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关于经济危机的再思考+扬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都可以归咎于“产品过剩”的危机。为什么产品会过剩呢?其实并不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无法消化供给。但是,在危机的转折关头,供给并没有突然无限量地扩大,还是本来那么多。需求呢?却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它使得供给“相对过剩”了。换言之,经济危机,一定是由于产品供应充分而购买力不足造成相对的产品过剩。购买力不足,也就是“货币供应不足”。

2、在危机关头,市场中的货币供应其实也是平衡的,没有人把钞票烧掉,也没有人把钞票吃下去,但市场中的货币为什么就突然供应不足了呢?其实也是相对的。货币尽管总量没变,却在不同的口袋里流动,渐渐的,出现了分化:越来越多的钞票流动到一些不需要消费的人口袋里,需要消费的人呢,钞票相对越来越少了。比如,官员贪污腐败的钱,大多数是沉淀下去了,不会拿来消费;富人赚到的更多的钱,消费却并不会增加,钱也就逐渐沉淀了。比如,巴菲特已经有500亿美元的身价,他多赚100亿,肯定不会花那100亿。有的官员家里藏着上千万的钞票,也不会用来消费。

3、穷人的收入中,消费收入比肯定远高于富人。穷人赚1万元钱,即便再节省,即便再储蓄,也有8000元是不得不消费掉的。而富人呢?赚100万,消费充其量只有10万,赚1000万呢,消费也还是10万。赚1亿、10亿乃至更多,消费也不会按照比例递增。所以,危机的转折点上,一定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更大集中,一定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钱跑到富人和官员的口袋里去了。用一个术语说,就是“两极分化加剧”。

4、有那么一个转折点,富人的财富积累到了顶点,穷人开始变得“相对贫困”,无法继续消费了,所以,穷人开始缩减消费额,花钱减少了。这种减少,可能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比如,本来穷人的消费从100元增加到101元,同比增加了1%。但是,由于物价上涨10%,穷人的购买力其实是缩减了的。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商本来生产100件产品,产量没有增加,指望能如去年一样卖掉,收回110元。但是,在穷人缩减消费的情况下,实际没有卖出100件,结果只收回101元。生产商那里积压了9元的存货。这个9元的存货,就是“生产过剩”了。

5、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但生产线还在开工,厂商的产品开始积压,占用了一些超出预期的资金。生产商(富人)就会卖出股票或者其它资产,抽回一部分资金回来救产业。同时,面对积压,他会调整自己的投资计划,原来计划投资120元,就会压缩到只投资110元。投资方面收缩了10元。投资的收缩,实际是减少了对生产品的需求,从而给其它生产企业造成产品积压的“生产相对过剩”。

6、上述消费和投资的压缩,最直接的体现在股市中。股市开始下跌,财富开始缩水。股市是一个财富的再分配的场所,是穷人和富人都受影响的场所。当然,富人亏损更多,穷人亏损量虽然不大,百分比巨大。富人亏损后,第一位要做的就是缩减投资、保住现金;穷人亏损后,第一位要做的就是缩减消费,改为储蓄。所以,股市下跌,对本已经雪上加霜的经济起到了进一步的打击效果。或者说,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股市下跌,会加剧不景气的程度。

7、股市和期市以及其它产品金融市场都一样,如债券、票据、抵押贷款。金融市场的雪崩,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财富的缩水。财富缩水,会导致投资减少、消费减少。

8、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类似于资本品市场。在房价从100万涨到300万的过程中,尽管只是纸上富贵,但富人的财富感优越,会扩大投资;在房价从10万涨到50万的过程中,穷人的财富感膨胀,会按照未来100万的价值衡量消费并扩大消费量。其中,房贷就是变相的投资、变相的提前消费。但是,当房价下跌的时候,从300万跌回200万,富人会按照未来也许只有100万来调整投资,穷人呢,从50万跌回30万的时候,他会按照未来也许只有 20万来调整消费。所以,楼价下跌,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更大。

9、经济危机形成后,会按照一定程序逐次向下传导。首先是消费品的过剩,厂商为了销售,必须减价促销;但消费品的需求总量不会多,减价过程尽管保持了消费的数量,厂商收回的资金却减少了,也就是富人财富却缩水了,所以,促销后,投资依旧不旺。而消费品领域的萧条直接导致生产品领域的积压和过剩,最终的结果也是大家降价促销。但是,生产品的降价促销,进一步打击了投资热情。很快,资源品行业进入萧条,矿产品、油气等价格不得不下降。这层层下降的过程,就是失业、减薪的过程。失业和减薪导致穷人货币收入进一步缩减,对消费打击更大,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10、所以,危机出现后,各国首先要保障的,都是保持“流动性”。最早的流动性,是金融体系的,目的在于保障消费品和生产品两大领域的资金链条不要断裂。殊不知,生产领域资金再充分,奈何穷人缩减了消费,结果造成产品过剩。再下一步,各国都想保持居民间的流动性,所以才会想出发消费券等方式。但如果居民预期不改变,怎么发消费券都是没有用的。从这个角度说,“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重要”是有道理的。

11、保持居民消费信心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增加货币供应量。但是,由于危机之前形成的体制原因,社会实际上已经形成一种“财富过分集中的体制”,几乎任何增加货币供应的手段,都必然导致发出来100亿,流到穷人手里只有10…20亿。所以,扩大公共投资是绝对不会有用的。如果投资拉动有用,那就不是危机,只是调整。

12、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最好方法,还是全民发放购物券,它是最公平、最直接的刺激经济的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90%以上的消费券落入穷人手里——因为任何社会的穷人都是最多的。而这些钱,也会变成有效的消费力量。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种全民发券的方式,注定在任何社会都不会是大规模的。比如,中国如果要发消费券,最好总量10万亿以上,每个老百姓1万元最有效果。但是,真正落实起来,恐怕连1000元都不会发。既然发的数量有限,比如某些地方只发100元,对刺激消费就绝对不会有效。由于体制的原因,各国各地在消费券发放上,都是应景之作,而不解决根本问题。

13、有一种办法也许可以采纳,就是多印钞票。但央行发钞,还是有一个取向的问题。最好的发钞模式,就是收购农产品,将大量钞票流入到穷人手里。比如,我国目前每年有5亿吨农产品,如果每斤价格提升1元,就可以多印1万亿的钞票,有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是,各国各地的机制不同,真正印钞票的时候,往往又是向大企业倾斜,比如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消费、政府收储等。印钞票,增加的往往只是富人的财富,穷人的财富增加不显著,但却会由于社会总钞票的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穷人相当于又被征收率高额税收。所以,印钞票导致通胀的方式来救经济危机,是行不通的,它必然导致更恶劣的危机,恶性通胀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14、既然是危机,而且是全球性的危机,那么就一定存在着一个传导时滞的问题。1930年代前后的危机持续了4年时间。在传导过程中,各国、各地、各人群的感受是不同的,危害也是不同的。身处风暴眼的人们可能根本感受不到。但未来,危机到极点一定有一个标志,那就是引发某一局部地区的内乱或外乱。二战之所以爆发,与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不无关系。最近的希腊学生事件、索马里的海盗、泰国的内乱,也都有危机的影子。当然,这些危机目前看起来还并不严重。最严重的事件一定出现在大国或强国。如二战时的德国、日本。

15、危机会有结束的时候。何时结束呢?一定是社会供需关系开始平衡了。在一系列的厂家倒闭、员工失业后,社会生产能力下降,下降到与维系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水平相当。此时,即使穷人再压缩,也必须维持一定的消费量了。富人即使再压缩,也还必须维系一定的投资量。投资和消费双双触底,一定是股市率先涨起来。但这个涨起来,却不同于以往的急涨,而会在一定区域内反复徘徊。这种徘徊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