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娜一个人勇敢地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她苦苦工作,抚养5个儿女成长。在亲友帮助下,两个大孩子都读完了大学。

  秋水伊人,天各一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安娜在期待中煎熬。随着战局的发展,有关郭沫若的消息,却是有如泥牛入海。

  晚年

  战争结束了。安娜恨不得立即领着孩子来中国。不久,当时的中国政府驻日代表团中有一位代表,突然去市川拜访安娜。他带去了郭沫若的信件和一些钱,并且劝她暂时不要到中国来。安娜的决心已下,再不动摇。1946年,她先让大儿子郭和夫、三儿子郭佛生渡海到了已归还中国的台湾。两个儿子很快就在台湾找到了工作。1948年初,安娜匆匆乘上远航训练用的四桅帆船,领着女儿和最小的一个儿子,毅然离开日本去台湾住下,只留下二儿子郭博在日本看守旧宅,准备以后回大陆找郭沫若。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安娜看到台湾势必成为国民党最后一个顽抗堡垒,于是当机立断,让大儿子、三儿子放弃了工作,她又毅然领着子女渡海到了香港。在港他们得到夏衍、林林等同志的帮助,4月和龚澎、白杨等一起奔赴解放区。在烟台下船,最后到了北京。

  在北京南河沿的翠明庄,他们见到成仿吾等郭老过去的朋友。周总理也亲切地会见了他们。后来,由大连大学校长李一氓同志安排,把大儿子郭和夫介绍到大连大学附设的研究所工作。安娜决定随大儿子到大连定居。其他的孩子,都由党和政府做了适当安排。二儿子郭博也由日本来到中国,安排在上海工作。

  光阴荏苒,日月流逝。如今,安娜的孩子们也已儿孙满堂。他们在为新中国恪尽职责的同时,常来到安娜老人身边,共叙天伦之乐。

  (摘自《海燕)1981年第8期,作者文尔,吉明周推荐)

Number:4546

Title:创业奇才正力松太郎

作者:谭晓华

出处《读者》:总第10期

Provenance:《现代化》

Date:1982。3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惊世之才

  在日本,只要是一位政治家,就肯定不会对《读卖新闻》那些锋利深刻的政论漠然视之;只要是一名体育爱好者,就必定熟悉“读卖巨人”棒球队的精湛球艺;《读卖》副刊的时装剪裁和烹调技艺,更是主妇们必读之物。今天,《读卖》的触角就像樱花树根一样,深深植入日本社会和民众的土壤中,对日本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然而在40来年前,《读卖新闻》却是一份濒于破产的小报呢!又是谁使它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的?那就是被称为“惊世之才”的正力松太郎。

  正力松太郎,1885年4月出生在本州岛户山县,是工程师正力小二郎的次子。他有两个兄弟和七个姊妹。他就读于东京大学法律专科,28岁开始做职业侦探。他曾经一举破获著名的“圣经盗窃案”,很快就在东京警界名噪一时。但是好景不长,1924年,内阁倒阁,正力也因此而告别警界。

  一天,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走进这位中年侦探的家。他就是在财界颇有影响的幸政男爵,是来替当时销路只有4万份、濒于破产的《读卖新闻》做说客的。他恳请正力挽救《读卖》。其时,历史最悠久的《每日新闻》也请他出任总经理。但办事果断的正力选择了弱者。

  回生有术

  振兴报业,要紧的是抓住读者。正力以他侦探的犀利目光,透视着大和人的内心深处。对于三教九流的喜怒哀乐,他真是了如指掌。上任后的头一炮,就是面向大众,革新版面。他增加了文教版、体育版、宗教版和广播专刊,开辟赛马专栏、钓鱼专栏以及彩色连环画连载,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一时令报界同人刮目相看。

  待局面打开后,正力又使出第二招,跳出报纸平面的束缚,跃入社会这个广阔空间:举办文物展览会;向订户赠送夏令展览会的免费或减价券;举办围棋赛、棒球赛,不惜巨资邀请世界球星来日本表演;以至组织大名鼎鼎的“读卖巨人”队,成为风靡日本的棒球运动的先驱;他还创办了流动诊所,免费施诊,以扩大《读卖》的影响……

  具有远见卓识的正力,深知大报的信誉决不能仅仅靠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表面活动来维系,因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报纸质量上。他网罗人才,不断提高政论和专栏的水平。他不惜经济损失,带头取消封面广告。他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新闻报道的时间性和客观性。他强调实事求是,并且身体力行,深入现场: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探测三原山火山口,爬下三、四百米深,打破了埃特纳在西西里岛史庄波里火山口的勘察纪录。

  《读卖》销路顿时大增,由4万份一跃升到20万份。1931年,《读卖》的23万份的销数,在《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等大报之后,屈居第五。1937年,便高达88万份,居东京各报之冠。60年代,《读卖》的销路已超过800万份,号称“世界第一大报”。

  比他人努力五倍

  正力以他过人的精力掌管报社的一切,事必躬亲。他一周工作七天,亲自督导营业、编辑、广告、零售、发行、财务,直到白报纸的供应。有一阵,他整夜守在卷筒机旁,嘴唇紧闭,毫无倦色地检查废报纸的数量,采取措施增加了报社5%的收入。他亲自试验过一种油墨,居然降低了40%的印刷费用。他支持和鼓励日本造纸厂生产白报纸,不但使《读卖》比用进口纸的竞争对手《朝日》和《每日》少花了不少钱,而且挽救了沦于厄境的日本纸浆业。

  除夕之夜,在这阖家欢聚、同享天伦之乐的时刻,正力还在报社忙着。他要亲自督察结清全部应收应付的款项。那密密麻麻的枯燥数字,透过正力的眼镜,活起来了。它们从不同的帐簿和报表中跳出来,争先恐后地向正力汇报《读卖》的成绩。看着它们,正力忘记了翘首盼归的妻子和他那可爱的二子一女。直到大年初一凌晨三点,才心满意足地步出《读卖》大门……

  “《读卖新闻》的员工应该比其他企业机构的员工增加努力一倍,而我则要比其他报纸发行人努力五倍。”正力正像一部永远运转良好的大功率发动机,带动《读卖》的各个零部件,夜以继日地转着、转着。

  慧眼识电视

  1948年,有人建议正力去搞电视。他立刻看准了这个机会,申请执照。从电视发射技术上看,那时连先进的美国也才创办伊始。战后的日本,贫穷混乱,投资电视的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正力的要求四方受阻。盟军总部的专家们首先摇头反对。日本国家广播公司跟着鹦鹉学舌:“在五六年时间之内,日本根本不可能创办电视事业。”日本广播会社竟在全国各地张贴标语,对正力横加攻击。正力左推右挡,四出反击。经过四年的周折,正力的申请才获批准。

  1953年,正力的电视台通过一根高达80米的天线开播了。百废待举的日本,有多少人花得起钱买电视呢?要知道在当时的美国,电视业务也是赔本的买卖。正力却出资600万美元筹办电视台。

  正力的电视网与众不同。当时西欧各国的电视网都是700万赫的,正力却采用600万赫的。600万赫的电视网比700万赫的宽得多,收看观众也就多得多。

  为打开市场,他开辟了220处露天电视场,每处可以容纳万人以上。他在各个电视场都装上一台21英寸的电视机,免费供狂热的观众。

  不出六个月,电视声誉大振。目光锐利、行动果断的工商界大亨,马上抓住这一先进的广告宣传工具,将电视台的节目和时间瓜分殆尽。电视的普及,不仅促进了电子工业的蓬勃发展,而且也刺激了整个日本经济。

  1957年,71岁的正力,又雄心勃勃地申请创办日本第一座彩色电视台的执照。日本政府表示怀疑。固执的老人振振有词:“彩色电视的发展,不仅在商业上将受到普遍的欢迎,同时也将提高日本在工业技术方面的声誉。”他一人出资280万美元,从事彩色电视的研究。不出三年,正力的电视台就向全世界宣告:日本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有彩色电视的国家。

  (摘自《现代化》1982年第3期葛霆推荐)

Number:4547

Title:哥本哈根城中的“自由国”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0期

Provenance:西德《明镜》

Date:198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