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芙蓉-2003年第5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8年(25岁) 
  6月2日,在巴黎作《保罗梵乐希先生》。 
  9月,徐志摩来巴黎,以《新月》名义约稿,二人在巴黎卢森堡公园旁“一碰头便不住口地”谈诗三天三夜,以至徐志摩没有了游览的时间。允为《新月》撰文。 
  寒假用法文译出陶渊明《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三文及《归田园居》、《饮酒》、《咏贫士》等诗十余首。 
   
  1929年(26岁) 
  1月,所译哇莱荔(瓦雷里)诗《水仙辞》和所作《保罗哇莱荔评传》(即《保罗梵乐希先生》)发表于《小说月报》第20卷第1号。 
  春,将寒假译成的陶渊明诗文法译稿寄给罗曼·罗兰,得罗曼·罗兰回信盛赞;瓦雷里很爱这些译诗,劝他印成单行本,并为之作序。 
  夏,至瑞士洛迦诺附近阿尔卑斯山一座五千多米高峰的意大利式古堡里避暑,悟歌德《流浪者之夜歌》意境。归途在日内瓦逗留数天。 
  10月17日下午,拜访罗曼·罗兰。谈到敬隐渔,中、法国文坛,歌德的诗,巴赫、贝多芬的音乐,及绘画等,一起吃点心,去花园散步,在书房欣赏珍藏的绘画和歌德、贝多芬手迹。 
   
  1930年(27岁) 
  夏,赴德国学习德语(一说为1929年)。 
  所译瓦雷里诗《水仙辞》由中华书局出版。 
  秋,所译法文本《陶潜诗选》由巴黎LeManger出版社出版(一说为1929年),瓦雷里作序。时梁宗岱在柏林,寄呈给罗曼·罗兰,罗曼·罗兰回函称:“这是一部杰作,从各方面看:灵感,移译,和版本。” 
   
  1931年(28岁) 
  1月,所译瓦雷里诗《水仙辞》(《水仙辞》有“少作”、“晚作”两种)发表于《小说月报》第22卷第1号。 
  2月底或3月初,到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与在此学习的冯至、徐梵澄交往。 
  3月21日,在海德堡大学以三四天的工夫写完一封长信给《诗刊》主编徐志摩,畅谈读了《诗刊》创刊号后引起的对诗歌、对新诗建设的看法。 
  4月20日,《诗刊》第二期刊出上月所写长信,加标题《论诗》。徐志摩在前言中说:“最难得的是梁宗岱先生从柏林赶来论诗的一通长函,他的词意的谨严是近今所仅见。” 
  夏,经瑞士苏黎世赴意大利,欲入佛罗伦萨(翡冷翠)大学学习意大利文,并到各地游览(一说为1930年)。 
  在比萨附近海滨云石堡避暑。忽从日内瓦接连来电报数封,催赴日内瓦作国际联盟附属机构“为争取和平的宗教和道德”大会演讲。随即到日内瓦。 
  因徐志摩向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力荐,北大邀请其主持北大法文系,清华亦发出邀请。其时,已接受北京大学聘约。在日内瓦决定再去峨尔迦别墅拜访罗曼·罗兰,并向他辞行。 
  9月18日,下午,拜访罗曼·罗兰。他因父亲刚去世,十分悲哀,兼新病初愈,破例接待梁宗岱。原定只会见1小时,却谈了4个小时仍依依不舍。当晚,回到日内瓦,闻“九一八”事变消息。后称这一天“双重地‘忘不了’”,是“最大的快乐”“混着最大的悲哀”。 
  9月19日,在国联“为争取和平的宗教和道德”大会上发表《裁军的道德问题》演说,公开痛斥日军暴行,颇受欢迎,被选为该会永久理事。 
  北京大学催归,离法前去瓦雷里家向他辞别。 
  冬(多说为秋,此据甘少苏回忆),乘船回国。任北京大学法文系系主任兼教授,兼清华大学讲师。 
   
  1932年(29岁) 
  梁宗岱的名声与才气吸引了校内外、系内外许多学生前来请他指点学业,与他探讨文艺问题。有北大英语系学生周庆陶,即将毕业,又来梁宗岱之法语系从一年级读起,传为学界佳话。 
  时胡适任北大文学院长,初,极为器重梁宗岱,从自己的住处拨出一个独立的院子给他住。但两人观念、性格等差异颇大。 
  11月中旬,为刘海粟画展作《论画》,22日毕。后收入《诗与真》。 
   
  1933年(30岁) 
  7月,专论《蒙田四百周年诞辰纪念》发表于上海《文学》杂志创刊号。 
  7月,朱光潜入住地安门慈慧殿三号,发起组织“读诗会”,梁宗岱为积极参与者。 
   
  1934年(31岁) 
  1月20日,据在北京大学国文学会演讲追写《象征主义》。收入《诗与真》。 
  曾回新会探亲,顺便看望了出国前友好分手的何氏,此时她已另组家庭并有两个孩子。不料何氏立即赶至北平,以梁宗岱太太名义拿到钥匙住进梁宅。梁宗岱回到北平,见此气极。何氏要求共同生活,梁宗岱否认其为合法妻子,坚拒不纳。隔壁的胡适夫妇将何氏接到自己家住下,并邀北大史学系主任陈受颐(梁宗岱就读岭南大学时的国文教授)力劝梁宗岱接受既成事实,为梁宗岱所拒。于是闹上法庭,胡适、陈受颐上证人席为何氏辩护,指责梁宗岱抛弃发妻,梁宗岱败诉。后经知名人士斡旋,终以梁宗岱赔偿赡养费两千元为代价与何氏办理正式离婚手续了结此案。从此与胡适、陈受颐交恶。 
  5月,瀛生译瓦雷里《法译〈陶潜诗选〉序》于北京。 
  7月,辞去北京大学教职(多说为8月)。中旬,与女作家沉樱在天津结婚,并东渡日本度蜜月。沉樱,原名陈瑛,1908年生,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二十年代末开始小说创作。梁宗岱回国经上海去北平时两人相识,开始书信往来。此前沉樱嫁戏剧家马彦祥,感情不好。不久沉樱迁居北平。梁宗岱与何氏闹官司时,沉樱亦了结了无爱的婚姻。此后梁宗岱夫妻在日本居住一年,靠写文章度日。 
  7月13日,于京沪道中作《〈诗与真〉序》。 
  7月20日,与沉樱在东京本乡菊坂町见周作人,告之刘半农去世消息。 
  诗学文集《诗与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论文五篇。 
  9月9日,在日本旧都叶山作译诗集《〈一切的峰顶〉序》,谈自己的译诗观。 
  9月至12月,作《谈诗》,收入《诗与真二集》。 
  12月15日,作《李白与哥德》,收入《诗与真二集》。 
  12月18日,作《论崇高》,收入《诗与真二集》。 
   
  1935年(32岁) 
  年初,巴金访梁宗岱夫妻于日本叶山,在他们家住了一夜。 
  1月30日,于叶山作《说“逝者如斯夫”》,收入《诗与真二集》。 
  2月12日,译完瓦雷里《哥德论》。收入《诗与真二集》。 
  春,卞之琳与北大同学吴廷从京都往东京小游,到叶山梁宗岱家“畅晤”一夜。 
  4月初,溥仪访日,日人疑梁宗岱参加反日活动,不断有警察骚扰之。溥仪访日前一天,巴金被东京警署拘留一天,审问他与梁宗岱夫妻及其他旅日华人的关系。同时,梁宗岱家里也来人进行了搜查。 
  夏,从日本回国。 
  6月8日,中午靳以设宴于撷英番菜馆,将从上海来旅游、组稿的赵家璧介绍给北平文学界朋友。梁宗岱夫妻、李健吾、萨空了、沈从文、郑振铎等十余人与宴。 
  秋,受南开大学之聘,任南开大学英文系教授。柳无忌回忆:“……宗岱的英语相当流畅,加上他的学识、才气、教书的认真和待人的真挚热情,都十分难得,他的到来增强了我们英文系的阵容。……对于宗岱个人,南开两年的生活应该是十分愉快的。” 
  10月15日,朱自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出版,收入梁宗岱诗5首。 
  11月8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诗特刊》创刊,兼任主编,撰发刊词《新诗底纷歧路口》。曾在《诗特刊》几篇论诗文章后撰写跋和按语数条,收入《诗与真二集》者计4条(《论长诗小诗》、《关于音节》、《论平淡》、《音节与意义》)。 
  梁宗岱好争辩出名。罗念生回忆:“1935年我和宗岱在北京第二次见面,两人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过一场辩论,因各不相让竟打了起来,他把我按在地上,我又翻过来压倒他,终使他动弹不得。” 
  温源宁为英文《中国评论》《知交剪影》专栏作人物评介17篇,中有《梁宗岱先生》一篇,状其性情特征甚肖,本年辑印成书出版。 
   
  1936年(33岁) 
  3月,译诗集《一切的峰顶》由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初版,为“新诗库第一集第二种”。 
  3月27日,《韩波》发表于天津《大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