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红军。

  一尘不染

  他曾在好几个使馆工作,开始都曾给他派公务员,但他坚决不要。他爱人生病时,就自己拖地、洗衣、打开水。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一些使馆在伙食标准内,给他另外准备一点清淡的菜,但他都一一谢绝,一直和大家一样在食堂就餐,一起排队端菜盛饭。有时遇到他不能吃的菜,就吃咸菜。

  有一次,他离任回国,途经莫斯科,因过路人员多,他告诫随行同志不要因游览向使馆要车,以免给使馆添麻烦。他以身作则每天在房内看书。饭后还到厨房去帮助洗碗、干活,使馆的厨师还以为他是同行(厨师)呢!

  体贴同志

  他非常关心体贴同志,没有架子。使馆的一位司机父母病故,经济困难,他悄悄托人寄去1百元。这位司机的爱人以为是外交部给的补助费,给部里写了感谢信。在一个使馆工作时,得悉原驻使馆一位司机病故,家里孩子多,他就给这位同志的家属寄去了几百元钱。这样的事很多。

  不搞特殊

  有一次,他回国参加人代会。他的夫人因病要求一起回国治病,他不同意,后来使馆领导讨论同意他夫人回国治病。他提出他夫人因私事回国,往返路费应由本人负担,不得报销。经有关同志多次做工作,他仍坚持由他夫人付了普通舱机票费。1976年他回国述职,因身体不好,拟在国内检查治疗。当时正组织大使学习。他在学习结束后才去医院检查,为了按时返馆,他不等看检查结果,就先动身出国,让以后再把结果告诉他。

  严父良师

  他一直到39岁才有第一个孩子,当然很喜欢自己的小孩。但他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他从来不设法为儿女安排一个舒适的工作,更没有送子女出国的打算。

  小儿子从部队复员后,想从事历史研究,准备找爸爸的老同学指导学历史。他出国前却对老同学说:“我走后,小儿子可能来找你谈学历史,你不要教他,他研究历史没有基础。他应该脚踏实地找一个工作做。”后来小儿子就当了校对。一年后,小儿子经过努力学习,考取了大学。

  大女儿要结婚了,他也没有从国外给她带回什么礼品。他送给新女婿的礼物是一支钢笔。可是,当大女儿写信要求爸爸在国外买一本《超声诊断学》,以便学习使用时,他很快设法买了给孩子,虽然书的价格并不低于一台立体声录音机。

  读者的反映

  “近三十年来,他经常出入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场所,但中国人的浩然正气始终在他身上闪烁着光芒。他曾说:‘只要我们穿上中山装,像高粱秆那样一竖,外国人就知道咱们是中国人,就不敢小看咱们。’”

  “我们为党有这样的好同志,人民有这样的好干部而自豪。”

  “那些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不择手段,触犯党纪国法、丧失民族气节的人,面对这位同志难道不应该感到惭愧吗?”

  (本刊据1981年2月20日、3月15日《人民日报》摘编)

Number:4299

Title:达式常的烦恼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期

Provenance:青年一代

Date:1981。2

Nation:

Translator:

  荣誉,能使人自豪,但有时也给人带来烦恼。名演员达式常和他的妻子王文皓添女得福,分到了一间比原来6。8平方米大些的新房,这是喜事,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周围居民出于好奇,一听达式常搬来住了,便纷纷前来,争看“林育生”(达在《年轻的一代》中扮演的主角)。

  看看倒也罢了,有些青年人,也实在有些过分。有一次,老达赴外地拍外景去了,就他妻子和秧秧母女俩在家里。忽然,“砰”地一声门被踢开,几位素不相识的青年破门而入,嘴里叼着香烟,东张张,西望望,吓得秧秧直哭。王文皓赶忙问他们找谁,有什么事?来人说:“不找谁,也没事,随便看看、玩玩。”还有一个夏晚,老达也不在家,王文皓在床边哄秧秧入睡,又是“砰”地一声,她回头一看,进来了十来个年轻人,有小伙子,也有姑娘,一面看,一面指指点点,把一只花瓶也打碎了。他们在那里住了5年,这类事情碰到可不少。

  在家里不安宁,上街也有难处。带孩子上公园玩玩,上大街走走,谁愿意去都能去,可是达式常却不能。女儿长得这么大了,到底去过几次公园,手指头也扳得出来。有时孩子闹得厉害,实在憋不住了,达式常下个决心,还得打扮一番,或者戴上墨镜,或者戴上大口罩,可还是常常给认了出来。

  那是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之夜,小秧秧闹着要去市中心看焰火。达式常与妻子商量,就带孩子去看一次吧。当达式常看完焰火,戴上大口罩,刚走上街头的时候,只听得两位青年一声喊:“看,达式常来了。”话刚落声,人流像潮水般地涌了过来,里三层,外三层,把达式常夫妻与小女儿围个水泄不通。有的问达式常最近在拍什么电影,有的问他每月工资多少,你一言,我一语,弄得达式常窘极了。幸好治安巡逻车经过,达式常请求。“保护”。执勤人员调动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一辆吉普车“开道”,达式常夫妇三人才被“救”了出来。等达式常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半夜了。

    “每当你们碰上这样的事情,心里一定很恼火吧!”听了达式常的这番苦衷,我禁不住问道。

  “怎么说呢?还是一分为二吧!”达式常说:“有些群众,特别是一些青年想看我们,希望了解我们,这说明我们的艺术成果得到了群众的承认,赢得社会的广泛关心,作为一个电影演员、一个艺术工作者,应该把这看做是对自己的鼓励。有些青年出于好奇心,老爱问这那,家里有没有保姆,有没有彩色电视机,等等,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要借此机会告诉这些青年朋友,我们家的物质生活比15年前结婚的时候已大有改善,也增添了一些家具用品,但还是发展中家庭,和许多普通家庭是一样的。

  “当然,也有些青年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见到我们就围观,他们似乎很热闹,很好玩,但是却限制了我们的行动,影响了我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给我们增加了沉重的思想负担。所以,尽管我在银幕上经常与观众见面,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倒有点‘害怕’观众。”关于这一点,王文皓似乎说得更坦率些:“我们家由于出了老达这个‘名人’就失去了许多生活乐趣,甚至失去了行动自由。”

  是啊,“自由”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自由自在”地围观一个人(不论是“名人”还是外国人)的时候,又可曾想到,他(她)现在自由不自由?他(她)这时的心情是愉快还是烦恼?……

  (原载《青年一代》1981年第2期,作者杨仁杰)

Number:4300

Title:活人丧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期

Provenance:山西日报

Date:1981。4。27

Nation:

Translator:

  葬礼,无疑是为悼念和安葬死人而举办的仪式。可是,最近在山西寿阳县平舒公社西郭义大队,竟出了一件人还活着就兴师动众、大办丧事的怪事。

     顾虑后事  引出怪事

  这件轰动乡里事件的当事人叫张文礼,是西郭义大队社员,今年83岁,无儿无女,孤独一人。20年前,张文礼写纸立约,将老伴的外甥祁朴成过继为子,原指望能“继门庭,续香烟,老来有靠”,谁知外甥当时年已30,又在外工作多年,过继之后,既不同意改姓,又不尽赡养义务。老汉几次与外甥争辩,请村干部调解,均无效果。老汉于是耽心百年之后无人给自己料理后事,一怒之下,决心在生前就举办葬礼,“活着发落”自己。

     求亲告友 操办“丧事”

  张文礼老汉拿定主意后,就将自己的半所住宅卖了1;600元,邀请街坊邻里、三亲六友,前来操办这桩“丧事”。他们首先确定今年4月2日(清明节前3天)为“葬礼”日期,随后一面派人四处给亲友“报丧”,一面采购东西,买回200斤重的大肥猪1口,高价白面4袋,大米20余斤,各种鲜菜佐料等样样俱全,还拿出多年积攒的百十斤黄米、几十斤青豆。并请来画匠制作纸扎,雇了吹鼓手,就连一些队干部也出动帮忙,准备将这不是葬礼的“葬礼”热热闹闹,大办一番。

  封建迷信 害人非浅

    4月2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