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识与我相合 。”后果食尽夜遁,追入介州④,一战败之。⑥
【注释】
①不战在我: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但与原文
略异。原文为 :“夫不战者,
在我 。”
②李道宗:唐宗室东平王李韶之子。武德元年(公元61
8年)封略阳郡公;次年,从李世民讨刘武周有功,拜为灵州
总管。贞观初,从李靖破突厥功著,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江夏
王。
③玉壁城:军事重镇。故址在今山西稷山西南。
④介州:州名。故址在今山西介休。
⑤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道宗传》又见《新唐书·李
道宗传》
… 页面 314…
百战奇略 ·312·
78.必战
【提示】
本篇以《必战》为题,乃取“攻其必救”之义,其要旨是
阐述在深入敌境作战的条件下,打败坚壁不战之敌的指导原则。
它认为 ,凡是深入敌国境内作战,对于那些固守坚城不与我
决战的敌人 ,应当采取“攻其必救”的指导原则,迫使敌人
脱离坚城与我决战,我就可以打败敌人。本篇所论“攻其君主,
捣其巢穴 ”,这既是敌人君王所在的要害去处,又是敌人必然
极力回救的地方。只有攻敌所必救之处,才能调动坚壁不战之
敌脱离固垒于运动中聚而歼之 。因此,“攻其必救”的原则,
在古代战争中是常为兵家所采用的调动敌人、歼灭敌人的正确
作战原则。三国时期魏将司马懿平定公孙渊的辽东之战,就是
运用“攻其必救”指导原则取胜的典型战例。
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 ),大将司马懿奉命率军
进讨雄据辽东的割据势力公孙洲。对于东进来攻的魏军,公孙
渊派重兵固守辽隧坚城不与魏军决战,企图消耗和拖垮魏军,
主帅司马懿识破其阴谋,力排众议,果断决定避开强点辽隧坚
城不攻 ,直捣公孙渊的所在地且守备薄弱的襄平城,并根据
“贼众我寡;贼饥我饱”的实际情况;集中兵力对襄平实施四面
包围,迫使公孙渊在“粮尽窘急,人相食”的严重危困形势下,
不得不弃襄平而出逃。司马懿乘势挥军追击,于运动中一举歼
灭了公孙渊。战后,司马懿在回答部将陈珪所提疑问时,把昔
… 页面 315…
百战奇略 ·313·
攻上庸之战(即平定孟达之战,详见前《速战》史例 ),与今
攻襄平之战所采取的不同作战原则和战法,加以分析比较后指
出说:“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而已。这是完全符合战争客
观规律和作战实际需要的真知灼见。从敌情实际出发,区别不
同情况,因变而制敌,这既是军事家司马懿用兵的突出特点,
又是他前后夺取两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译文】
大凡出兵深入敌境作战,如果敌人固守营垒而不同我决战,
企图以此疲惫拖垮我军,对此我军应当转攻其国君所在之处,
捣毁其后方老巢 ,阻截其退归之路,切断其粮草供应,迫使
敌人不得不脱离营垒而出战 ,我乘机以精锐部队进击它,就
可以打败敌人。诚如兵法所说 :“我军要想与敌决战,敌人即
使凭据深沟高垒,但也不得不脱离营垒而同我决战,这是由于
我军攻击其必然回救之处的缘故 。”
三国魏景初二年,明帝曹叡把太尉司马懿从长安召回京师
洛阳,命他率军前往辽东征讨公孙渊。魏明帝问道 :“四千里
远征作战,虽说要用奇谋取胜,但也要有足够的兵力,不应当
过于计较军费开支的多少。据你推测,公孙渊将采取什么样的
计谋对策?”司马懿回答说 :“放弃城邑而预先逃走,这是上
策;凭据辽水以抗拒我军,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单纯防御,
这是他成为俘虏的最下策 。”明帝问:“这三种计策,公孙渊
将会采用哪一种呢?”司马懿答道 :“只有贤明智慧之人才能
正确估量敌我力量的对比,并能预先对所用计策作出正确取舍,
而这并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 。”明帝又问:“此次出征往返
将用多少天?”司马懿回答说 :“去时行军一百天,回来路上
… 页面 316…
百战奇略 ·314·
一百天 ,进攻作战一百天,用六十天进行休整。这样,一年
时间足够了 。”于是,司马懿率军向辽东进发 。公孙渊派遣
部将率领数万步骑兵进驻辽隧,构筑围墙堑壕二十余里,以此
抵御司马懿进攻。魏军诸将都想立即发起进攻,但司马懿却说:
“敌人构筑防御阵地,这是企图长期拖住和疲惫我军,进攻它
正好落入其圈套。这正是王莽时期王邑不肯绕过昆阳坚城而强
攻硬打,几乎导致全军覆没的严重教训。敌人主力集中在这里,
其老巢必定空虚,我军舍此不攻而直捣襄平,出乎敌人的意料
之外,打败公孙渊是必定无疑的 。”于是,便命令魏军多插旗
帜,伪装成要出击敌人阵地之南端的样子,将敌人的全部精锐
吸引到这里。司马懿却率领大军偷偷越过辽隧向北,放弃眼前
敌人不打而直趋襄平,一路打败敌将的拦截,顺利地完成了对
襄平的包围。这时,众将又请求迅速攻城,但司马懿均未同意。
随军司马陈珪提出疑问说 :“以往您率军攻打上庸,只用了五
天即破城杀了孟达。如今长途跋涉而来,却变得安稳缓慢起来,
对此,我实在有些迷惑不解 。”司马懿耐心解释说:“上庸之
战,孟达当时兵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军将士数相当孟达军的
四倍,但粮食则不够一个月食用,以仅有一个月存粮的部队去
与有一年存粮的敌人相较量,怎么可以不采取速战速决?用四
倍于敌的兵力去打击敌人,即使损失一半兵力而战胜了敌人,
还是应当干的。因为,这不是从计较人员伤亡,而是从计较粮
食多少这一情况出发,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如今的形势是敌众
我寡、敌饥我饱,加之大雨不停,攻城器械未备,似此而急忙
进攻又有什么作为呢?我军从京师洛阳出发以来,我所担心的
不是敌人向我军进攻,而是担心敌人不战而逃。现在敌人的粮
食将要用尽,而我军对敌尚未完成合围之势;如果采取掠夺其
牛马、抄取其柴草,那么,这就无异于驱使敌人逃跑。战争是
… 页面 317…
百战奇略 ·315·
一种诡诈多变的行动,善于因变制敌才能取胜。敌人凭恃其兵
多,因此虽已处于饥饿困难的境地,但却仍然不肯束手待毙。
对于此种敌人,我们应当伪装成无能为力的样子稳住它。如果
我们贪求小利而惊跑他们,这不是好的计谋所为 。”不久,雨
过天晴,司马懿令部队制作攻城器械,并迅速发起进攻,箭飞
如雨,攻势迅猛。城中敌人顿时陷于粮尽的困难境地,饥饿严
重以至发生人吃人现象。公孙渊窘急无奈,便派部将王建、柳
甫出城乞降,请求解除对襄平城的围困,并表示公孙渊君臣一
定自缚前来请罪归附。但司马懿断然拒绝,并将王、柳二将杀
掉。公孙渊见派将乞降未成,便突围而逃;司马懿挥军紧追,
赶到梁水岸边将其击杀。至此,辽东地区完全平定。
【原文】
凡兴师深入敌境,若彼坚壁不与我战,欲老我师,当攻其
君主,捣其巢穴,截其归路,断其粮草,彼必不得已而须战,
我以锐卒击之,可败。法曰 :“我欲战,敌虽深沟高垒,不得
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①
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召司马懿于长安诣京师,使将兵往
辽东讨公孙渊。帝曰 :“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②,亦当任力,
不当稍计役费③。度渊以何计得策?”懿曰 :“弃城预走,上
计也;〔据辽水以〕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
“曰:“三者何出?”懿曰:“唯明君能量彼我,预有所弃,
此非渊所及也 。”曰:“往还几日?”对曰:“往百日,还百
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