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产棉国,棉花供应超过500万吨,出口量也仅次于美国。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1~2月,中国从印度进口的棉花量达到总进口棉花量的近半成,数量为26.55万吨,同比大幅增加1694.37%。印度政府限制出口,势必会在短期内减少中国进口棉花的资源,加剧国内供应紧张局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推高棉价的可能。
来自中国纺织网的统计数据预计,尽管乐观估计,2010年国内产棉也只有680万吨,缺口仍将达到320万吨以上,中国需要再发放100万吨以上的进口配额。在新疆棉花出运并消化之后,中国纺织业将主要依赖进口棉花。
可是,2010年6月8日开始,喀什地区疏附县遭遇暴雨天气,连续的降雨引发山洪,致使多个地方的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造成小麦、玉米、棉花等瓜果农作物受损面积达上万亩。本来中国棉花就因为国内种植量减少,预期今年将进口30%,加上新疆受灾进口量更要扩大,而印度却在之前宣布停止向中国出口。
印度停止出口棉花的结果是,6月,宁波口岸自美国进口棉花2.1万吨,同比增长47.8倍,环比增长3.7倍,占上半年宁波口岸棉花进口总量的58.3%;而6月份自印度的棉花进口量为零。也就是说,中国不得不依赖美国棉花。可是,我们不要忘记,中国曾经是产棉大国。
不仅如此,我们来看大豆,作为食用油的主要原料,我们现在的大豆基本依赖美国。广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l~2月,经广东口岸共进口大豆101.2万吨,比2009年同期增长14.1%。受中国政府对国产大豆进行保护性托市收储影响,国有企业进口大幅下降七成,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口大幅增长。
美国进口大豆垄断态势令人担忧。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l~2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美国大豆98.7万吨,增长37.3%,占同期经广东口岸进口总量的97.5%。海关介绍说,自美国进口大豆多数为转基因大豆,其特点是出油率高达200/0,而国产大豆出油率只有16%,同时美国进口大豆在政府高额补贴政策资金支撑下,生产集约度高,成本低廉,严重挤压国内大豆的市场空间,美国通过控制转基因大豆的核心技术,逐步垄断豆粕以及炼油等下游产业链。
2009年,中国进口大豆比2008年净增500万吨。增加量正好相当于2009年国库积压的国产大豆数量。此外,外资企业还通过并购国内炼油厂等控制下游行业,以逐步取得大豆的定价权。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ADM公司与新加坡郭氏兄弟共同参股的子公司,正是占据中国食用油行业半壁江山的金龙鱼食用油的“主人”。此外,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国产大豆全产业链现全面萎缩。预计2010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为6500万亩,比上一年减少560万亩。
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对豆农及下游中小炼油厂的生存环境将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实际是我们的产量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市场需求。外资机构测算,如果美国停止向中国出口大豆,中国要拿出30%的耕地种植大豆。我们还能拿出这么多的耕地吗?
我们再来看玉米。中国国有企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在2010年5月12日确认已从美国购置了6船玉米。有美国官员指出,中国本年度已经合计从美国进口了15船玉米。这是4年来中国首次进口玉米,即使是在4年前,中国也仅购买了一船。因受到中国方面购买更多美国玉米的消息推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累创新高。
一些分析家指出,虽然中国目前购买的约40万吨玉米只相当于美国玉米产量的零头,但是这笔交易将会持续进行,交易量甚至可以达到400万吨。400万吨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口玉米的总量。现在完全倒过来,我们要向美国进口这么多的玉米。
还有猪肉,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上市公司新五丰、福成五丰的实际幕后控制人是美国高盛投行,外加顺鑫农业、双汇发展等有猪肉业务的公司,也和外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高盛的分析师曾说,高盛已经控制中国猪肉市场22%的份额。
我们再来看看住房。目前,有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这些空置房足以供2.6亿人居住。建设部原副部长杨慎坦言,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房屋普查,根据新数据制定新住房政策。在这6540万套空置住宅中,外资购买、外籍人士购买、有国际热钱背景的中国籍人士购买和港澳台人士购买的占1000多万套。
有分析师指出,这1000多万套住宅,大多为中国主要城市的高端住宅,为外资囤积,用以垄断中国城市的住宅市场。再加上中国的汽车、高铁设施等也为外资进口。由此便形成了美国在经济上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国。那么,中国民众的衣——棉花,食——粮食作物,住——600多万套,行——大量的美国汽车和高铁设施,全由美国进口,还有几件是中国自己可以做主的?
这种生存状态,不是一个民族应有的生存状态。上海的光明乳业收购新西兰牧场,让我们看见了一点希望。我们民族的实业家应该向光明乳业这样,收购外国的乳业资源和有关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这才是有经济战略思考的行为。而我们现在的许多实业家只知道炒地炒楼,完全不知道我们的经济体系被外资控制,也完全不知道我们的民生、我们的衣食住行很快将沦落他人之手。
因此,从两国利益出发,中国要夺回对农产品的定价权。在这一领域,中国投资人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与美元一决高低,投资空间巨大,获利也会异常丰厚。不如此,我们的衣食住行很快就将被美元定价,我们的市场就会被夺走,民众的财富就会被掠夺。2.原油长期趋势暴涨原油的定价权一直以来牢牢地掌握在美国手上,基本上是说一不二。中国政府为了防止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开始进行原油的战略储备。2009年1月5日,中石化集团宣布,中国石化镇海岚山原油商业储备基地(简称岚山项目)工程已通过中交验收,这也是该集团建成的第一个大型原油商业储备基地。位于浙江宁波的该项目,总储油能力将达380万立方米(1立方米约合o.9吨)。继2007年12月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中心成立之后,石油央企纷纷加快步代建立自身的商业储备基地。2008年7月国际油价暴跌后,逢低扩建石油储备的呼声变得更高。“前段时期油价过高,大家认为当时并非是扩大战略石油储备的好时候,但如今油价相对便宜,再不抓住这个机会恐怕说不过去了。”一位国家能源局人士解释说:“未来,我国将形成国家战略葛油储备、地方储备、央企商业储备及中小型商业储备四级储备体系,原油的战略储备将相当于90天的净进口量。”
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讨论始于2000年。当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为6000万吨,对外依存度尚不到30%。但当时80%的进口原油却来自中东,进口依赖单一而海路漫长。基于规避原油供应不足或中断风险的考虑,当年,由发改委、交通部、海运公司、石油公司等方面组成讨论组,专题研究油源的多元化和建立石油储备问题。2003年油价走高后,我国的原油进口量也大幅攀升。2003年8000万吨,2004年1.2亿吨,2007年更是增长至1.5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约50%。建立石油储备,因此变得更加紧迫。
2007年12月,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中心成立,由政府投资的第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在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沿海城市兴建,总库容为1200万立方米。目前,镇海和舟山两个500万立方米的储备库已经投入使用。一期项目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而在二期规划中,内陆地区将扮演了重要角色。
据悉,国家发改委关于总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已规划完毕,但详细的名单并未公布。新疆鄯善、甘肃兰州、辽宁铁岭、黑龙江林源等,可能成为第二批国家战略储备基地的候选。这些城市都具有毗邻油源地,有一定石化工业基础的特点。在中石化岚山项目通过验收之时,新疆鄯善国家原油储备库的一期工程已正式投入运营。
据一位中石油人士透露,鄯善原油储备项目是第二批国家原油战略储备中首个投产的,主要储存新疆原油和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并通过西部原油管道(鄯善一兰州)向东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