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后,晋封燕
国公。
⒅本篇史例出自《北史·周太祖本纪》。
… 页面 50…
百战奇略 ·48·
13.爱战
【提示】
本篇以《爱战》为题,旨在阐述将帅爱兵的重要性。这里
的“爱 ”,与“恩”为同义词。它认为,作战中士卒所以宁愿
冒死前进而不愿后退求生的,都是由于将帅平时实施恩惠的结
果。只要将帅爱卒如同爱子,那么,士卒爱将也会像爱父一般。
故在危难时,士卒无不情愿以拚死搏斗来报答将帅恩德的。士
卒是武装力量的主体,军队战斗力的第一要素。战斗中没有广
大士卒的奋勇杀敌,是无法取得作战胜利的。而要在战斗中充
分发挥部队英勇杀敌的牺牲精神,要靠平时将帅对他们严格教
育训练和切实关心爱护。因此,是否做到爱兵,乃是衡量将帅
治军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本篇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从治
军的高度阐述了将帅爱兵的重要性 ,这无疑是很可贵的 。在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曾涌现不少将帅爱兵的感人事迹,战国
初期的魏将吴起,便是突出的一例。他把爱兵问题作为治军的
重要内容来抓,其主要特点:一是能以普通一兵严格要求自己,
切实做到与士卒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二是能够体察下情,
关心士卒疾苦,身居将帅高位,竟亲自为卒吮疽,成为流传千
古的佳话。所以,他所带出来的部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他在
镇守西河郡地期间,曾身经大战七十六次,而获全胜者竟多达
六十四次,堪称善戎能战的“常胜将军”。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吴起之所以成为战绩辉煌的著名
… 页面 51…
百战奇略 ·49·
将帅,主要是其“用兵廉平,得士卒心”的结果。这是很有道
理的。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士卒之所以宁肯前进而死,却不愿后退而
生的 ,这都是由于将帅平时对他们实行恩惠、爱护的结果 。
全军士卒深知将帅爱护他们如同爱子那样无微不至,那么,他
们热爱将帅也会像热爱自己的父亲那样至敬至诚。所以,作战
中尽管陷入危亡境地,却没有不愿以拚死奋战来报答将帅恩德
的。诚如兵法所说 :“将帅对待士卒如同对待自己的爱子,士
卒可以同将帅在危难中生死与共。”
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吴起出任西河太守时,能和最下层的士卒
穿同样衣服、吃同样饭菜;睡觉时不铺垫软席,行军时不乘车
骑马;亲自包扎携带军粮,替士卒分担劳苦。有个士卒长了脓
疮,吴起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卒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哭
了起来。有人问她说:“你儿子不过是个士卒,而将军亲口为
他吮吸脓疮,你为什么还哭呢?”她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往年吴公曾为他父亲吮吸脓疮,他父亲因此在作战中奋勇直前
而不退,结果就战死在沙场。如今吴公又为其子吮吸脓疮,我
不知道他又会战死在什么地方。所以,我是在为他哭泣 。”魏
文侯鉴于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深得士卒拥护,就委派他
为将镇守西河地区。在此期间,他先后同诸侯大战七十六次,
而获全胜的作战有六十四次之多。
【原文】
… 页面 52…
百战奇略 ·50·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
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
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 :“视民如爱子,故
可与之俱死 。”①战国②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
衣食。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③,与士卒分劳苦。卒
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
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 :“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
其父战不旋踵④,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
矣。是以哭之 。”文侯⑤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
河⑥,与诸侯⑦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⑧。
【注释】
①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语出《孙子兵法·地形篇》
但“民”字原作“卒 ”。
②战国:马本及诸本皆误作“春秋 ”,今据史校改。
③赢粮:赢,通“盈”;赢粮,谓装满粮食。
④旋踵:旋转脚跟,引申为转身后退之意。
⑤文侯:即战国时期魏国建立者魏文侯,名斯。他任用李
悝为相、吴起为将、西门豹为邺令,实行改革,奖励耕战,兴
修水利,发展生产,使魏国成为当时强国。
⑥西河:郡名。战国魏置。辖境当今陕西东部的黄河西岸
地区。
⑦诸侯:西周、春秋时期分封的各国国君。在其封疆之内,
世代掌握统治大权,形成各自为政的许多诸侯国。
⑧本篇史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页面 53…
百战奇略 ·51·
14.威战
【提示】
此篇与前篇《爱战 》是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的姊妹篇。
《爱战》侧重论述将帅爱兵的重要性,《威战》则侧重阐述理
兵从严的重要性,二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治军这个同一重要问
题。它认为,士卒之所以敢于赴汤蹈火地去杀敌,是为将者执
法如山、从严要求的结果;而士卒畏敌不前,则是将帅治军不
严的表现。本篇引自《尚书·胤政篇》的“威克厥爱允济”一
语;意思是;从严要求(威)胜过(克)偏爱放任(厥爱)事情
就能成功(允济)。军队打胜仗靠强大的战斗力,而强大的战
斗力,是靠将帅平时对士卒的关心爱护和严格管理训练出来的。
所以,对部队正确实施恩威并重的管理原则,历来是将帅治军
所强调的重要问题。
春秋时期齐将司马穰苴在治军上是以恩威并重而著称于世
的。他一方面执法如山,从严要求部队,对公然违犯军令的
齐王宠臣庄贾处以斩首 ,“以徇三军”;一方面对士卒关怀备
至,凡有关部队住宿、饮食、医病等问题,他都亲自过问安排。
由千司马穰苴能够把对部队的关心爱护和从严管理紧密结合起
来,所以他的部队战斗力强,士气旺盛,临战之际,人人“争
奋出为之赴战 ”。齐军斗志昂扬的强大威势,迫使晋、燕入
侵军闻风丧胆,不战先退。司马穰苴乘机挥军跟踪追击,收复
了所有沦陷的国土,取得了自卫反击作战的重大胜利。
… 页面 54…
百战奇略 ·52·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士卒之所以奋勇前进而不敢后退的,是由
于畏惧将帅的威严而不畏惧敌人的缘故;如果敢于后退而不敢
前进的,那是由于畏惧敌人而不畏惧将帅的缘故。将帅命令士
卒赴场蹈火而不敢违抗的,是由于威严的军纪促使他们这样做
的。诚如兵法所说 :“威严的军纪克服了单纯的怜爱,作战就
会取得成功。”
春秋齐景公执政期间,晋国攻打齐国的东阿和鄄城,而燕
国则侵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军队被打败了。齐景公非
常忧虑这件事。大臣晏婴为此而向景公推荐田穰苴,说 :“穰
苴虽为田氏门中偏房所生,可是此人论文韬能使众人归服,论
武略可令敌人畏惧。希望君王用他试一试 。”景公于是召见田
穰苴,同他谈论用兵之事,非常高兴,就任命他为将军率兵抗
击燕、晋入侵军。穰苴受任后,对景公说 :“我本人一向地位
低下,君王突然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加官于大夫之上,士
兵不会服从,百姓不会亲近。人的地位低微就没有权威可言,
因此,请求派一个为君王所宠信、全国所尊崇的人来作监军,
才可以统军作战 。”于是,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派宠臣庄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