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到达所住的农舍时,听见母亲尤拉和两个婴儿弟弟毕来及包贝都在大哭。他们17岁的大姐伊娃在尖声大叫。几个穿黑衣服的男人在他们的面前出现。法官荷马·雷朋冷着脸,告诉孩子们说要送他们到孤儿院去。尤拉哭得死去活来,她和7个较小的孩子被驱上几辆黑色的汽车,绝尘而去。

  那天是1934年9月5日华特斯一家人坚毅地接受50年噩梦考验之始。

  父亲乔治·华特斯于半小时后回到家里。伊娃和班对他哭诉经过之后,乔治立即步行8公里到班顿市法院,姐弟二人也跟了他去。

  华特斯和他妻家有多年宿仇。不久前,尤拉曾因精神抑郁症短暂住院,她的两个弟兄认为报仇的机会来了,于是邀法官雷朋介入。

  华特斯到了法院,只见雷朋和一群人正在前面坐着。雷朋告诉他说,“已安排”尤拉和孩子们过夜,明天早晨尤拉就会被送往一所州立精神病院,孩子们则会安置在一所孤儿院里。

  “你不能把我的孩子夺走!”华特斯叫道,“谁这样做,我就杀了他!”

  几个坐着的男人站了起来,把华特斯掀倒在地,铐了他的双手。华特斯从不饮酒,可是他们却以“在公众场所酗酒”罪将他拘留。

  第二天早晨,那7个孩子和母亲被带到了法院广场。费伊和杰绨获释,但是5个小的孩子则被送往9小时路程外路易斯维尔市肯塔基儿童育养院。“把婴儿抱过来。”雷朋下令。法警把9个月的毕来从他母亲怀中夺过。“母亲从此就精神错乱了。”伊娃回忆到。

  乔治·华特斯戴着手铐脚镣,面色惨白地在法院看着这场梦魇似的演出。他知道他在法律上无可奈何;在班顿,法官说的话就是法律。

  伊娃奉命随同前往,帮助将毕来安顿在育养院。班、杰绨和费伊陪同忧伤的父亲回家。

  次日,伊娃从路易斯维尔回来。她说毕来(尚未断奶)因吃了奶瓶中的酸腐牛奶,病得很厉害。另外几个孩子都在育养院里大哭,抗拒院里的监护员。

  那天晚上,伊娃和弟妹写信给育养院的弟妹道:“我们会尽快把你们接回来。”他们写了无数次这样的信,有时没有回音,有时收到的回信叫他们永远不要再写。

  最后,华特斯和他剩下的4个孩子决定到育养院去。他们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变卖,买了纸板衣箱,又买了一辆旧汽车。

  1935年1月5日,他们到达路易斯维尔。在育养院外,他们看到带刺铁丝网的围墙,不禁为之战栗。他们相偕走了进去。

  “我们是来接我的小孩子的。”乔治·华特斯说道,“这是一场大误会。”

  但是他们告诉他,孩子们早已安置在别的家庭里了。他进一步打听,官员们说事属机密,并命令他离开。

  华特斯发誓永不放弃寻找他的儿女,伊娃、班、费伊和杰绨也拉着手说了同样的誓言。

  二

  他们虽然痛恨这个城市,但还是决定住下。乔治、伊娃和班都找到了零工,费伊和杰绨则进了学校。得闲时他们就去育养院探问。

  有一天,一位官员对伊娃和费伊承认莱拉还在院中,而且姐妹们还得到了短暂的会晤。莱拉神色惶惑畏怯。“你们能带我出去么?”她问道。两天后,育养院告诉她们说,莱拉已被送往一个人家寄养。

  1936年3月,莱拉有封信寄到家里,说她住在150公里以外,恐惧,想家。华特斯致函她的收养人。“我恳求你让我把我们的孩子接回来,可以吗?”5月,莱拉于啼笑中重新回到家里。

  同时,华特斯怒拒育养院的要求,不肯在下落不明的4个孩子中的3个的寄养文件上签字。这要求至少表示勒洛、玛丽·周和包贝还活着。但是院方不愿谈到那个婴儿。

  华特斯越来越痛恨。他的妻子于周末从州立精神病院回家时,沿途还向过路的车辆和行人询问:“我的孩子在哪里?你们看见我的可爱的孩子们吗?”杰绨已经长大成人,他听到母亲这样问,不禁泪如雨下。

  三

  美国从30年代经济大萧条苏醒后,又涉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时伊娃已结婚,有了家庭,住在路易斯维尔。她仍不断向育养院的办事人员交涉。费伊也结了婚,正在护士学校就读。她也常写措辞严厉的信去。班是军人,驻在加州,将休假时间大部分用于远在4千公里外的马歇尔村法院,翻阅档案,会晤1934年班顿惨案的见证人,并要求官方调查。

  后来,加州的班收到了一封没有回信地址的信。里面有一张照片,照的是一个愁眉苦脸的孩子,背面写着姓名:吉姆·克娄。班看了不禁发抖,他认出那是勒洛。

  这封信里没有进一步的消息。班细看照片,只见勒洛身后是铁丝网的围墙和工业厂房。较近处是一些山核桃树。他在班顿见过这种树。

  班将这照片复制了许多张,分别寄给肯塔基州及邻州所有的警长。数星期后,他得到回音:那些厂房是路易斯维尔福特汽车公司的。班写信给福特的人事处。回信说:威廉·克娄有一个孩子名叫吉姆,威廉曾短期受雇做守卫。他们父子已迁往华盛顿州,住址不详。

  班大喜过望,开始写信给华盛顿州所有的警长和学校。后来,他接到一封署名“吉姆·克娄”的信,要他“少管闲事。我和我父亲过得很好。”班受此打击,于是放弃了寻找勒洛的努力。

  几个月后,事情冷淡了。不久,战事也结束了。杰绨和莱拉都结了婚,有了家庭;他们的父亲仍然愤愤不平,已回到肯塔基西部去了。

  费伊和伊娃一直觉得“吉姆·克娄”的那封信不是真的。1948年,她们写了信给育养院,坚持应准许现已年近21岁的勒洛自己决定是否愿与家人接触。育养院同意了,把家人的姓名住址转给了勒洛,这才首次知道家人大部分尚在人间。他写了信给费伊及伊娃。

  勒洛是在6岁时进育养院的,在那里挨打受苦数月后,被转送给一位克娄先生。此人自称是慈善家,其实是个有恋童癖的人。克娄迁往华盛顿州任小学教师的时候,十几岁的勒洛虽然备受肉体与性的虐待,但已经有了坚强的性格与毅力。他父亲给他讲述的圣经故事他记忆犹新,他也不断为失去联络的家人祈祷。多亏费伊和伊娃,他终于得以和同胞团聚。

  四

  1950年,这一家人又对州政府发动投函攻势。但是,他们请教过的律师全部表示没有什么希望。对被收养儿童资料保密的法律是很严的;儿童的新生活和新身份,是必须受“保护”的。

  1957年10月,尤拉·华特斯去世了,但她临死还在问:“我的孩子在哪里?”班给州长写信,要求采取行动。费伊写信给育养院,指出这时包贝已经成年。

  两星期后,一个高个子金发蓝眼的男人敲费伊的门。“我是包贝,你的弟弟。”他一面说,一面举起一束信。

  这些信当中,最早的是在1935年写的,包括了他的兄姐们寄到育养院的信。他的家人发动新的投函攻势之后,育养院把信转寄给包贝的义父母。他和勒洛一样,在14岁为人收养时无人曾签署同意书。他也和勒洛一样,从未忘记他的真实身份

  班从加州飞了回来,他和杰绨与包贝祈祷父亲的目的早日实现。

  “还差两人”。杰绨说。

  几个月以后,班收到小妹妹玛丽·周的信她这时已改名为周·安。多年以来,她一直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而且还记得她一家人离散的惨状。但是为了不使她的慈爱的义父母难过,她一直隐忍不说。但后来,她的义父母收到肯塔基州长办公室的一封信,说华特斯家可能会控告育养院。国为法院并无收养记录,所以周·安的收养有问题。

  为了寻求更多资料,周·安向人事资料室查询。结果,她发现了一包信件,一共有几百封,都是她的兄姐写的。周·安这时是一位护士,且已结婚并做了母亲,她知道了自己原来被家人追寻了一辈子。

  在1958年7月4日,周·安被迎回家。但是还有一个兄弟不知下落。班这时已是洛杉矶一位建筑监督,而且已有了6个孩子,他对周·安说:“只要能够在父亲过世前把毕来送到他跟前,我愿减寿10年。”

  寻找毕来已成为班念念不忘的一件事。

  1977年7月16日华特斯去世,享年83岁。他的9个孩子当中,8个参加了他的葬礼。“爸爸应该再多一个人送葬。”班对弟妹们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