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习惯、情绪、急躁、习俗、贪婪、刚愎自用、模仿他人、一厢情愿、如意算盘、相互感染、轻信、冲动、恐惧、过敏、造作。
(四)相反意见理论建立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法则之上,在这些法则之间存在着下列逻辑关系:
1、群体往往受制于人类的本性,而个体往往会抑制此类人性的弱点;
2、人是合群的,人类具有本能的“从众”冲动;
3、人们具有接受少数成员的感染,模仿少数成员的言行举止的本性,这使得人们容易受到各种暗示、命令、习俗、煽动的影响;
4、群体丧失了理性思维的能力,而只接受情绪的控制。群体用“心”(情绪)思考,而个体则用大脑思考。
总之,尼尔认为,“所谓逆向思考的艺术,一方面是要训练您的头脑习惯于深思熟虑,选择同普罗大众相反的意见;另一方面,您还需要根据当前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人类行为模式的当前表现来推敲自己的结论。”
此外,尼尔一再强调应用相反意见理论进行逆向思考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社会经济与政治运动的宏观趋势,而不是为了把握证券市场的细微波动。这是我们在应用相反意见理论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点。
二、对逆向思考方法的再思考
(一)逆向思考方法的基石:资源的稀缺性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资源的稀缺性是一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公理”,对此我们已有深刻的认识。在资源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以下的逻辑关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经济增长、社会发展速度的有限性,而这种增长速度的有限性又反过来强化了资源的稀缺性。
在人类经济史上曾经爆发过许多次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并且,这种危机呈现周期性地重复。历史的不断重演,说明了人性中有不可克服的缺陷。而正是人性的弱点,又导致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呈现出周期性。
因此,只要资源是稀缺和有限的,则竞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竞争不可避免,则人生就是一场博弈。人类社会的博弈本质,决定了满足多数人的利益和需求是不现实的。由此,在这场博弈中,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采用大众的相反意见就是一种胜率较大的思维方法。
(二)逆向思考方法并非是一种预测体系
逆向思考方法,或相反意见理论,并非是一种预测体系。这是尼尔一再强调的另外一个问题。尼尔认为,“相反意见理论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帮助我们在预测中避免犯错误,而不是运用它作为预测的主要手段,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关于预测,有个著名的“墨菲定律”:一项预测越是被广泛接受,它就越可能变得不准确。由此可以推论,权威的预测者的预言永远不可能应验,因为大众接受了他们的预测,而每个相信他们的预言的人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从而导致了预言的落空。这个原理在投资实践中已得到多次验证。比如,今年年初,市场普遍认为今年大盘将保持箱体震荡格局,箱顶在1850点附近。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大盘却连1800点都不曾碰上一下。
承认相反意见理论不是一种预测体系,并不否认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的实用性。相反意见理论不是预测体系,但应用它可以对他人的预测进行核查和过滤。而且,在把握大众行为和市场趋势方面,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更有其独到之处。
尼尔认为,“当所有人都想的一样时,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对于这个断言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所有人的想法一致”指的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其二,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并不是说大众一定就是错的,或者说大众总是错的。
根据相反意见理论,大众通常在主要趋势上是正确的。趋势是由大众推动的,正因为大多数人看好市场,市场才会因为这些看好情绪不断转变为实质性的购买力而上升,而且此上升过程有可能持续很久,直到市场中所有人的看好情绪趋于一致时,市场就会发生逆转原因在于供求的失衡。
所以,在应用相反意见理论判断市场趋势时,请记住:“在趋势发展过程中大众通常是正确的,但是在趋势的转折处大众却总是错误的。”
由于人性的弱点,本该小心翼翼和深思熟虑的时候,大众总显得热情而乐观;本该大胆进取的时候,大众却显得胆怯。趋势的转折总是出现在大众明显发现这种转折之前,使用逆向思考方法可以使我们洞烛先机,先人一步采取行动。
(三)对主流观点的认识是应用逆向思考方法的关键
先来看几个问题:1、什么是目前流行的大众观点?2、如何了解目前流行的大众观点?3、如何评估其流行的程度和意见的强度?
这三个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如何发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或证券市场的主流观点。这是应用相反意见理论的关键,也是最困难的工作。
尼尔认为,主流观点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媒体的观点往往代表主流观点;
2、证券分析师一致同意的观点往往代表主流观点;
3、一般投资者常常议论的观点往往代表主流观点。
在证券市场上,当某一观点同时兼有以上特点时,投资者往往可以比较有把握确认该观点就代表着当前市场上的主流观点。如1999年6月,当时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刚刚发表,行情正在“恢复”之中,投资者一致看好后市,场外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场。然而,到了6月30日,市场却嘎然而止,给投资者当头一棒。当时的主流观点是看好后市,与之相对的就是对后市看淡的观点。其后的市场走势,证明了逆向思考方法的正确性。
在市场中,有不少人骂股评。实际上,“存在即合理”。整体上看,股评往往代表了主流观点。也就是说,了解股评家(包括证券论坛的“业余”股评家)的普遍看法,大大有助于我们把握当前的主流观点。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在政策市下,宣传手段已经成为一种有力的调控工具。那么,政策的取向是否代表了主流观点?就本人的理解,重大政策出台之际市场往往会出现重大分歧,最终市场的运行方向不能简单地用政策的“利好”或“利空”来判断。不幸的是,很多时候政策是与市场相悖的。也就是说,大众在更多的时候趋于迷信政策,从而形成当时的主流观点。我们不妨回忆一下1999年6月《人民日报》刊登特约评论员社论前后的市况,以及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暂行方案出台后的市场情况,相信会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三、相反理论与数量化测市
“何时采取相反的立场?如何评估大众意见?我们应当寻找何种强烈程度的普遍意见?”这些问题涉及到将相反意见理论数量化的问题。
在运用相反意见理论时,理论上,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指标,比如“多空情绪指标”。数据来源可以是各大券商、基金、专业咨询机构、专业报刊等主要媒体,以及主要证券论坛等,在采样的基础上计算出看多和看空的比例。
以多空情绪指标为例。该指数从0开始(代表所有人都绝对看空),到100%为止(表示所有人都看多)。如果多空指数在50%左右,则表示看多看空情绪参半。多空指数一般在20…80之间震荡。如果市场一边倒地看多或看空,表示牛市或熊市已经走到尽头,市场即将转势。当然,这种极端情况很少出现。
多空指数的数值范围为0…100,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含义,详见下面的说明:
多空指标(%) 指标含义及操作提示
0…5% 一个主要的上升趋势近在眼前。物极必反,大势跌无可跌之际,即是转势之时。此时应把握时机,大胆做多。
5…20%
在该区域大多数人看空,只有少部分人看多。空头居于压倒性优势,大势随时可能见底。对于大势是否已经见底,需要以其他技术指标和成交量等辅助判断。
20…40%
看空比例仍高于看多比例。一般来说,投资者顺应趋势,继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