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柯云路1新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达理脸色不很自然地略蹙着眉,一点点蹭着烟灰。蹭干净了,又干脆把半截烟一点点加着压力摁下去。烟像个垂直的小立柱,在压力下缩短了,弯曲了,折断了,裂开了,开花了,散成一撮烟丝,熄灭了。
  他抬起眼,脸上是地委书记的沉稳、安详和威严:“同志们今天谈了不少,算是摊开了矛盾。”他扫视了一下会议室,用一种总结的语调平缓地说道,“大家对向南的工作既摆了成绩,也指出了不少缺点错误。看法嘛,当然并不统一。准确点说,是分歧很大。对李向南的工作,是一半人肯定,一半人否定吧。”他停顿了一下,理了理自己面前的文件和材料,“总的印象,在常委内,在干部队伍内,这种对立、分裂很尖锐。而且看来,这种对立和分裂在短时间内很难统一。大概我在这儿也很难统一起来。这样矛盾分裂,当然会造成很多消极因素,起码是相互分散、抵消了我们的力量。”他停顿了一会儿,看了看大家,“至于如何解决,有些情况等我回去以后还要和地委同志们一起研究一下。关于李向南同志会不会调动的问题,同志们不要乱猜测,那是组织上考虑的事情。只要向南在这里主持一天工作,大家要尽力消除隔阂,团结工作。好,今天会就开到这儿。”
  会散了。李向南一个人在县委院内低着头慢慢散步。
  小莉站在一辆吉普车门口。
  “去哪儿?”李向南不自然地透出一丝笑来。
  “火车站。”
  “回省城?”
  “不用你管。”
  李向南自嘲地苦笑了笑,说道:“见了你爸爸,代我问好。”
  小莉目光复杂地、充满怨恨地看了他一眼,一拉车门跳了上去:“走。”


第四十章
  办公室内的气氛十分沉闷。
  李向南蹙着眉时走时停地缓缓踱着。庄文伊、康乐、小胡各自坐在椅子上、单人床上,抽着烟沉默不语。要说的已经说过了,只是不时抬头看看踱步的李向南。
  李向南在窗前的写字台旁慢慢站住了,把烟头用力摁灭在烟灰缸内。窗口流进夏夜的湿热。吊在写字台上的电灯把他的影子放大了,黯淡地投在地上、墙上、书架上。他看了看自己的影子。目光扫到了书架上。在一排排的书中,一本书名吸引了他的目光:《选择的必要》。
  任何事情、任何人都要不断面临选择。目标要选择,方向要选择,道路要选择,战略要选择,策略要选择,一切都在不断的选择中进行着。正确的选择从来是最重要的。他下一步的行动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呢?
  古陵的局势,用记者的新闻语言来说,正在急剧恶化,或可说严重起来。
  上午郑达理召开的县委常委扩大会结束后,中午地区纪检委就来了一个调查组,找李向南谈话。
  这是李向南完全意想不到的又一件事情。
  “郑书记,您找我有事?”中午,李向南推门进到“贵宾院”郑达理的房间内。
  “坐吧,向南。”郑达理伸了伸手,指着沙发说道,“是地区纪委调查组的几个同志,想找你谈谈。”房间里还坐着三个李向南并不认识的人。一个矮胖的老干部,一个神情严肃的中年人,还有一个戴眼镜的妇女。
  “找我谈?”
  “我们找你了解一点情况。”矮胖的老干部客气地点了点头,说道。他是调查组组长,姓董。
  “了解什么情况?”李向南问。
  “嗯……有关你的一些情况。”老董不苟言笑地说。
  李向南略怔了一下,他这才感到房间里的气氛有些特别。这种气氛让他一下感到他正处在一种被审查之中。
  “向南,你和老董他们谈吧。要冷静。”郑达理说着站起来,“老董,你们就在我这儿谈吧,我去县城里走走。”郑达理走了。房间里顿时陷入静默。这个静默才两三秒钟,却使调查组的三个人和李向南都迅速适应了各自的地位。
  “你能不能谈谈你插队时的事情?”老董是调查组的组长,理应他开头。
  “插队时的?”李向南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十几年前的事情里有什么呢?
  随着老董婉转地一层一层把问题提得具体化,李向南明白是怎么回事了。1970年,李向南在农村插队的第三年,他在一次全村社员大会上被大家选为大队长,取代了原来的大队长,那是一个下放插队的省委机关的普通干部。这个人叫纪鸿儒,当时脸色十分难看。现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他已被提拔为省委的一个副部长,但对那段历史仍耿耿于怀。在李向南被提拔为县委书记后,他给省委写了报告,揭发李向南是个政治品质很坏的野心家,一贯善于用不正当手段窃取权力往上爬。
  “你当时没有搞什么不正当手段吗?”老董看着李向南问。
  “没有。我当时的唯一做的就是在会上谈了我的纲领。”李向南答道。
  “纲领?”老董略皱了一下眉。
  “就是对大队生产、建设的规划、政策、打算。”李向南解释道。
  “你的竞选纲领?”老董却出乎意料地继续追问。
  李向南犹豫了一下,承认道:“是。”
  “自觉制定的?”
  “我当然是经过认真考虑的。”
  “就是为了竞选大队书记的职务?”
  “没有,是竞选大队长的职务。”
  “不是竞选大队书记?”老董又翻看了一下手中的黑皮笔记本,诧异地问。
  “那时的大队书记都是公社指定,没有党员选举一说,哪来的竞选?”
  老董左右看了看调查组的另外两个人,皱着眉想了想,点了点头:“你当时是否讲过,你一定要当这大队长?”
  “我当时讲的是:如果我当大队长,一定把生产、社员收入搞上去。这个,你们可以到村里去调查。我的目的是改变农村面貌。”
  “你认为就是你能改变吗?”
  “我觉得我的想法比当时的大队长纪鸿儒更符合实际。”
  老董转头和另两位调查组的同志交换了一下目光。那个女同志一边记录,一边不时用同情的目光看看李向南。
  “社员听了你一篇讲话就都支持了你?”老董又问。
  “我在那之前已经当过一年小队长。那一年,我们小队分红提高了一倍。”
  这个回答很有力。老董沉吟了一下。“当时的形势是处处排挤打击老干部,你作为年轻人,当时对老干部是持什么态度?”他口气平缓地问道。
  “我对老干部是尊重的。”李向南答道,同时想到纪鸿儒这个解放初期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来,“我对纪鸿儒同志也始终是尊重的。不过,我们之间始终在农村政策上发生冲突。”
  “什么冲突?”老董注意了。
  “他单打一只抓粮食产量,我主张还要搞经济作物,搞林牧副渔,队办企业,全面发展。”
  “你当时就反对‘左’的路线了?”
  “当时,大寨谁也不能不学。不过我有我的解释,要结合本村实际。”李向南诚恳地笑了笑,“我当了两年大队长,社员分红翻了一番。”
  “你当时哪来的这样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呢?”
  李向南蹙眉垂眼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那时已经读过《资本论》了。”
  “《资本论》?”老董观察地看了看李向南,“什么时候开始读的?”
  “1966年11月。”
  “为什么是11月?”
  “我父亲在1966年11月被打倒了。”李向南答道。
  老董点了点头:“你现在能给我讲一点你对《资本论》的理解吗?”
  李向南想了想,说:“商品生产的整个发展过程说明了社会经济,更广而言之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辩证的,不依人意志为转移的。超越历史的阶段性是不可能的。”
  “不是经常有人想超越吗?”
  “有人想超越,有人想拖后,在一个时期他们的政策甚至可能推行几天。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就是不断使他们都垮台,最后表现出自身的辩证法和必然性。更广地说,就连这些想超越历史、拖后历史发展的力量,它们的存在,本身也是历史发展必然性的丰富表现。”
  老董用一种注意的目光看了李向南几秒钟,然后不易觉察地微微颔首。
  这位调查组组长始终不露出任何倾向性。
  谈话就是这样有问必答地进行着。随着谈话的进行,李向南越来越对写揭发材料的人感到愤怒,很多事情几乎到了捏造的地步。他极力控制着自己,但终于失控了。
  “你在生活上有过什么不检点吗?”老董问。
  “什么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