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出去。我认为,有许多人把我们时代这个新生的事物看做一种从现代思想海洋中生长起来的妖怪,其目的就是吞没艺术之神安德洛墨达。有那么一位柏修斯,脚穿促使作家文思敏捷的鞋子,头戴编辑文章的隐形帽,也许还有一个会诅咒人的女妖美杜莎之头,他面对着蛇发女怪美杜莎的咒骂,不时地表示要随时与科学的毒龙决一雌雄。先生,我希望柏修斯三思而行。首先,为他自己起见,因为那玩意儿是硬的,下巴骨又厉害。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它已经显示出具有极大的能力去赢得胜利,并扫荡其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其二,为了公正起见,我向你们保证,从我自己拥有的知识角度看,如果你不去惹它,它是一种很有礼貌和温和的妖怪。至于艺术之神安德洛墨达,科学对这位女士非常尊敬,只希望看到她愉快地安居下来,每年生育一群像我们在自己周围看到的那样迷人的孩子。
但是,如果撇开比喻,我就不能理解,任何一个具有人类知识的人怎么能够想象科学的成长会以各种方式威胁艺术的发展。如果我的理解不错的话,那末科学和艺术就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感情来表达事物永恒的秩序,另一方面,则以思想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当人们不再爱,也不再恨;当苦难不再引起同情,伟大的业绩不再激动人心;当野百合花不再显得比功成名就的老所罗门装扮得更美;当面对白雪皑皑的高山和深不可测的山谷,敬畏之情完全消失,到那里,科学也许真的会独占整个世界。但是,这倒不是科学这个怪物吞没了艺术,而是因为人类本性的某一面已经死亡,是因为人们已经丧失了古代和现代的品质的一半。
Number:5307
Title:内心的笔记簿
作者:陈傻子
出处《读者》:总第170期
Provenance:美文
Date:1995。3
Nation:
Translator:
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是不真实的,但是,儿童们是真实的。
有一个孩子在市里举办的家庭运动会的发奖仪式后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的爸爸是我妈妈借来的……”原来孩子的爸爸因公牺牲,比赛的“爸爸”是妈妈的同事,也是恋人,运动会期间临时做了几天孩子的“爸爸”。尽管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还是被孩子暴露真相,得到的名次自然取消。
清末诗僧八指头陀有诗云:“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我最爱看孩子们做游戏,认真,投入,绝对遵守规则,不耍赖,不狡辨,一脸汗水,满身尘土,发自内心的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周围。这一切在真假难辨的成人世界里是几乎见不到的。
天下人,孩子最美。每一个成年人谁敢在他们面前说纯洁。
二
我突然想起了我的母亲。
昨天,我在农贸市场买了一只塑料袋,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卖塑料袋的老太颇像我的母亲,圆脸,腰身粗,眼神里充满对命运的忍耐。我已经走过去很远了,但总不安心,脚步被她牵挂着,于是再折回去,停在了她的眼前。我握着这只空塑料袋慢慢回到了家,一路上尽是我的母亲。
我又是许久没给异地的母亲写信了,母亲是最亲爱但又是最被忽视甚至忘记的人。
我书桌的抽屉里珍藏着一件圣物,这就是我母亲的裤腰带。
几年前,我探亲期满返回无锡的时候,母亲送我到车站。在车站,我的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到发车时间,我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这根裤腰带,替我把断了的带子紧紧系牢。由于心里急,又要用力,她脸都胀红了─一种震撼天下男子的红,像要把心吐给我一样。
我问她:“你怎么回家呢?”
她说:“不要紧,慢慢地走。”
我不知道我母亲没有裤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但我知道,从此我穷尽天下的财富也不能回报母亲这根裤带的恩情。
有母亲在,胸膛里就跳动着两颗心;有母亲在,天空的月亮总是两轮。可做儿女的不经意就轻忘了母亲,犹如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皮肤,流血了,疼痛了,才又会想起它。
我的母亲,今天我不读书,不读报,不关心其他事情,我,只想你。
三
读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七卷本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我自认为在这两年里我完成的一件大事,是我对自己的挑战,是对整个社会忽然间物质财富高于一切的坚决拒绝,我用这七卷书在我与金钱之间砌了一堵厚厚的墙。
我常说,现在是读不进大书也写不出大书的年代。每天清晨有多少双眼睛睁开,有多少人意识苏醒过来,便有多少个钱的世界涌现。
普鲁斯特从35岁起,到51岁去世,终年生活在一间窗帘垂挂的房间里,他用16年的漫长时间写出的这部杰作,我只用两年时间就全部读完,就踏遍他的内心,走过他的一生。我庆幸,如果不是世道如此变化,我还下不了决心去读这部巨著。
在阅读过程中,我常有写读书笔记这一类的念头,但终究未写。在生活中,我们不是常有愈是深爱的、宝贵的,愈不敢说、不敢碰这样的事吗?
普鲁斯特说:“人们敲遍所有的门,一无所获。唯一那扇通向目标的门,人们找了100遍也没有找到,却在不经意中碰上了,于是它就自动开启……”而忙于享受生之乐趣的人们,一个个放弃了寻找,他们有他们的福;我依然在一扇门一扇门地敲下去,我有我的福。
Number:5308
Title:快乐
作者:雷达
出处《读者》:总第170期
Provenance:都市
Date:1995。3
Nation:
Translator:
我曾一直不明白,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在《愚颂》中的一段话,何以不断地被人引用:“如果一块石头掉到你的头上,你一定会感到疼痛,但是,羞愧、耻辱和诅咒只是在你感觉到它们的时候,才会感到它们存在。只要你不去注意它们,它们不会打搅你的。只要你能自我赞美,又何必害怕世人的讥讽嘲笑?愚蠢是打开快乐之门的唯一钥匙。
我起先以为,这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或者驼鸟策略。但后来渐渐有些明白,这是在赞颂人的理性力量,所谓愚蠢,乃正话反说。它要说的是,只有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有主观自觉和反思能力,能发现和识别自身与自然的异同,有决定自己幸福的能力。人的快乐与否主要不在外物,而在人自身。亚里士多德有言:快乐即自足。”大意近之。
你走在大街上,或独处一室,忽然想起不平之事,可恼之人,不由忿火中烧。你在想象中与之争辩,激烈时甚至幻想挥出老拳,其时,月朗风清,四野岑寂,世界一点也未察觉你的沸腾,对你不理不睬;同样,你忽然想起快意之事,高兴得合不拢嘴,走路也在喃喃自语,其时,车如流水马如龙,世界也未察觉你的亢奋,也对你不理不睬。可是,前一种愤怒使你自伤,后一种愉悦使你舒畅,该怎样选择呢?
时间是最具魔力的涂改液。愤怒之后,便是一点点的化解,旋即被新的情绪取代,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愤怒中;焦虑至极,便是一点点的遗忘,发现等待你的并非焦虑中想象的情景,人永远不可能预知某日某时你的情绪是什么。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要愤怒、焦虑?
感觉和观念是永远拆不开的连体兄弟,感觉在先,观念在后,但观念又不时干扰感觉,感觉也会诱发新的观念。倘若专想不平、不快、不幸的事,死钻牛角尖,最后你会大哭,以为世界的不平全降到你的头顶;相反,还是这个人,还在这个地方,还是你拥有的一切,倘若专想快慰之事,知足常乐,自我欣赏,会越想越兴奋,由忍俊不禁到开怀大笑。比如说,一位最成功的作家,要哭也能哭,他会想,这么多年了,还没有写出传世之作,诺贝尔奖也得不上,真是窝囊废,白活了,于是悲从中来,大哭一场。当然,要笑也能笑,他会想,生而为人,著作等身,比起芸芸众生来,真是风光占尽,贡献卓特,于是喜上心头,哈哈大笑。
所以,伊壁鸠鲁哲学未必没有几分道理,他们认为,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乃是快乐的前提。可惜,人人都觉得自己活得艰难,总在艳羡别人,说:“看,他多么自在”,其实,快乐不在房子多大,级别多高,存款多多,既不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