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超过了歇业银行的数目,因此虽然发生了银行危机,银行的数目依然有所增加。由于支
付限制,几乎没有银行仅仅因为暂时的流动性不足而停业。同之前一样,也存在银行的
破产,但破产原因主要是自身制度的“ 不健全”;而且一家银行的破产也没有导致连锁反
应。支付限制因此保护了银行系统,为消除危机和获得更多的通货争取了时间。直到
挤兑风险基本消失后,支付限制才被取消;接着经济开始迅速复苏。
〃(%—〃(# 年与 〃…—〃’’ 年对比鲜明的两个实例可以解释这一点,我们将在第
% 章做详细的探讨。在这两个例子中,金 融 的 转 折 点 是 银 行 系 统 的 支 付 限 制。但 是 在
〃(%—〃(# 年事件中,限制发生在银行结构被严重影响之前,如果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
话,此举防止了银行破产的扩散,减轻了可能会较严重的通货紧缩,同时使货币存量最
高减少额保持在 #* 以下。在 〃…—〃’’ 年期间,缓慢的通货紧缩持续了三年多后,才
实施支付限制,当时银行破产导致银行数目减少了 〃 。 &,同时货币存量下降了 〃 。 ’,这次
支付限制仅仅是起到了亡羊补牢的作用。最终,支付限制本身也严格得多。〃(% 年的
限制仅涉及银行拒绝存款人将存款转化为通货;但它并没有在任何规模上涉及银行的
临时关闭或者业务的中止,更不用说永久性破产。支付限制持续了几个月,而且一旦两
种可转换的付款媒介———现金与存款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它可能会在不导致经济衰退
的情况下持续更长的时间( 像在早期的一些危机中那样),并且确实可能持续到经济复
苏。〃’’ 年的支付限制,将所有的银行关闭了一个星期,完全停止了他们的业务,在那
!〃#
!〃
商业银行歇业数目来自未发布的 /012 修正版本,!〃〃#% &’()*+,〃’&,3) ’( 参 阅 下 文 中 第 一 部 分 表 〃; 中
的资料来源注释);商业银行数目来自 !%%;…〃。 /++01+021,3〃0+’4 /++’1,5678—5799,45678 59 :5;,/?@,〃+,
3) ’%。:#〃〃1 &’;0’《 中记录了 〃#& 年以来每季度歇业银行的数目和银行债务。因为对银行和歇业的定义不同,0A=
的序列和 /012 的序列明显没有可比 性。除 了 〃(&—〃(+ 年 以 及 〃〃+—〃…& 年(〃…& 是 0A= 序 列 的 最 后 一 年),
0A= 序列中歇业银行数目季度数据的年度总和大于 /012 序列。
歇业银行的存款负债和存款者的损失来自 /012 未公开的估计值( 见脚注!〃#)。
〃#
美 国 货 币 史(!〃#—!%#&)
! 〃#%&’() *+;() #… &。% /+&%0 1&’&%;
!#!〃
!!!!!!!!!!!!!!!!!!!!!!!!!!!!!!!!!!!!!!!!!!!!!!!!!!!!!!!!!
段时期之后,大部分被关闭的银行都重新开始营业,有 %%% 家以上的银行被宣布永远
破产或者被清算。这比以往在更大范围内扰乱了金融交易。很难理解这次支付限制如
何能在没有造成经济极度混乱的情况下维持这么长的时间。
如我们将在第 & 章里看到的,!’’—!’(( 年的早期情况与 !’%&—!’%) 年经济紧缩
有许多相似性。如果 !’’ 年的银行系统与 !’%& 年相同,那么可能在 !’’ 年 !% 月股票
市场崩溃时就实施支付限制了。即使不这样,那么最晚也一定会在 !’(% 年 !! 月 !! 日
美国银行破产时实施。回顾一下,如果那时实施支付限制的话,可能会在 !’(% 年秋立
即产生比实际发生的更为严重的恐慌,但是却可以防止银行系统的崩溃和货币存量的
急剧下降。而正是后两者大大加剧了这次紧缩的严重程度,甚至可能正是它们才使得
一次一般严重的紧缩转变成一场灾难性的萧条。!〃#
当然,这只是推测的历史———“ 如果。。那么当初会是什么样的情形”。我们无法
去精确地 重 现 这 一 历 史,来 详 细 检 验 这 些 推 测 的 正 确 性。 同 样,对 于 !’%& 年 的 分
析———如果避免实施付款限制,可能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也是如此,这只是一种可
能发生的情况。实际上,所有的分析性历史———即试图解释而不是简单地记录过去的
历史———都具有这一特征。这就是为什么随着新证据的发现,历史必须不断地被改写
的原因。就 目 前 的 例 子 来 说,关 于 !’’—!’(( 年 的 推 测 帮 助 我 们 对 *+;…。/0 关 于
!’%&—!’%) 年的推测提出质疑,同时也断定当时的支付限制并不像他评论得那么一无
是处。
’( ’) 支付限制解除后的银行改革
尽管 !’%& 年的支付限制在当时来说,与其他可采取的措施相比,产生了更有利的
效果,但是这也正说明了金融体系结构的严重缺陷。如果说银行业文献无法充分理解
和分析这些缺陷的话,至少也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正是由于 !’%& 年的惨痛经历,才
使得政治上不得不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改革措施。
当时对银行体系的批评集中地指向所谓的货币存量“ 无弹性”。!〃 关于“ 无弹性”有
两个不同的认识,一个是明显合理的,另一个则是值得怀疑的。被认为合理的认识是货
币和存款缺乏有效的互相转换能力,当时直接流通的通货主要有国民银行券、硬币、美
国中期债券和白银券,这些货币既可以用作银 行 的 零 星 支 付,也 可 以 用 作 存 款 负 债 的
最终准备金( 见索引 1)。我们定义的高能货币总量 在 短 期 内 是 刚 性 的。 唯 一 可 以 大
幅度变动的部分是通过进口 获 得 的 铸 币,它 仅 能 通 过 国 际 收 支 剧 烈 变 动 而 发 生 大 规
!〃#
!〃
为了避免误解,我们需要明确,在 !’’—!’(( 年 的 银 行 体 系 下,本 来 还 可 以 采 取 其 他 更 好 的 方 法,来 防 止
银行的倒闭和货币存量的下降。这里与 !’’—!’(( 年的比较仅仅是为了解释 !’%& 的事件( 参阅第 & 章)。
参阅 23…;4 5…;6/;789,“ :8907…;; 2897;83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