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丛林……一个娇小的身影,总是陪伴在他的左右。
1968年,金爱娣积劳成疾,肚子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她一个人流着泪一步一步挪到公共汽车站。医生诊断是“肠坏死”。在切除1米2长的烂肠子时,心脏停跳,血压降到0。医生不得不马上缝合。后伤口化脓,一年之内,肚子上的刀口就有三条。
高士其到医院去看望爱娣。他让司机把他背上楼。坐在爱娣身旁,他流着眼泪说:“我病了她照顾我,她病了我照顾不了她……”
三
数十年如一日,在全身僵化、生活无法自理、唯有心脏和思维还能运动的恶劣条件下,高士其忍受着酷刑般的折磨。金爱娣深深体会到他蓬勃的生命意识和坚强的毅力,体会到他那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怎样点燃了人们的智慧之灯……
用僵直的手指夹着笔,哆哆嗦嗦地写,他每分钟只能写四五个字,每天都要完成一千多字的著述。晚年,他又为自己立下了新的目标,撰写《高士其回忆录》。一张张稿纸,写下了他的《童年回忆录》,《美国回忆录》,《清华回忆录》,《上海回忆录》,《广东回忆录》……又是几十万字!
1984年12月21日,住院已半年的高士其从医院请假出来,在连续参加了中国科协和作协联合举办的《高士其从事科普文学创作五十周年暨80诞辰庆祝活动》座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后,他回到家里。他躺在自己的活动床上,像孩子似的嚷嚷起来:“我不住院了,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他,有一个温馨可爱的家!
医院来电话寻找病人,他又被送进了医院。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四
1985年元月初,高士其正在撰写回忆录,突然附近楼房定向爆破的一声巨响,大量尘埃通过门窗涌入房间,呛入他的气管和肺部,使他猛烈地咳嗽,几乎喘不过气来。接着,是连续3个月40度的高烧和昏迷。
昼夜不停的吸痰,翻身和护理。每天坚持洗脸擦身。焦虑、压抑、操劳的情绪,一直随着高老的病情折磨着爱娣的心。她3个月没顾上洗澡。直到高士其烧退清醒之后,她才放心地去擦擦身子。她摸着像针扎一样疼痛的胸口惊呆了,右乳竟长出了疙疙瘩瘩的小硬块。她的一位搞医务工作的朋友拿着化验单心疼地责怪她说:“爱娣呀,真有你的,到这地步了,你怎么不知道哇!”
乳癌手术后,爱娣的淋巴腺上还留下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癌块尚未完成治疗,她又去照顾高士其。
癌症病人的化疗,使金爱娣头晕、恶心,全身瘫软。为了照顾高士其,她多次停掉化疗。按规程2年中应完成8次化疗,而她只做了4次。
五
右乳切除。癌细胞转移。已呈晚期骨癌扩散。办完高老的丧事,金爱娣又从医院挪到家里,从满床满架的诗书卷帙中整理着高士其的遗稿。
几页纸,那是高士其随手写给她的手迹:
“爱娣妻:你老是拿心脏病吓唬我(金爱娣1978年查出冠心病),自己又不肯去找医生。光说没有空,没有时间,舍不得抛开这一个烂摊子,真是要做一辈子奴隶,一辈子牛马,这还了得?”
爱娣妻:“照顾我23年如一日,食不成顿,夜不成寐,似春蚕到死丝不尽。”
“爱娣老伴:风雨同舟,朝夕相处,患难与共,形影不离。”
每一个字条下面都有颤抖的签名。
一个是弘扬科学精神的堪称为中华知识精英的科普作家和传奇式的残疾人社会活动家高士其。
一个是坚韧、勤劳、贤慧、平凡的女性金爱娣。
一个是以钢铁般的意志,将一颗赤诚的心和全部知识奉献给人民,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命奇迹的高士其。
一个是支撑高士其生命之树的被高士其称为自己伟大母亲、妻子和姐妹的金爱娣。
“今生成永诀,来世再结缘”。高士其的灵堂前摆放着金爱娣自己题写的挽联。
她无愧无悔。
Number:580
Title:毛泽东“还债十年”
作者:章含之
出处《读者》:总第93期
Provenance:文汇报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1963年初,主席读完英文之后,要我陪他在寒风中散步。主席身体极健,不戴围巾、帽子;我却“全副武装”还觉得冷。散步时,主席突然问我:“行老有没有告诉过你,我还欠了一笔债没有还呢?”我以为主席在开玩笑,我说父亲没有讲过,要是主席欠债,父亲是必定不会催债的。主席却很认真地说:“也许行老忘了。这笔债我见到了你,想起来了,早该还了!”于是,毛主席告诉我,1920年,毛主席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的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主席去上海找到父亲,当然没有告诉父亲要成立共产党,只说是为一批有志青年筹款去欧洲勤工俭学,请父亲帮忙。父亲立即答应,随后发动了社会各界名流捐款。由于父亲的影响和努力,最后一共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主席。主席笑着对我说:“行老那里晓得他募捐来的这笔钱帮了共产党的大忙。当时,一部份钱确实供一批同志去欧洲。另一部份我们回湖南用去造反闹革命了!”毛主席说:“你回去告诉行老,我从现在开始还他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一年还两千元,十年还完两万。”我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哈哈大笑说:“确有其事,主席竟还记得!”父亲和我都未想到几天之后,毛主席果真派徐秘书送上第一个两千元,并说今后每年春节送上两千元。这倒使父亲十分不安,他要我转告主席不能收此厚赠,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他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主席听了我的传话微笑说:“你也不懂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一点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的呢?你们那位老人家我知道一生无钱,又爱管闲事,散钱去帮助那许多人。他写给我的信多半是替别人解决问题。有的事政府解决不了,他自己掏腰包帮助了。我要是明说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还债。你就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帐是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我的稿酬中付的。”
自此,每年春节初二这天,毛主席必定派徐秘书送来两千元,一直到1972年送满累计两万元。1973年的春节过后不久,毛主席问我送给父亲的钱送去没有。我说:“今年没有送。”主席问为什么。我说:“主席忘了,当初说定十年分期偿还,还足两万。去年已是最后一笔,主席当年借的两万已还清了”主席笑了,并说:“怪我没说清,这个钱是给你们那位老人家的补助,那里能真的十年就停!我告诉他们马上补送。”我说父亲不会收,他当初说那就只收十年。主席说:“你回去告诉行老,从今年开始还利息。五十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Number:581
Title:梁漱溟轶事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3期
Provenance:团结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名字由来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民国初年曾在同盟会同仁创办的《民国报》当过编辑,做过外勤记者;他常用的笔名有寿民、瘦民等。有一次,该报总编缉孙浚明为梁写了一幅扇面,上款题‘漱溟’二字,梁看后认为孙代拟的笔名很好,甚合心意。从此梁便以‘漱溟’为名,沿用到今。
一串铜钱的故事
梁漱溟九岁时,有一次他积蓄的一小串铜钱不见了,四处寻问,且向人吵闹,也没有找到。隔一天,梁的父亲在庭院前桃树枝上发现了这串钱,知道是孩子挂在树枝上遗忘了。梁的父亲并不责斥,也不喊梁来看,只写了一张纸条,大意是:有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上而忘之。到处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打扫庭院,见钱悬于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湖涂云云。梁看了,马上省悟,跑去一看,一串钱还挂在树枝上,不禁十分羞愧。此事的教益遂长久留在梁漱溟的记忆里,他对今后的人生采取了事事认真的态度。
坚持素食七十年
梁漱溟从二十多岁就吃素,坚持素食七十余年。他平时用餐,除鸡蛋、牛奶外,其它荤腥一律不沾;但并未出现营养不足的问题。三十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