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曾经给战略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他说:“一个战略是一种行
动,它能以对一个人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来影响其他人的选择,影响其他人对这个人行动的预
期。采取这样的行动,一个人在限制了自己行为的同时,也限制了竞争对手的行为。”
可怜的大猪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
板的另一端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会有机会抢先吃
到落下来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
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
小猪会选择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
之间。在这个例子中,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去踩踏板总比踩踏板好。然而,对于大猪
而言,明知小猪不会去踩踏板,但是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
在许多行业中,大企业相当于大猪,中小企业相当于小猪。按电钮相当于进行技术创新,
所得到的好处就是流出的猪食。大企业生产能力强,资金雄厚,市场营销能力强,因此更加
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推出一种新产品以后可以大量生产,迅速占领市场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而小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等待大企业技术创新之后,跟在大企业之后,抢占市场份额,从这
种创新中获得一点利益。
股市中也是如此,机构投资者往往需要对企业有深入的分析才能进行投资,需要耗费大
量的成本进行行业分析、企业调研、财务分析,但散户投资者却相反,他们没有能力承担炒
作成本,但同时资金量小运用灵活,可以适时选择机会,等着大猪们为自己服务,而操作的
关键是找到有大猪的那个食槽,并等到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形成时再进入。
表面上看来,在这场大猪与小猪的博弈中,小猪似乎占有灵活便捷的优势,大猪则处于
劣势,然而事实并非总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大猪有时候也不甘心总让小猪占了便宜。狡猾的
大猪有时也会利用小猪的心理,而故意诱骗小猪上当,在这一点人类的真实表现要比教科书
写的生动地多。
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控制过这个星球近两个世纪经济命
脉,然而这个家族就曾经做过不太光彩的大猪。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和英普联军在比
利时的滑铁卢进行决战,这场战役的结果,在当时还无人能做出准确的预测。谁如果事先知
道了这个结果,谁就能用情报赚上一大笔钱。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情报组织中有人率先知道了法国战败的消息,他得到的消息比英国政
府还早了几个小时,此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一时间就开始抛售英国政府的债券,这一举动,
立刻传遍了整个伦敦交易所,于是,人们都拼命抛售手里的英国债券,甚至已经顾不上考虑
抛售价格。直到英国债券价格跌到谷底时,罗斯柴尔德家族悄悄买进已经跌入谷底的债券,
那些跟风抛售的人们此刻全都傻了眼,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时,传来了英军大
获全胜的捷报,英国的国债价格也开始直线上涨。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在这几个小时之内,获
利几百万英镑。据说当时,10万英镑就可以修筑一条铁路了。
特别的拍卖(1)
《圣经》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两个女人抱着一个男婴来到所罗门王跟前,要
求他评判到底谁是真的母亲。所罗门王见她们争执不下,便喝令侍卫拿一把剑来,要把孩子
劈成两半,一个母亲一半。这时其中一个女人说:“大王,不要杀死孩子。把孩子给她吧,我
不和她争了”。所罗门王听了却说:“这个女人才是真的母亲,把孩子给她。”
今天的人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所罗门王的策略,或许那个假母亲不够聪明的,如果她和真
母亲说同样的话,所罗门王也会无计可施。随着人们对信息不对称、博弈论认识的深入,经
济学家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本能地会采取撒谎、隐藏或者策略性的行为,做出了一
些本性不愿的事情。
因此,经济学家们认为,比博弈策略更重要的是博弈的机制。什么样的机制能够让人们
说出真话?我们该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结果就是社会的目标?
经济学家们首先在拍卖设计中取得突破,并为机制设计贡献了许多精彩的思想。尽管我
们多次提到拍卖,但这次我们将对拍卖制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到今天为止,我们大致所知道的拍卖机制有四种,除了英国式拍卖、荷兰式拍卖还有两
种拍卖形式:第一价格拍卖:即“密封”拍卖,每个竟拍人将价格写在封闭的信封里或标书
中,其中出价最高的竞拍者将获得商品,并支付标书中的价格。第二价格拍卖,也叫维克瑞
拍卖,同上面的拍卖机制唯一的不同在于,竞拍人只要支付第二高的价格即可。
比如,拍卖凡??高的《向日葵》,让每个竞买者把愿意出的最高价格写在纸上,装入信封
密封,当公布各竞买者的报价时,出价最高的人得到《向日葵》,但只需支付次高价格。看起
来这只是一个微小的改变,但它被证明是理论最优的拍卖机制,因为他会鼓励每个竟拍人都
报出自己的真实出价。
维克瑞拍卖真的能让每个竟拍人说出实话吗?这样的机制真的行吗?有人提出了怀疑。
经济学家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比如说,一个人对该名画的真实估价为10万,如果说实话,
出价10万,而次高报价为9。6万,那么他在买到名画的同时,得到0。4万的净收益;如果他
说谎报价9。5万,则他将不能买到名画,净收益为0;如果他夸大名画价值,报价10。5万,
其结果将有两种:当次高报价仍为9。6万时,他提高报价显得毫无意义;假如次高报价者也
夸大名画价值,报价10。2万,那么他将要损失0。2万元,因为对他而言,效用只有10万元。
这意味着说实话的结果比说谎的结果对自己更有利。
因此,理论上说,按照这种办法,每个人的最优选择便是理智地说实话。
毫无疑问,“威克瑞拍卖”的提出者威廉??维克瑞教授是伟大的经济学家,全世界的拍卖
行更应该记住他,因为他为拍卖理论做出的贡献无人能比。
维克瑞进一步把拍卖理论推广到多人的差别拍卖中,并首次证明了荷式拍卖与第一价格
拍卖是同构的。不仅如此,1976年,维克瑞又把英式拍卖推进了一步,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拍
卖与投标理论。
当然,维克瑞对拍卖市场的研究当然不只是投标、喊价这么简单,而是促进了很多领域
的进展,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信息不对称、机制设计、信用市场等领域的关注,拍卖市场产生
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有了更多得意义。
特别的拍卖(2)
为了表彰维克瑞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的贡献,1996年人们将诺贝尔
经济学奖授予了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可是天妒英才,这位不幸的老人在得奖后的第三
天便离开了我们。
虽然维克瑞已经离开人世,可是关于拍卖的研究并没有结束,事实上,真正的考验才刚
刚开始,因为从拍卖市场出现的同时,共谋、欺诈这些欺骗行为总是挥之不去的。所谓“共
谋”,专业的说法是,在拍卖中,部分或者全部投标者之间互相协调自己的投标行动,以便在
拍卖中获得比各自单独行动时更高的收益的行为。而欺诈就是指竞拍者建立“竞价联盟”以
此联合欺骗行为。美国司法部曾经起诉12名古董交易商,因为他们涉嫌竞价联盟。
众所周知,电磁频谱为世界各国政府所拥有的,并且国际上还有专门的法律来管理各个
国家之间传送的信号,飞机、雷达、通信电台、手机都必须在一定的频谱范围内。可是当英
国政府准备用拍卖的方式出售其某段电磁频谱使用许可证时,就是担心竞拍者的欺骗行为所
以迟迟不敢进行。因为在此前澳大利亚的拍卖会上,竞标者就曾经通过所出价格的最后三位
数字向其他竟标者发出信息,不要为这个地区的频谱使用许可证进行出价,从而达到合谋的
目的。
但是,这一次,英国政府向博弈专家求助,结果,专家们设计的方案没有让骗子们得逞,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