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用马斯洛的话来说:“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能力要
求被运用,只有发挥出来,它才会停止喧闹。”总之,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
“人希望越变越完美的欲望,人要实现他所能实现的一切欲望”。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的理论,是与他的人性观密切相关的。他认为,
最理想的人就是“自我实现的人”。他通过对社会知名人士和一些大学生的
调查,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应具有15 种特征,主要包括:具有敏锐的洞察
力,思想高度集中,有创造性,不受环境偶然因素的影响,只跟少数志趣相
投的人来往,喜欢独居等等。马斯洛也认识到,对多数人来说,自我实现只
是作为一个奋斗的目标,因为受到社会环境的种种束缚,没有自我实现的条
件;真正的自我实现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达到。
美国耶鲁大学的组织心理学家阿基里斯(ChrisArgyris)教授在《个性
和组织》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种“不成熟—成熟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所
需要的东西,人所追求的目标,往往决定于他的思想境界。用行为科学的话
来说,是决定于他的成熟程度。一个健康的人是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这
种成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但真正能达到完全成熟的人,只是极少数,
因为环境、管理制度等许多因素限制了人的发展。阿基里斯概括指出:一个
人从婴儿到成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过程,主要经历七个方面变化:
(1)从被动到主动(能动性);
(2)从依赖到独立(自主);
(3)从只有少量动作到能做多种动作(从办事方法很少到办事方法很
多):
(4)从兴趣浅薄到兴趣深刻;
(5)从目光短浅到目光长远;
(6)从从属地位到平等地位或优越地位;
(7)从缺乏自我意识到有自我意识,能自我控制。
这种理论对人们的管理实践有启发意义。传统管理向来不考虑人的成熟
度的高低,而总是把人当成不成熟的个体加以对待,这就影响了人们的积极
性。因为不同成熟程度的人,其价值观不同,需求不同。管理者应该根据人
的成熟程度,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并创造条件使人在工作中锻炼、成长、
成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否则人们就会变得忧虑、沮丧,并且将会以违背
组织目标的方式行事。
实际上,阿基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
论有同样的含义。成熟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人之所以不能达到完全的
成熟,不能充分自我实现,都是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条件的种种限制。
麦格雷戈总结、归纳了马斯洛、阿基里斯及其他人的类似观点,在《论
企业的人事》一书中作为“X 理论”的对立面提出了“Y 理论”,其要点如下:
(1)运用体力和脑力从事工作,正如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一般人并不
是天性不喜欢工作的。。;
(2) 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
唯一方法。人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3)对目标的参与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相关的,这些报酬中最重要
的是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它们可以是为实现组织目标付以
努力的直接产物;
(4)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接受、而且会追求责任,逃避责任、缺
乏雄心和强调安全,一般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天性;
(5)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
发挥。
麦格雷戈认为Y 理论的主旨在于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结合”,
并认为它能“创造出理想的条件,使组织成员在为企业的成功而贡献自己力
量的同时,也能最好地实现其自己的个人目标。”根据Y 理论,管理当局的
主要任务是发挥出职工的潜力,使他们能在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贡献力量时,
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它是传统意义上的“目标管理”,但激励来自人们对
组织目标的参与。接受Y 理论关于人性假设的管理人员,不会对工作环境进
行组织、控制或严密监督。相反,他们会给职工更多的工作自由,鼓励他们
发挥创造性;管理者很少采用外部控制,而是鼓励自我控制,通过工作本身
的挑战性所引起的满足来激励职工,以此帮助职工成熟。在这种理论指导下,
由管理当局应用权力从外部控制的做法,被代之以使人们参与组织目标,并
由此使人们认识到这是实现他们自己的目标的最好途径。
应当指出,Y 理论这种关于人性的假设,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了的人性
设想。在现实社会历史条件下,这种理想化的人性与实际生活是存在相当的
距离的。
□。。 基于Y 理论的管理激励
Y 理论所主张的人性观重视人的内在精神需要,导致了与任务管理完全
不同的管理方式———民主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1)管理重点的转变。“经济人”的假设只重视物质刺激因素,重视工
作任务,轻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社会人”假设看到了“经济人”假设
的明显缺陷,反其道而行之,重视群体作用和人际关系,把物质因素放在次
要地位。“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又把注意的焦点从人的身上转移到工作环
境上,但与“经济人”假设有重大区别:重点不是放在计划、组织、指导、
监督和控制上,而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人们能在这
种条件下较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2)管理人员职能的变化。从“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出发,管理者的
主要角色既不是生产指挥者,也不是单纯的人际关系调节者,而是一个采访
者。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设法为发挥职工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
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3)奖励方式的改变。“经济人”假设依靠物质刺激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社会人”的假设依靠搞好人际关系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些都是从外部
来满足人的需要,而且主要是满足人的生理、安全和归属(或交往)需要。
麦格雷戈认为:对人的奖励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在奖励,加工资、晋升、
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类是内在奖励,包括使人们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
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只有这种内在的奖励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因此,麦格雷戈认为:“管
理的任务在于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一个可以允许和鼓励每个职工都能从
工作中得到‘内在奖励’的环境。”
(4)管理制度的改变。根据“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管理制度的重点
不仅不在于监督人、控制人,而且不在于如何去改善人际关系,而在于如何
保证职工能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 对Y 理论的评价
“自我实现的人”假设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当时正值20
世纪50 年代后期,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时,行为科学正在兴起,西方
工业发展到高度机械化水平。这时,随着生产的发展,工人的工作日益专业
化,特别是传送带工艺的普遍应用,把工人束缚在狭隘的工作范围内,工人
只是机械地重复简单、单调的动作,看不到自己的工作与整个组织任务的联
系,因而缺乏兴趣,士气很低,影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出现了Y 理论,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
麦格雷戈提倡的Y 理论重视人们内在的精神需要,这比只重视外在诱因
的X 理论是一个进步。但是,自我实现的人性观也有偏颇的一面。其一,人
虽非天生懒惰,也不是天生勤奋的。人之初,性本非善,亦本非恶。“人性
乐于工作”的假设同样不能恰当地说明人性。其二,人的发展也不是自然成
熟的过程,而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制约的。
当然,Y 理论对管理也有重要启发。把企业目标同个人目标相结合,为
员工发挥潜能创造条件,使他们在为组织工作的同时获得自我实现,这应当
成为组织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
四、“复杂人”与“超Y 理论”
□。。 关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