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个人心理上的冲突,选定恰如其分的购买动机战胜内部因素造成的困难,及时
作出购买决定。
(二)执行购买决定阶段
这是购买决定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动,表现为根据既定的购买目标把主体意
识转化为实现购买目的的实际行动。通俗地讲,就是上商店去采办自己计划中需
要的商品,这其间往往有一些障碍需要加以排除。所以,这是消费者意志活动的
中心环节。
(三)体验执行效果阶段
买回商品后,他的意志过程并未结束。通过对商品的使用,他还要体验执行
购买决定的效果。体验阶段,实际上就是对买回家的商品感受满意还是不满意的
问题。一般人们对所购商品都会有一个期望值。完成了一次具体购买过程的消费
者,常常会将购前购后心理作一番比较,若购前期望与购后感受较一致,则会对
商品产生满意感,有时会出现购后感受超过购前期望,就会喜出望外;若购后感
受达不到购前期望的,就会产生挫折感。
概括地说,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是紧密联
系、彼此渗透、相互影响的,是人的统一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对客观世界的正
确认识是人的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动人的认识和意志。
而坚强的意志则能促使人们认识活动的深化,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
识。在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活动的认识、情绪、意志这三个
过程统一协调、互为作用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活动。
第三章 消费者的需要
消费需要是推动消费从而也是决定销售的首要因素。什么是需要?如何激发
消费者的需要?需要的理论与市场营销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论工作者
关心的问题,也是营销服务人员极其关心的问题。
研究消费者的需要是工商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则是工商
企业经营的目标。
第一节 需要的概述
消费者行为的根本原因是需要。需要与刺激都是动机产生的条件,而需要是
最基础的。
一、需要的本质及种类
(一)需要的本质
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机体或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
求在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体验。形成需要必须同时满足两
个条件:一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确有所需;二是个体期望得到这种东西,确有
所求。“人的每一种本质活动的特征、每一种生活本能都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第153 页)消费者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表现为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欲望或愿望。
需要是人活动动机的源泉人们有了某种需要,才为自己提出活动目的,考虑
行为方法,去获得所需要的东西,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需要得到满足,给人
以愉悦的情绪体验,更加焕发新的热情;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焦虑或挫折
感,势必影响活动的效能。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把社会需要转化成为个人的
需要,才能与社会协调一致,如果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处于对立的地位,个人的
行动就可能违反社会要求的准则而同社会发生冲突。
(二)需要的产生
个人需要的产生,即指一个人从无意识的状况到有意识的反映和体验,到需
要的存在。它有赖于个体当时的生理状态、认知水平、社会情境等因素。
1。需要产生的生理状态。一种均衡说认为,有机体生理状态的均衡,是维持
个体生存的必要条件,机体内某种东西缺乏就会破坏均衡,从而使人产生饥饿感、
紧张感,于是出现生理及安全的需要。这种学说可以解释某些低级需要的产生,
但不能解释高级的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
2。需要产生的自然情境和社会因素。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容易诱发产生或增
加已经产生需要的强度。在自然和社会情境中产生需要最强有力的因素是目标对
象。如英雄、模范的形象,可以激起人产生崇高理想的需要与追求等。
3。个人认知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的思想特别是想象和幻想可能使一个
人不断地产生欲望。如果一个人想象自己置身于某一社会情境之中,就可能加强
其在这一方面的欲望。而且,他就会将其中某些欲望付诸实现,以满足他的需要。
4。成长性需要发生的理论。这是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产生的对更高理
想的追求,以完善个人的需要。成长理论把需要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这
一理论对了解需要的本质,揭示行为规律有重要作用。这种理论补充了均衡说的
不足。
(三)需要的种类
1。从心理学的角度分
(1 )生理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人生俱有的,它反映了人对维持生命和延
续后代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需求,如饮食、睡眠、休息、阳光、水、空气等。人
的这种需要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死亡或者不能繁殖后代。
其特点是:表现在从外部获得一定的物质为满足;多见于外表容易被人察觉;有
一定限度。人和动物都有此需要,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是在劳动中不断产生和满
足自己的需要,而动物只是依赖现成的天然物来满足需要。
(2 )社会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是在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是人类所特有的如对劳动、交往、友谊、求知、尊重、道德的需要等。社会性需
要因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经济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
的不同,而有显著的个别差异。这类需要也是人的生活所必需的,如果人的这类
需要得不到满足,他虽不会象生理性需要得不到满足那样会导致死亡,但是人会
因此而产生痛苦和忧虑等情绪其特点是:不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是后天学习获
得,由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它往往蕴藏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容易被人察觉;
从人的内在精神方面获得满足;弹性限度很大。
2。从消费者的角度分
(1 )劳动的需要:如职业劳动、创造性劳动、社会公益性劳动等。
(2 )物质文明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与较高水平的耐用品的需要。
(3 )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如学习、文艺、体育、旅游、娱乐等。
(4 )社会性需要:如社会活动、交往和谐、参加组织、友谊与爱情、尊重
与荣誉等。
把人的需要进行分类,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人们精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物质
需要的保证,对服饰爱美的需要就要有美的时装和精工的首饰作前提,同时物质
需要又渗透着精神需要,穿衣不光是为了御寒或蔽体,还包含对衣服的颜色、款
式、质地、品牌的追求,体现美的需要。人的生理性需要也要依赖一定的文化条
件作为满足。了解上述多种需要的密切关系,对提倡文明经商,礼貌待客,注意
满足消费者的自尊和人格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人们的需要
也在不断地产生和发展,并且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了解有关需要及需要的
种类,对于营销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要,不仅使人们的生活
能够变得丰富多彩,而且也给工商企业发展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提供了机会。
二、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多种多样,有人估计约上千种之多。各种需要不
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的,是一个统一完整的需要结构。对人来讲,究竟
有多少种需要?各种需要的关系怎样?各种需要又怎样构成人的动机体系?心理
学界对此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分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被
认为是力图回答这些问题较全面、系统的一个理论。
(一)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是分层次的:生理的
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三者属于低
层次的需要,后二者属于高层次的需要。一个人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
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而真正具有高层次需要的人则是少数。这个层次论与中
国古代“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说法有相近之处。
(二)需要层次论的解释
马斯洛把人类基本需要分为五类,上述五种需要是按序逐级上升的。马斯洛
还揭示了低、高两层次需要的关系。一般地说,当低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