慢地吃饭,而且别想年龄。

  任何一个蠢才也能数清苹果里的种子。只有上帝才能数清一个种子到底长出来多少苹果。

  触摸一个小孩的脸、一只狗的光滑的毛皮、一朵花的花瓣、一块石头的粗糙表面,就是建立了大脑活动的新秩序,接触就是交流。

  有时在黑暗中你看见了你想看见的。

  给出方法比送礼物更有价值。

  锁链不能把婚姻连在一起。是线,上百条细小的线,通过岁月把人们联系在一起。

  生活是有意思的,如果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