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诉冤曲李凌上书中央领导

  辨是非两部决定彻底平反

  又是19年过去了,中国历史出现了伟大的转折,这个转折使人们有可能大胆提出为马思聪平反的问题了。

  1982年,中央乐团的李凌同志曾上书邓小平、胡耀邦同志,申诉马先生之冤。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切,指示:“可以欢迎他回来看看。”有关部门筹足了经费,但因某种困难未能落实。

  1984年10月、11月,北京市委教育口整党办公室检查核实三种人小组的同志到中央音乐学院听取汇报。当听到马思聪先生的问题时,当即指出:学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应当包括马思聪。

  中央音乐学院院党委立刻成立了调查小组,详尽调查了马思聪先生解放前后的政治表现,以及文革中所受迫害的真情。认为马先生离国出走是由于“左”倾思想路线的严重迫害,是不得已采取的行动,不是叛国投敌,他们将平反结论意见送交公安部、文化部。

  1984年12月30日,公安部回复:“……1967年5月由公安机关对马思聪先生立案审查是康生、谢富治决定的。原认定马为‘叛国投敌分子’是错误的,应予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文化部党组会议专门讨论了马思聪的问题。1985年1月25日,下发《为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马思聪先生彻底平反的通知》:“……我部经讨论赞成公安部的决定。现将这一决定正式通知马思聪先生及他的家属,并请有关单位立即着手落实有关平反的各项规定。”

  1985年3月5日,中央音乐学院在全院大会上宣布了为马先生平反的决定,师生员工认为早应如此。决定彻底否定了“叛国投敌”这一案件,在政治上为马先生恢复名誉,撤销对马思聪作品演出和作为教材的禁令;退赔抄家财物,补发“文革”中应补的工资;在适当报刊上发表为马先生平反的消息或报道,消除社会影响;邀请马先生回国观光访问,欢迎他回来定居。音乐学院还准备在4月份举办马思聪作品音乐会。

  游子将作归来赋

  桃花结实会有时

  春节前,学院将平反通知寄给马先生。春节初度,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与远在美国费城的马先生通了电话,向老院长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向其家里亲人逐一问好。马老也问候了音乐界、文艺界的同辈和老相识。

  国内有的报刊派记者到美国费城马老的家中探望,看到今年已经73岁的马老精神极好,夫人、孩子也很好。马思聪先生慨叹“苏武牧羊19年”,他离开祖国也已经有19年了,很想念故土,说适当时候要回国看看,也许还开音乐会呢!

  是的,人们并没有忘记,30多年前,马思聪先生曾对去他家拜访的客人说过,他打算走遍祖国大地,用自己的音乐才能为人民服务。那时,他家里种了一棵桃树,结满了桃子,他不许孩子们碰它们,说:“等到桃子在树上熟透了,要约一些朋友来开一个蟠桃会。”这一晃多少年过去了。马先生心愿尚未偿清。好在祖国大地已重现了民主和团结的春光,人们期待着,并相信“蟠桃会”已指日可望……

Number:3608

Title:记蒋碧薇事

作者:张茜茜

出处《读者》:总第48期

Provenance:团结报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在大陆,人们都知道徐悲鸿的妻子是廖静文。在台湾,大家却晓得蒋碧薇是徐先生的元配夫人,而静文则是后来的“第二个春天”。

  当年,蒋碧薇为徐悲鸿而离家私奔,闹成一桩很大的社会新闻。蒋家原籍是江苏宜兴县,在当地是个颇有声望的大户人家。蒋家小姐跟着一个穷书生出走,这在六十多年前封建思想弥漫着的旧社会当中,可真算个“事件”呢。蒋碧薇为了追求爱情,决然抛弃富家小姐的生活,和徐悲鸿双双到法国去苦读。徐攻美术,蒋学音乐。二人彼此尊敬,互相鼓励,在艺术的道路上奔驰前进,当时在留法同学中不知引得多少人羡慕。二人也着实尝过一段甜蜜的生活。

  徐蒋当初的恋爱,原是一见钟情的。在法国相处一段时间后,即发现彼此性格间的差距。加上后来徐悲鸿与“高足”孙多慈发生了热恋,这就形成徐蒋夫妇之间的导火线。虽经朋友们居间不断劝解,也无法弥补与日俱增的裂痕,终于走上了离婚的道路。二人以非常的“君子风度”签字离了婚。离婚后的蒋碧薇带着一儿一女走出了徐家。1948年,蒋碧薇去了台湾,徐悲鸿和孩子们都留在大陆。直到前几年,儿子徐柏扬才来到香港。

  蒋碧薇到台湾后,身边一直有人照顾着。那人是谁呢?就是张道藩。张同蒋徐都是在法国一起半工半读的苦学生。张是贵州人。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贫家子弟能留洋求学的,都很不简单。张道藩那时也是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他回国后,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当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最后做到“立法院院长”。虽然大家都知道蒋与张同居度日,可是蒋从不以张太太的名义作任何活动。张道藩确是真情实意千方百计追求蒋碧薇的,也赢得了蒋对他的相应的爱情。可是二人始终没有办结婚手续,原因是张还有个法国妻子在巴黎,没有就离婚条件办妥签字。蒋碧薇就这样委屈求全地过着,从无半句怨言,一直默默地过了三十来个寒暑,直到张道藩逝去前一年才分开。那一年,张的名分上的法国妻子忽然来到台湾找张“院长”了,夫妻相见之下,当然吵得很厉害。张道藩提议签字离婚,法国夫人却说得好:“你不爱我,是你的事;我爱你,难道犯法吗?如今我老了,你使我痛苦多年,我也不让你好受,这一生休想我签字离婚。”法国太太还很懂中国的作风,跑到蒋介石先生官邸去告状,请“总统”主持公道。不然的话,她就向新闻界特别是西方记者陈说一切。张道藩无话可说名誉、地位、前途最重要嘛只好屈服下来,回到法国太太的怀抱。蒋碧薇这方面呢,不用说,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度的损害。三十年来的烦恼、痛苦夹杂着甜蜜的生活,许许多多、星星点点、各种各样的回忆,这时候,象是一场梦醒过来了!

  记得有一年,立秋的一天,蒋碧薇邀请我陪她上阳明山去玩。我知道她心情不好,很烦、很苦恼,便劝她说:“男女之间的‘情’就好比手指上初期的癌肿,不下决心割掉,最后会延到全身,连命都难保。”那次我们聊了很多知心话。过了几天,她又打电话告诉我说她要写自传。难得的是,凡徐张两公几十年来写给她的书信,即使一张小纸条,她都保存着,正好作为自传的材料。那次通电话后,我去了日本。翌年春天我再到台北的时候,蒋的著作已出版了。书名就叫《蒋碧薇回忆录》,分上下两部:上部写的是与徐悲鸿的“半生缘”;下部写的是同张道藩的“交响曲”。轰动一时,成为台湾的畅销书。

  说来也巧,这部书出版之日,正是张道藩生病进住医院之时,于是台湾社会的攸攸之口便说张是因蒋的自传而气病的。不久,张道藩病情急剧恶化而溘然长逝,好事多嘴的闲人就更说,蒋碧薇的回忆录是张道藩的催命符。我却真替她叫屈呢。

  蒋碧薇性格刚强,朋友们都很欣赏她,因她曾在复旦大学教过书,所以大家都尊称她一声“蒋先生”。听说前几年她已去世了,遗下了徐悲鸿的多幅名画和张道藩的一些著作及书籍,全都捐给了台湾的历史博物馆。时光如驶,蒋碧薇逝后,当已墓有宿草了。我现在挥笔写她的一些往事,也不免“感慨系之”啊!

Number:3609

Title:别了,我的布蓓蕾

作者:阿兰·德隆

出处《读者》:总第48期

Provenance:报告文学

Date:1985。2

Nation:法国

Translator:傅京起

  罗米·施奈德和阿兰·德隆是两位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法国著名影星。前者曾在《老枪》中扮演医生的妻子,后者则是家喻户晓的“好汉佐罗”,并在《黑郁金香》中一人兼饰性格迥然不同的兄弟二人。1984年5月29日,罗米猝然去世。作为生前友好,德隆赶来向她诀别,在悼词中,德隆谈到罗米的一生,她的为人和她的死因,并回忆了他们一起度过的日子。

  我凝视着你那长眠不醒的面容。我就在你的身边,你的床头。你身着一件黑红相间的长裙,上衣还绣着花。我觉得这好象是花,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