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票据再贴现的方法”的目标或 者“ 以 促 进 商 业 和 贸 易 发 展”来 确 定 贴 现 率 的 指 导 意
见———也没有意识到环境的改变扩大了他们手中的权力和肩负的责任。之后,我们将
看到如此频繁的朝令夕改、如此之多的目标和权力混淆以及如此反复无常的权力行使。
虽然真实票据论实质上没有对货币数量起到有效的限制,但人们并没有广泛认可
这一点———今天依然如 此———并 且 真 实 票 据 论 尽 管 在《 联 邦 储 备 法》中 体 现 得 较 为 有
限,但影响深远。多年以来,联储体系强调其提供的再贴现的便利,通往弹性货币量的
道路被认为是由成员银行的再贴现商业票据铺筑而成的。特殊种类商业票据的合法性
甚至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联储之所以有时会推行相互矛盾的货币政策,是因为
对于联储来说,是否任何证券的再贴现、公开市场购买和黄金流入,都与合格票据再贴
现一样,对货币量有完全相同的作用,这一问题还不是很明朗。!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讨论联储体系最具特色的银行系统的机构重组:成员银行
和联储体系的关系;以及联储体系要求成员银行将其准备金以联储银行存款的形式保
存———一开始是准备金的一部分,之后是全部准备金,再后来又改为准备金的一部分。〃#
正如 ()*+;…。/0+12)23* 非常时期通货事件以及英格兰银行和其他中央银行的例子所示,
这一重组尽管较为重要,但并非提供“ 弹性通货”的必要条件。重组银行体系一方面是
为了更有效地监督商业银行,另一方面是为了集中储备以“ 节约”黄金。它与弹性通货
唯一的重要联系在于这一措施向联储体系提供了黄金储备,使其能够满足最初发行联
邦准备券时相当苛刻的双重要求:既要求 45 的黄金储备,又要求以商业票据做抵押,
并且抵押面值须等于发行额度。最初,成员银行存款是“ 法定货币”的账面价值,由黄金
或财政部可用来兑换黄金的货币组成。〃#% 由于要求联储持有其存款 &’5 的黄金( 或法
!
〃#
〃#%
例如,在 〃#%6 年的下半年,联储体系试图限制再贴现,同时允许其增持银行承兑汇票。
〃#〃& 年的《 联邦储备法》要求成员银 行 在 联 储 银 行 中 存 放 一 定 比 例 的 准 备 金,另 一 部 分 留 在 它 们 的 金 库
中,剩下的存放在它们自己或储备银行的金库中。法案批准在 〃#〃7 年 〃〃 月 之 前 储 备 城 市 银 行 和 国 民 成 员 银 行 自
行决定保存剩余的部分,也包括在中心储备城市和储备城市的国民银行,但是规定,〃#〃7 年 〃〃 月以后在其他银行的
余额将不会被计为准备金。并制定了对于要求保留在联储银行的部分准备金立即转账( 即在 〃#〃 年)的条款;一年
后,其他银行的余额,应当每 8 个月支付一次,共支付 三 次 完 成。联 邦 储 备 委 员 会,在 〃#〃8 年 年 度 报 告 的 第 %% 页,
指出在 〃#〃’ 年 ’ 月 〃8 日进行了准备金转账这一说法并不准确;第二次转账发生在 〃#〃’ 年 〃〃 月 〃8 日( !〃##%&’()
(*+ ;’*(*&’() !…%〃*’&),9:;《 8,〃#〃’,=《 〃’〃’)。〃#〃8 年 # 月 7 日通过了法案的修正案,允许成员银行可以立即把存
放在金库中的准备金转存到联储银行,但几乎没有银行 响 应。在 〃#〃7 年 8 月 %〃 日,法 案 的 另 一 修 正 案 提 出,库 存
现金不再被视作法定准备金;此后只有在联储银行的存款才可被视为准备金。
〃#’# 年 7 月 %6 日,法案的一个修正案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允许成员银行将库存现 金 视 为 准 备 金。〃#’# 年 〃%
月,委员会准许把一定比例的库存现金作为准备金,〃#84 年 # 月调高了这一比例,在 〃#84 年 〃〃 月后允 许 把 全 部 的
库存现金视为准备金。
这适用于联储委员会下达到成员银行( 。**/() 01〃%2 》:+ 〃#〃,=《 〃87)的第 〃4 号通知性条款( 在 〃#〃 年 〃4
月 %6 日),由成员银行完成的第一笔转移到联储银行的准备金的分期支付。根据《 联邦储备法》的第 〃# 段,此后的
各次分期支付中,可以有不超过 〃 ? % 的部分以合格票据支付。
〃#
美 国 货 币 史(!〃#—!%#&)
! 〃#%&’() *+;() #… &。% /+&%0 1&’&%;
!〃#
!!!!!!!!!!!!!!!!!!!!!!!!!!!!!!!!!!!!!!!!!!!!!!!!!!!!!!!!!
定货币)储备,所以联储 可 以 用 成 员 银 行 缴 存 的 超 过 该 值 的 资 金 来 满 足 对 联 邦 准 备 券
#%& 的准备金要求。之后改变了对联邦准备券的双重要求:除 #%& 的黄金储备外,抵押
品要求下降到发行额度的 ’%& ,并且黄金和合格票据均可用作抵押。!〃# 最初 双 重 标 准
的制定以及对联邦准备券和存款不同的黄金储备要求不恰当地把存款从联邦准备券中
割裂出来,这在货币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如上所述,对银行来说,联邦准备券和存款可
以互相转换,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等价的,两者都是联储体系的负债且都具有高能货币
的作用。!〃% 然而,直到 !(#) 年的修正案,两者在发行上的准备金要求才最终统一。!〃&
银行重组对于货币存量具有重要意义,它主要通过影响银行体系的存款 准备比率
发挥作用。法定准备金的集中伴随着法定准备金的显著降低( 见下面的第 * 节),从而
提高了银行体系的存 款 准 备 比 率,因 此 也 提 高 了 既 定 的 高 能 货 币 量 所 对 应 的 货 币 存
量。而且,它为此后授权联储体系通过改变法定准备金控制货币存量铺平了道路。在
早期,联储体系一致认为成员银行的准备金要求主要是为了强化存款转化为通货的可
兑换性,而不是为了控制货币存量。因为成员银行最初是将现金转移到联储银行,成员
银行准备金被认为是银行的存款余额而非联储体系创造的,因而人们未能认识到联邦
准备券和存款在本质上是等价的。
银行重组极大地降低了区分国民银行和非国民银行的重要性。成员和非成员银行
的区分取而代之变得更为重要。当然,按照官方的一贯做法,这一新的划分并没有取代
之前的划分,只是将新的分类添加了进来。技术上每个成员银行都受到两个名义上相
互独立机构的监管:所有银行都受联储监管,国民银行同时受货币监理署监管,州立银
行同时受州立银行机构监管。!(〃〃 年 ( 月起又增加了第三个监管机构———联邦存款保
险公司( 见第 + 章第 ! 节)。
’( )* 战时和战后的通货膨胀
当美国经济正处于衰退时期时,一战爆发了。正如前面一章所指出的,一战最初的
影响是加剧了美国经济的衰退,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到 !(!# 年 !! 月中旬联储银行成
立时,美国已经从欧洲宣战的短暂震荡中恢复过来,这要极大地归功于 ;…。/01234/55…67。
!〃#
!〃
!〃%
!〃&
!(!8 年 ’ 月 *! 日的修正案。
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