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可见,一本本来只有一百多页的地理小册子,被删除的有反日内容的章节居然将近五十页。如今,把两个不同版本的《东三省》放在一起,除封面完全一样外,厚薄无论如何也难称为同一本书了。
在被删除的章节中,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
不但国联不可依靠,世界上一切国家,都是为自己利害着想,对于我国没有爱护的理由。(第129页)
东三省问题已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我国收复东三省的绝好机会,最主要的是善于应付,得到帮助,好驱除我们的敌人。到那个时节,如果不能利用,机会一经失掉,不但东三省没有收复的希望,要想国家复兴也作不到了!(第131页)
觉悟的青年!快下决心锻炼你们的能力和精神,作收复东三省的准备!现在把一个歌词写在下边,给你们作日常咏唱的资料:
东三省,东三省,/有地肥而广,/产物博且丰;/举世稀有之宝藏,/系我国脉与民命。/强邻窥窃数十年,/九一八,肆吞并,/彼强我弱唤奈何?/卧薪尝胆功夫永。/我们今日小学生,/他日中国主人翁;/主人翁,小学生,莫忘领土东三省!(第133页)
七十年过去了,读到这些被删除的文字,仍让人强烈感受到编写教科书的史学家胸间的痛切、悲愤和激昂!不仅仅如此,让人感怀的还有他们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对世界局势发展前景的准确预测。看到书中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字样及相关分析,不由得对他们的睿智油然起敬。须知,他们是在整个民族承受屈辱时写下这些文字的!
走出屈辱的一天迟早要到来。当1936年11月9日蒋介石再次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时,世界关注到的正是中国发生的这一变化。
5 出 拳
1936年11月9日的《时代》,看到了蒋介石在屈辱中的出拳,少有地以兴奋的笔调渲染中国在外交上对日本做出的反击——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它显然来得太迟,来得远远不够:
目前有一个关于中国的消息,令世界观察家们兴趣浓厚地予以关注:中国终于挺起了脊梁,将与日本宣战。在过去六个月里,日本政府已做出明显姿态以缓解其咄咄逼人的好斗。过去两个月里,中国政府则开始表现其令人吃惊的大胆。东京与南京均有严格的审查制度,从而封锁了远东的这一特大新闻。然而,到了上周,渐为人知的情况是,中国的行政院院长、委员长,这位最轻量级的拳击手,在他迎来五十大寿之际,为他的国家打出了重量级的一拳,这是中国聪明的出拳,可能会将对手击倒,从而结束了将近十年来南京政府一直奉行的忍受屈辱的政策。
在东京,外务省、军部、贸易部之间一直不和。蒋委员长越是成功地统一中国,购买美国战斗机,悄悄地修筑战壕,日本的战争机器获得胜利的可能性就越小。今年夏天,日本军界急于挑起新的战争,迫使外务省向南京派出大使川越,中国人十分厌恶他,仅仅几个月前,他在天津任日本领事,四处干涉,公然鼓励日本人、朝鲜人走私,他宣称:“我发现我们有法律把向日本走私货物视为犯罪,但我没有发现任何一项日本法律规定日本人或朝鲜人向中国走私是犯罪。”
当川越大使气势汹汹乘坐日本军舰抵达中国时,蒋院长离开了南京,前去争取南方的联合。这下子,日本官员有充分时间来大喊大叫:“没有多的话!如果中国不满足我们的要求,日本将采取行动!”
让日本大使吃惊的是,当他向中国外交部长张群将军提出要求时,他遇到了相反的要求——受尽屈辱的中国这些年里从未提出过的要求。中国一种新的精神已经出现。……
更让日本感到难受和吃惊的是,独裁者蒋回到南京后,拒绝与日本大使谈判。他多次接见日本使节,而且非常客气,但他坚持,必须由外交部长张群来处理外交政策和谈判。哑剧一般的外交中,日本的脸被客客气气地抽打了。(《时代》,1936年11月9日)
在外国媒体眼里,几年来总是在日本人面前唯唯诺诺的蒋介石和中国的外交官,这一次少见地表现出强硬态度,以特殊的冷落方式,开始了新的外交策略和风格。看惯了中国以往的屈辱,这无疑是令他们惊奇的变化。难怪《时代》把这称作“中国聪明的出拳”。
其实,在中国,更称得上“出拳”的是正在进行着的绥远抗战。绥远是当年的一个省,辖今呼和浩特、包头及周边地区。1936年6月,内蒙古的德王等在日本的策划下,组成了“蒙古军政府”和“蒙古军总司令部”,可将此看作年初苏、日军事冲突后的延续。8月,德王的军队向绥远东北进攻,民国政府任命的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等率部抵抗,是为“绥远抗战”。
《时代》以欣喜的笔调描述中国外交的出拳,是在1936年11月9日出版的刊物上。就在第二天,1936年11月10日,伪蒙军由百灵庙进犯绥远北部,被傅作义的部队击退。到本月底,在塞外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冷中,中国军队由防御转向进攻百灵庙,顿时,百灵庙成为整个中国民众为之注目的焦点。11月24日,中国军队收复百灵庙,全歼日伪军;12月9日,再收复大庙。这一天,距“一二九运动”爆发正好整整一年。史书一般认为,在1933年长城抗战之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绥远抗战是唯一一次中国打赢了的局部抗战。(参见《中国抗日战争图志》等书)屈辱中,中国人终于打出了漂亮的一拳。
在蒋介石被选为封面人物的这一期《时代》,绥远抗战刚刚开始,刊物来不及报道,他们的笔墨还是集中在蒋介石近几年的经历,其中不乏溢美之辞:
在承受了五年的忍耐后,蒋走进了1936年,他的脸已被日本抽打得红红的,但他的头脑和意志,已率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在过去五年里,中国独立地修建起大量公路,其长度超过了过去三千年的总和。卡车和公共汽车现已通往农村,那里的依旧贫困的农民,可以买到点灯用的煤油,比买汽车票要便宜得多。公共汽车主要由蒋的士兵使用,卡车用以运输食品和物资,以使政府进行防洪和救灾,这曾是几百年一直困扰中国的难题。(《时代》,1936年11月9日)
在上面叙述的历史背景下,仅仅略有变化、主动出拳的蒋介石,被《时代》描述得似乎胸有成竹、前景一片光明。此时,1887年出生的蒋介石年满四十九岁,按照中国传统,也是庆贺五十大寿的时候。于是,在《时代》里,我们看到了在南京围绕他的五十寿庆而渲染的特殊气氛,并以“生日炸弹”为小标题,来突出祝寿与准备对日宣战的关系:
在庆贺院长的五十大寿之际,南京举行了最具战争气氛的游行……如果战争可以用宣传画来宣布的话,中国上周就以到处悬挂的巨幅宣传画宣战了。南京的宣传画上,蒋委员长登上长城之巅,手挥中正剑,指挥着中国军队跟随他越过长城向日本占领的满洲国挺进。独裁者的基督教生日蛋糕不是插着五十支蜡烛,而是五十架外国制造的最新式轰炸机,这是中国民众送给蒋介石的生日礼物。苦力捐铜钱,银行家捐银元,祝寿飞机基金募集到大量资金,政府上周希望能够用这笔钱再购买五十架战斗机。南京还流传着一个未证实的消息,称:“蒋已秘密建造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毒气工厂。日本已经获悉此事。”
国民党全会原定于11月12日在南京召开,以颁布中国新宪法。上个月,这一日期突然延迟至1937年1月3日。由于准备与日开战,蒋委员长已召集中国各地军事长官开会,这些人不再被称.为“军阀”。过去,这些狡猾的人物,总是拒绝前来或找出冠冕堂皇的借口。可是,上周独裁者可以夸海口说中国的每个省都响应了他的召唤。几年前已退隐的著名的“基督元帅”冯玉祥,与中国北方的另外三巨头一起出现了:山西的“模范省长”阎锡山将军;前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将军;近年来在中国声名鹊起、受人关注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据南京官员称,他们已向独裁者表示,一旦与日作战,他们将和他站在一起。
在这种强有力的支持背景下,院长的五十大寿庆典,达到他的经历的高峰,他向友人和同胞发表这样的演讲:“我的政府已经克服了共产主义和中国分裂这两个并存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