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人便是天津著名拳师韩慕侠。闻听康泰尔如此嚣张,他偕师父、师兄二人赶赴京城。不料警厅却以“恐伤人命,引起外交”为名,不准比试。一怒之下,韩慕侠便找上门去。

  一见面,韩慕侠说明来意,便定下在客厅交手。谁知过了一会儿,康泰尔又摇着蒲扇似的毛手,叽哩咕噜地说着什么。韩慕侠怕此中有鬼,便问翻译,翻译说:“康泰尔先生嫌你个子矮,一动手,会像摔小鸡子一样摔死你。”韩慕侠当即应道;“你告诉他吧,我打他,就像摔死一只耗子,而且敢跟他订下生死文书!”

  翻译照译后,康泰尔气得七窍生烟,立即立下“生死文书”,搬开桌椅,摆开架式,准备拼命。

  康泰尔说:“你打吧!”

  韩慕侠回答说:“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先动手打人,你先下手吧!”

  康泰尔霍地伸出右手,直奔韩慕侠的咽喉,韩慕侠早看在眼里,几乎是在同一刹那,早将那八卦掌中的挑掌往上一撩。康泰尔一招未着,翻手又来抓韩慕侠的手腕,谁知却正好上当,把个右肋全暴露出来。说时迟,那时快,韩慕侠抓住这一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个搓步,用形意中的虎扑,重如泰山的双掌正击中对方的胃穴上,把个康泰尔打得连连倒退了几步,撞翻了沙发、茶几,像塌下来的半堵墙一样斜倒了下来。同时翻肠倒肚,把吃下的晚饭也一古脑儿吐了个满地。

  韩慕侠说:“我这只算赢了你1块金牌,你起来,咱们再连打10次!”

  康泰尔躺在那里,只剩下喘气的力气。

  11面金牌

  第二天是康泰尔摆擂的最后一天,中山公园的五色土前,人山人海。康泰尔叫翻译先到擂台上,用望远镜四处巡看。韩慕侠知道他是在找自己,就背过了脸去。康泰尔还以为韩慕侠没有来,就跳到台中又耀武扬威起来。

  正当康泰尔得意洋洋的时候,韩慕侠一个旱地拔松,窜到台上,大喝一声:“康泰尔,我已候多时了!来,再较量10次!”

  康泰尔一见是韩慕侠,早吓得目瞪口呆,筋酥骨软,连忙摆着一双毛手说:“不比了,不比了,服了,服了!”回头将11面金牌乖乖捧出,当众在一块白绫子上写下了中、俄文对照的字据:

  兹有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周游世界46国,进行武术表演大会,未遇劲敌,凯旋而归。路过中国,在北京中央公园五色土进行武技表演。今与中国武术名家韩先生慕侠较技,甘拜下风,谨将金牌11面,赠与韩先生慕侠惠存。口说无凭,立此为证。

  康泰尔(俄文签字)、韩慕侠(中文签字)

  顿时台下一片欢呼声。人们簇拥着这位英雄,争相照相,直到出了公园,还不肯散去。

  凛然正气

  韩慕侠返津后,把10枚小金牌分赠给了天津各武术馆,自己只留下了为这次角技特制的那块大的。接着,又着手成立了“韩慕侠武术专馆”,任过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还亲自为他题写了“武术专馆”的匾额。

  韩小侠怀着十分亲切的感情,回忆了周总理在武术馆的一些生活。她说:“那时候,我只有5岁,管总理叫周师哥。总理非常喜欢我,每次来都抱我、举我,一边举一边说:‘我长劲,你长个!’所以我最愿意周总理来。”

  “还有一次过年,我的师大爷刘金清被要帐的踢破了门槛,觉得实在混不下去了,要去上吊。父亲知道后,当即要取下我手上的镯子给师大爷去当。我不懂事,又哭又闹,就是不摘。这时总理过来问我,‘你爱不爱练武术呀?”我说:“爱练!’总理说:‘练武术就不能带镯子,带镯子就没法练武术呀!’我这才把镯子摘了下来。”

  正当韩慕侠的武术专馆名声大震的时候,一个大军阀慕名请他去教武术,答应每月给大洋200元。但不得再教别人。韩慕侠十分气愤,不去又怕惹不起,便有意从房上跳下,摔伤了手腕和胯骨,并有意把手腕接歪,自称再不能教武术了,从此收了“武术专馆”,靠摆烟摊和针灸度日。1947年在清贫的生活中,一场痢疾夺去了他的生命。

  60多年过去了,韩慕侠为国争光的侠骨丹心和凛然正气,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原载《北京体育》)1982年第1期)

Number:4545

Title:记安娜

作者:文尔

出处《读者》:总第10期

Provenance:《海燕》

Date:1981。8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大连市区西南角的一幢日式住宅里。床上,静静地躺着一位纤弱的老奶奶。她满头银发、双颊瘦削、身材修长,神色坚毅而安详。深秋了,她照例又该到南方过冬。次子在上海工作,国家在上海大厦专为她拨出了一套房间。待到春暖花开,她再回到大连长子的身边。

  这位比我们这个世纪还提早6年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上的老人,名叫安娜。她是我国已故的大文学家郭沫若的结发妻子。

  二十年

  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冈山的第六高等学校读完一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正在东京京桥医院服务的安娜。年底,他们便在冈山同居。从此,他俩共同生活了二十年,养育了四男一女。

  1917年12月,安娜生下第一个儿子郭和夫。虽然安娜和郭沫若的家庭出身并非微贱,奈何都与家庭断绝往来,自身一文不名,只能靠郭沫若每月领得的32圆官费助学金度日,生活上捉襟见肘的窘况可想而知。安娜以极其勤劳和节俭的主妇姿态操持家务,一方面抚养孩子,一方面侍候丈夫读书。1920年3月,二儿子郭博出世。

  1921年春,为开拓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郭沫若和成仿吾一起由日本回上海。这是他们共同生活4年之后的第一次离别。动身的头一天晚上,他们的住处又被房主撵了。到哪里去租新房?谁来搬家?面对这一大堆难题,安娜安慰和鼓励说:“我们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只希望你回国去努力,有了职业时,我们便回来跟你。”

  3个月后,郭沫若回到日本。1923年初,三子刚刚诞生,安娜随丈夫来到了中国。经济拮据,语言不通,孩子闹病,不到一年,安娜怏怏不快地返回了日本。

  1924年,郭沫若到日本居住了半年,携全家回到了上海。次年,安娜做了第四个孩子的母亲。郭沫若参加北伐战争,从广州一直行军到武汉;后来蒋介石叛变革命,他又折回头来参加了周恩来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再度奔赴广东。跟随着丈夫的跋涉,安娜和孩子们由上海而广州,由广州而武汉,最后在武汉又和郭沫若分手,顺长江乘船而下,独自领着孩子回到上海。长期颠沛流离,生计难以维持,他们决计去苏联。行前,郭沫若突发重病,生命垂危;但在医生和安娜的精心治疗护理下,竟奇迹般地战胜了死神。这时的安娜,可谓集万事于一身:既得照顾病人,料理家政,又得筹措生活经费,抚育孩子。在这百忙与困窘之中,安娜还上书店去,为郭沫若买《资本论》和《哲学的贫困》等书,供他阅读。

  1928年,全家再次回到日本。从此共同度过了较为安定的10年生活。

  告别

  1937年夏天,“七七”抗战爆发。经过十几天的苦虑和秘密筹划,郭沫若决定回国。但这时全家离开日本已经不可能,他只能只身出走。临行的头几天,安娜和两个大一些的孩子已经有所察觉,当然并不确切地知道出走的日期。

  7月25日晨4时半,郭沫若起了床,将寝衣换上单和服。这时已把安娜扰醒。安娜打开电灯,依在枕上看书。郭沫若走进书房,为安娜和孩子们写好留白,又返回寝室。见孩子们安熟地纵横睡着,不禁淌下了眼泪。然后,他揭开蚊帐,在安娜额上亲了一吻,作为诀别之礼。安娜的眼睛却没有离开书卷。

  早晨,孩子们起来之后,发现爸爸没有了。他们问妈妈。安娜只是镇静地说了一句简单的话:

  “爸爸走了。”

  过了几天,日本政府当局接到谍报,立即将安娜拘留。在20天的扣押中,残暴的警察用击剑用的竹刀抽她,用魔手死劲地薅她的头发,使她痛得难受,但她情神上镇定而坚强。回到家里,她就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叙述了这一切。郭沫若见后大恸,立即赋七律一首,慨叹着:“两全家国殊难事,此恨将教万世绵。”

  安娜一个人勇敢地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她苦苦工作,抚养5个儿女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